作為世界五大國際性車展之一,還有不到10天(10月24日),東京車展將正式開幕,本屆車展基本沒有歐洲、美國以及其他亞洲品牌參加,幾乎已經成為由日本汽車廠商所主導的“地域性車展”,并且不少新車面向的是日本本土市場。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各大品牌推出的全新概念車,來了解未來的發展動向以及最新設計理念。
本屆車展電氣化成為突出重點,在已知的信息中,將有8款新能源車亮相,第一電動對此進行了梳理。
按照計劃,豐田到2025年將銷售約550萬輛電動汽車,包括傳統油電混動、插混、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
豐田全新Mirai為豐田FCV氫燃料電池車的第二代車型,基于豐田的后驅平臺所打造(上一代為前驅)。據悉,這款車型將于2020年年底上市。
外觀方面,相較于第一代車型,全新Mirai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車的整體造型變得更長更寬更低。前臉與亞洲龍相似的大面積中網引人注目,內嵌密集式格柵,并在下方增加了一條銀色裝飾點綴,與獨立LED日間行車燈與細長造型的前大燈相組合,增添了優雅感。
車身側面緩緩滑落的車頂線條,搭配20英寸多輻輪圈,配合專屬的藍色涂裝,為整車增添運動氣息。車尾線條與車頭十分相近,從上至下,被銳利的線條明確分為幾個塊面,辨識度較高。
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973/1884/1468mm,軸距為2918mm。
內飾方面,全新Mirai采用了新的設計語言,簡潔為主,中控臺采用線條分割,層次分明,采用黑色皮質包裹搭配金色飾板,提升了新車內飾的豪華氛圍感。
配置方面,配有8英寸全液晶數字組合儀表+12.3英寸TFT中控屏組成的信息娛樂系統,科技感十足。同時,還配有流媒體后視鏡、14揚聲器的JBL音響系統、無線充電系統、電子檔吧、自動空調等配置。
動力方面,官方還未透露具體信息,不過其表示新車將改善燃料電池系統的性能以及增加氫氣存儲的容量,可增加30%的續航里程,所以新車的續航里程或將達到644公里。
2、豐田LQ概念車:非常接近量產化的概念車
曾在2017年1月開幕的美國CES(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豐田展示了一款極具現代化設計風格的豐田CONCEPT-愛i概念車,時隔兩年多后,豐田又帶來了其進階版本——豐田LQ概念車,這輛概念車最大的亮點在于搭載了一系列AI人工智能系統和環保材質,續航里程約為300km。其細節設計均貼近于量產化,不排除未來豐田基于該車打造量產車型的可能。據悉,該車有望在2020年于日本本土進行小范圍試駕體驗。
外觀方面,豐田LQ概念車采用了大膽的設計,十分科幻、并具有未來感,形如一個小鼠標。前臉上,新車取消了傳統的進氣格柵,并在兩側設有空氣槽,提升整體空氣動力學表現。但是LQ概念車的設計比起CONCEPT-愛i要更加收斂,包括經過簡化的車頭、大號外后視鏡、更務實的前車輪等,都顯示出這輛車已經非常接近量產化。
新車采用了多種材質混搭的設計,擁有巨大的 C 字形透明玻璃車門、造型炫酷的輪圈,此外,在車身尾段上還大量設有以三叉星為元素的涂裝。新車尾部兩側大面積動態尾燈極為引人注目,非常具有辨識度。
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530/1840/1480mm,軸距為2700mm,整車質量為1680kg,車內設4座布局。
內飾方面,同樣充滿科技感,根據官方介紹,其內飾采用最小化理念進行設計,全液晶儀表盤采用了曲面屏設計,由,并3D打印和拓撲優化技術制成的中控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控臺正中央,還將搭載人工智能助手Yui,可以從與駕乘人員的溝通交互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學習,根據每位客戶不同的出行需求和性格,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智能化出行體驗。
配置方面,豐田LQ概念車搭載了由豐田自主開發的SAE L4級駕駛輔助系統。此外,新車還設置了一個外置風扇,并涂有空氣凈化涂層,后者可催化臭氧分解為氧氣,因此車輛駛過之處的臭氧都會被加速分解,可幫助凈化空氣中的臭氧。
動力方面,豐田LQ概念車的具體動力信息官方尚未公布,不過可知的是其搭載一套純電動系統,續航里程約為300km(未透露具體工況條件)。
據悉,豐田有意將新車投放于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LQ將成為東京奧運火炬接力隊伍和馬拉松比賽的先導車,但不會使用自動駕駛功能。
3、豐田e-Palette:L4級自動駕駛的“移動盒子”
豐田旗下自動駕駛電動車e-Palette,采用“移動盒子”的全新概念,定義為多功能移動工具,并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作為運動員及后期保障人員的出行巴士,成為公共出行工具。
外觀方面,新車整體采用了四四方方的矩形設計,有利于車空間最大化,同時車身四周大量采用了玻璃設計,車門為側滑式,充滿了科技感和未來感。由于新車使用場景的特殊性,所以座椅均將按照相關規格要求開發,無論乘客的身高如何,車廂內的座椅高度及座椅扶手都可以滿足不同乘客,是其擁有較好的乘坐感。
內飾方面,新車車廂內的地板、內部裝飾、座椅采用反差色可以幫助色弱患者進行區分,從圖中可以看到,新車有多個車門,可為乘客上下車提供便利。車廂內部最多可同時乘坐4位使用輪椅的乘客和7位站立的乘客(如果同時為站立的乘客,可容納包括操作員在內的20人)。
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為5255/2065/2760mm,軸距為4000mm,續航里程150km(未透露具體工況條件)。
自動駕駛方面,采用攝像頭等作為自動駕駛的傳感器,并針對此次奧運會和殘奧會專門開發了自動駕駛系統,通過高精度的3D地圖進行運行管理(達到L4級別的自動駕駛),實現了最高時速19km/h的低速自動駕駛運行。
此外,豐田還將推出e-Palette小型號版本,在投擲比賽種運送鉛球和標槍等。
4、日產IMk:全玻璃化車頂,未來城市通勤代步車
作為一個全電動城市通勤代步車,日產IMk概念車采用了全玻璃化車頂設計,同時車內設計極具科技感。
外觀方面,日產IMk概念車的設計很符合日本本土的k-car市場,用流暢簡約的線條構建出整個車身,再搭配專屬的“赤金”配色涂裝。前臉部分,采用全新家族式V-Motion中網,在封閉式中還內嵌了密集型格柵,而兩側LED頭燈也巧妙的融入中網之中。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為3434/1512/1644mm。
側面,新車以簡約為主,取消了后視鏡和門把手,并大量的利用銳利的腰線縱橫交錯。尾燈與后窗融為一體,NISSAN標識采用了燈光效果。新車沒有采用傳統的外后視鏡,取而代之的是a柱底部的攝像頭。IMk概念車配備了全玻璃化的車頂,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光線進入車內。
內飾方面,根據內裝設計上因應自動駕駛的需求,車內完全屏除傳統的儀表板,將駕駛座轉換成像家中房間一般,增添舒適感。借由直線和簡單的曲面而打造,新車中控主要以淺灰色織物為主,輔以赤金裝飾條進行點綴,并裝配了全息投影的儀表盤和中控屏,整體非常簡約。并值得一提的是,該車采用的是無邊框式的車內顯示屏,十分科幻。
配置方面,新車將搭載日產最新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ProPILOT 2.0升級版,可以在復雜的高速公路、城市街道以及停車場等場景下幫助司機駕駛,并支持智能手機遠程控制停車和代客泊車功能,乘客下車后可自動尋找車位。
同時,新車也加入了無線連接的功能,駕駛人能與智能手機進行身份驗證,每次上車時座椅位置,空調,方向盤加熱與座椅加熱等功能都能按照每個不同設定駕駛而調整,為乘客創造舒適的內部空間。
另外,借由Omni-Sensing技術,新車可將收集到的資訊進行整理,可在車輛周圍放置一個360度的虛擬空間,使其接受來的資訊像是十字路口的車況、能見度、標示牌或附近的行人等,I2V還可以顯示前方的堵車狀況,計算出預測的塞車時間,另外系統也會在塞車景點提供替代道路的選項,讓駕駛可以避開塞車路段,而附近停車場剩余空位也會提前顯示,大量臨時排隊候車的時間。
該車定位為純電動車型,續航等具體參數官方尚未公布。
5、雷克薩斯EV概念車:明年推出量產版
豐田此前規劃到2025年將推出10款電動車型,其中包括雷克薩斯車型。對于首款EV概念車,雷克薩斯僅發布了該車的局部位置預告圖,目前還未命名,該車或將是一款兩廂的小型車,預計該車的量產版將于2020年正式發布。
此外,雷克薩斯官方已在歐洲知識產權局注冊了該車的純電動汽車商標,未來完成量產后該車將以品牌首款電動車的身份,為用戶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據悉,新車量產版車型或基于豐田和斯巴魯合作開發的電動平臺打造,新車將類似于2015年推出的LF-SA概念車,因此這將是一款主要用于城市的小型掀背車。
在預告圖中可以看到,外觀方面,新車在標志性紡錘體前格柵上進一步演化,前臉設計采用了十分凌厲的三角形線條,前燈組由交錯的鑲嵌式LED燈帶構成,未來感十足。據透露稱內飾將采用新開發的雙屏設計。
動力方面,這款車有望會采用輪轂電機作為驅動力,這也是雷克薩斯未來的研究重點,四個獨立運行的車輪將為車輛提供更好的靈活性、穩定性。
2019年7月,雷克薩斯曾邀請部分媒體參觀了首款EV概念車,因為禁止拍照,所以目前也沒有任何正式的照片傳出,不過從參觀者傳出的消息來看,這輛電動汽車將會打破消費者們對于雷克薩斯的認知,作為一輛電動汽車,這輛概念車自然少不了各種便利科技的加持,將會是那一輛和舊有車型完全不同的車型。
6、馬自達e-TPV :針對日本和歐洲地區
日前,在發動機領域“鉆牛角尖”的馬自達,突然宣布要出其首款純電動車型——e-TPV。新車目前正處于開發階段,并將于2020年正式銷售。官方曾公布過e-TPV的套殼測試車,以馬自達CX-30外殼偽裝,新車正式的外觀設計目前尚不得知。
外觀方面,從曝光圖片來看,新車和燃油版車型不同的是,新車后翼子板處還設有充電口,以此來表明自己純電車型的身份。
動力方面,根據公布的資料顯示,這款純電動車將會采用一臺141馬力的電機,并搭載35.5kWh的電池組,在WLTP模式下續航里程可達200km。顯然,這款車型主要針對于日本和歐洲地區,畢竟當下國內主流續航里程已經達到400KM,這款車型顯然不能滿足國人的需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馬自達計劃將在2020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型,預計為小型SUV或者緊湊型轎車,采用全新平臺打造。按照此前規劃,馬自達在2030年前,實現旗下產品中電動化的車型占比將達到95%,其中純電動車型占比為5%。
據悉,e-TPV除了搭載純電動力系統,還會推出增程版、Hybrid及PHEV插電混動版本,預計續航里程可以達到400-450km。
7、三菱MI-TECH :兩座插混敞篷SUV
三菱汽車發布旗下小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SUV概念車型——三菱MI-TECH。從MI-TECH 的概念圖中,我們能夠看出新車像是一款短軸距的敞篷SUV,并且在座椅上為兩座布局。
外觀方面,從預告圖來看,新車采用敞篷的設計,車型外觀采用棱角分明的設計,線條感極強,大量使用了直線、平面和折角。新車分體式前大燈以及“Y”字形尾燈,頗具辨識度;新車還配備了碳纖維材質的寬體輪眉,為其增添了一份野性。
內飾方面,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運動感十足的桶形座椅,中控屏幕獨立位于兩座椅中間,并使用了旋鈕式換擋機構。從已知信息來看,新車座艙后方布局了整流罩,兩側配有四個渦輪扇形散熱口,中央的玻璃材質下方可隱約看到該車的核心動力系統。增強現實擋風玻璃是MI-TECH內部的亮點,通過使用光學傳感技術,它可以將各種信息投射到擋風玻璃上。
動力方面,動力方面,目前三菱還沒有透露更多信息,不過可以確定新車將采用插電式混動系統,同時通過電機來實現四輪驅動。有媒體預計,續航里程或保持在50km左右,具體動力參數或有待官方在東京車展上公布。
8、鈴木WAKU SPO :一鍵切換轎跑為旅行車
鈴木在車展中會推出一款緊湊型插電混動車WAKU SPO,設計理念是“任何人,任何地方,共享樂趣和興奮”。獨特之處在于通過按鍵切換,可對車輛屬性完成改變,從動感的轎跑車變為帶有封閉車廂的旅行車,可滿足家庭內不同年齡段使用者的需求。
Waku Spo是一款三箱迷你車,鈴木表示車身形狀和前飾板可以通過儀表盤按鈕來改變。前臉設計可以通過駕駛員的喜好,可改變不同的前格柵內部造型;內飾方面,從充滿科技感的大面積液晶屏,搖身一變可改為相對傳統的木紋飾板。同時,新車還采用無B柱的開門設計,后排車門是滑動門。后排座椅根據模式的不同可前折、后仰。
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3700/1650/1430mm,軸距為2460mm,最多可容納4位乘客。動力系統為插電混動,驅動形式為四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張潔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1027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