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2023年年底,你還懷疑電動化趨勢嗎?
廣州車展上,關注度比較高的車型,基本都是新能源了。乘聯會預計,11月份國內新能源銷量約為82萬輛,同比增長36.4%,滲透率提升至39.4%。
但人們對電動汽車的質疑也從來沒有停止,例如充電費用上漲的問題。
11月26日,央視財經報道,部分城市的充電服務費出現了上漲,于是電動汽車“買得起開不起”的言論又出現了。
那實情到底是什么呢?
1、電費漲價了,但真的“開不起”嗎?
這一次央視財經的報道,關注的重點在“充電服務費”。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部分地區的確漲了。
但是不是不可承受呢?
這個其實很簡單,算一筆賬就知道了。
我們以比亞迪2023款秦PLUS EV冠軍版為例,這款車的入門車型搭載48度電池,純電續航里程可以達到420km。
假設電費不變,一度電服務費原本為0.8元,按照某些媒體提到的,一度電服務費漲了70%,多了0.5元左右,那么這款車現在充滿電需要多付出25塊錢左右。
也就是說,用戶在漲價后跑400公里需要多出20多塊錢,這個錢多不多呢?
它最多就是你點10次美團外賣的跑腿費。
對消費者來說,他們當然一分錢都不想多出。
但從客觀角度來說,這多出的20塊錢,也遠遠達不到“開不起”的程度。
更何況,這個算法是有很大水分的。
根據權威機構能鏈研究院的統計,目前全國充電站服務費平均為一度電0.4元,部分城市核心區域在0.6元以上,但很多地區都對充電服務費有最高限價,部分企業還有充電套餐,漲幅70%的情況也非常少見。
今年7月份媒體在以河南省鄭州市為樣本進行調查時,40%的漲幅已經被很多人稱為“驚人”了。
這些漲幅之所以看上去比較嚇人,是因為它們的基數太低,一度電5毛錢,漲個50%,還不到8毛錢。
有些人擔心,電費和服務費會不會一直漲呢?
答案很明確:不會!
中國是世界上電力供應最充足的國家之一,居民用電和工業用電價格在過去十幾年一直很穩定。
而且,國家明文規定,充電樁運營企業的電價“平進平出”,不得加價。
服務費方面,為了刺激充電基礎設施增長,充電服務費由各個企業自行決定,但中國充電樁運營企業之間也是要“卷”的,這對服務費的上漲起到了很好的約束作用。
等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具備一定規模時,各大運營商為了爭搶用戶,甚至有可能降低充電服務費,這在中國是很常見的事情。
除此之外,不少安裝私人充電樁的用戶,充電時是按照居民用電價格來執行,不用交服務費。
只能這么說,電費、充電服務費都存在波動,某一時間段內會呈現單邊上漲的情況,但從總體來看,這些費用的上漲都在合理區間,不會打消用戶的購買熱情,也完全不是“開不起”。
2、到底哪些人在抱怨?
充電,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各地充電基礎設施還在前期的建設階段,充電服務費的合理上漲完全是正?,F象。
從電動汽車火爆的銷售情況來看,這個問題也完全沒有影響消費者。但為什么網上隔三差五就有“電動汽車開不起”的討論呢?
原因很簡單,互聯網和媒體就是輿論放大器,一百個人發出一萬人的聲音,然后吸引100萬人跟風,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常態。
大呼“電動車開不起”、“電動車坑人”的人,大概有這么幾種。
第一,出租車、網約車司機。每次媒體調查,許多記 者們都會把這些人當成是調查對象,這些人的車輛高強度使用,充電頻率相當高,當然對“漲價”相當敏感。
然而對于普通人而言,一天用車50公里都算是比較多的了,隨著續航里程的不斷提升,充一次電用一周的情況越來越多,充電服務費上漲帶來的成本其實是相當低的。
更重要的是,出租車司機在接受采 訪時不會告訴你,他用車多,賺得也多,只講成本不講利潤的“抱怨”,沒有參考價值。
第二,缺乏基本商業常識的人。國家為什么允許充電樁運營商對服務費自主定價,因為這些企業必須要有一定的收益才會進行充電基礎設施投資,有了投資才有可能提升服務體驗,解決補能速度、續航里程方面的焦慮。
而部分人的心理卻是這樣的:只要漲價,就是坑我,免費最好了。但這些充電樁運營企業的場地費用、建設費用、維護費用誰來出呢?
按任正非的理論,這些人的聲音,都可以歸入“非核心用戶噪音”。
3、如何理性看待充電服務費漲價問題?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希望免費;但有理性的人應該認識到,用戶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部分。
要享受比燃油車更低的用車成本、更優質的用車體驗、更便利的出行體驗,就必須讓那些為你提供服務的公司存活下去。
在中國,充電基礎設施是一種民生工程,國家要求充電樁企業電費“平進平出”,就是最好的例證。
充電服務費從0.4元漲到0.7元,是讓服務費增加了0.3元,不是“坑”了你0.7元。增加了0.3元相對電動車節省的用車成本,其實是不算高的。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目前特來電、星星充電等絕大多數運營商都處在虧損狀態,漲價1毛錢對不少用戶的影響其實并不大,但卻可以讓這些企業早日擺脫虧損,提供更好的服務。
一個良性發展的行業,一定是可持續的正向循環。
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充電樁運營商賺了錢,才有能力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懊赓M”理念,適合那些開發一次軟件能用好幾年的互聯網企業,不適合電動汽車行業。
結束語: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媒體翻騰電費和服務費上漲的問題,但從整個行業來說,合理的收費、漲價是完全必要的。想想看,你買了一款續航500公里的電動車,節省了大量油錢,真的出不起幾塊錢的服務費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430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