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要退市了。沒錯,就是那個曾經被視作自動駕駛行業標桿的圖森未來。
消息稱,圖森未來決定自愿將公司普通股從納斯達克退市,預計最后一個交易日在2月7日左右。
多少有點靴子落地的意味。
而隨著圖森未來退市,美國對Robotaxi公司的收緊,整個自動駕駛行業也將進入到全新階段——以中國汽車市場為中心,高階智駕進入普及階段。
曾幾何時,我們一直對智能駕駛軟件公司的最終結果大膽猜測:
要么風風光光上市,成就一番宏圖霸業;要么見好就收,賣身車企,贏得一片掌聲;要么苦苦支撐,最后默默地死去。
如今,自動駕駛寒冬,來了又來,牌桌上的玩家也換了幾輪,可是依舊一眼望不到盡頭。
NOA、NGP、前融合、后融合、占用網絡……各種專業名詞屬實不在少數,但必須承認的是,整個自動駕駛行業,確實沒有像ChatGPT那樣跨時代的東西出來。
資本拋棄,政策鎖喉。
智駕時代還要多久到來?各大智駕企業能否活到那時候?
“甲方即將到達戰場”
不要著急,還沒有到彈盡糧絕的地步。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為自動駕駛的市場驗證,提供了肥沃廣闊的土壤。也正是由于這一原因,國內的自動駕駛行業與墻外的世界,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為了適應國內市場復雜的生存環境,各家自動駕駛軟件公司,“被逼成”六邊形戰士,成本、實用性、可泛化等因素,面面俱到,想“甲方”之不能。
而今,機會來了。
自古以來,自動駕駛就分成了兩個派系。
一派是,像Waymo、Cruise這樣的Robotaxi公司,試圖直接躍進到高階智能駕駛的階段;另一派則是,像特斯拉、小鵬這樣的車企,從輔助駕駛開始,一步步場景升維、技術升級。
顯而易見,脫離市場太久的Robotaxi公司,商業化落地依舊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而車企們的“打怪升級”之路,又因為投入高、效果不明顯,進展緩慢。
毫不夸張地說,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除了小鵬、阿維塔、極越等品牌之外,大部分車企的高階智駕方案還處于初期階段。
但也正是這種僵局,給了國內的自動駕駛公司們,可乘之機。
“春節前后,我們恐怕都會很忙碌,因為要保證車企項目的交付,趕進度。”從某位智駕公司的工程師口中得知,現在他們的節奏很快,甚至要到車企那邊“駐場服務”。
而進一步了解,這次他們要交付的項目,并非此前大家一直在說的“L4技術降維到L2”,而是小鵬、華為口中的高階輔助駕駛。
“沒有智駕,搞什么新能源車?”
很顯然,在小鵬、華為、特斯拉等車企的連番“教育”下,智能駕駛正逐漸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功能。但就真實情況而言,除個別車企外,那些傳統車企們,并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好智能駕駛。
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消費者需求更加多元化,想要同一水平競爭,沒有高階智能駕駛還真不行。
比亞迪已經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不久前的比亞迪夢想日上,其重磅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全新戰略——整車智能。
王傳福正式宣布:“未來比亞迪的高階智駕系統將針對20萬元以上車型開放選配,30萬元以上車型全面標配。”
有錢又有人,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推動者,比亞迪正式向著智能化宣戰,向著智能駕駛宣戰。
比亞迪下場做智駕的意義,不用多說什么了。所以不難預見的是,2024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必定是一場關于智能駕駛的風云聚會。
看誰活得更久
其實對于自動駕駛公司而言,“車企甲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畢竟靠故事融資的時代已經過去,再加上中國獨特的資本環境,智能的商業化落地,才是真正體現價值的重點。
我們從來不否認自動駕駛的未來,但對于自動駕駛公司而言,確實要看“誰活得更久”。
那,怎么才能活得更久?
現實很殘酷,最近坊間盛傳,Momenta與禾多科技競爭,在去年成功切入廣汽項目,幾個月時間內就迅速完成了項目需求適配。
而在此之前,廣汽曾重點投資禾多,2023年7月,禾多宣布完成C3輪融資,至此C輪融資總金額超過10億元,僅廣汽一家,就累計投資近4億元。
引入Momenta是不是廣汽的無奈之舉,我們不從得知,但可以確定的一點,如果誰敢松懈,不以技術和市場為導向,哪怕背后站著“靠山”,也會跌落牌桌。
不信你看,背靠通用,強如Cruise,不也停止了其 Origin 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裁員”廣進、吊銷無人駕駛牌照,并被美國當局“圍追堵截”。
黑貓白貓,能抓住耗子就是好貓。同理,純視覺也好,激光雷達的融合方案也罷,只要能夠實現智能駕駛功能,且讓老百姓都用得起,就是王道。
與國外市場相比,國內的自動駕駛市場確實更現實,也更以結果為導向。
有消息稱,特斯拉FSD即將在2024年進入中國。據悉,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產品分為三個類別,分別是基礎版本(AP)、增強輔助駕駛(EAP)和完全自動駕駛能力(FSD)。
其中,EAP增加了手機召喚、自動泊車、NOA等功能。FSD則是在EAP的基礎上增加了識別交通信號燈和停車標志,并做出反應的能力,以及在城市場景中自動輔助駕駛等功能。
沒錯,“狼”又來了,新的戰爭即將打響。
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嵐圖和華為官宣要搞事情。搞什么?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嵐圖與華為HI模式的新合作。
毫無疑問,華為一直是自動駕駛領域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尤其是與小鵬“AEB之戰”以后,華為智駕“遙遙領先”的名頭,基本落實。
但哪怕這樣,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格局,依舊在不斷變化。
當更多的車企,不斷將橄欖枝投給那些自動駕駛公司,元戎啟行、輕舟智航等企業,也在逐漸建立自己的技術力、品牌力。而小米、魅族這些跨界造車的品牌,也在不斷成長,并不約而同地將智能駕駛作為突破點。
越競爭,越公平。越競爭,機遇越大。
不出意外的話,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圍繞高階智能駕駛逐漸展開。而最終鹿死誰手,是小鵬還是華為亦或是其他品牌,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1726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