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二師兄研究所》第91期
2023年,國內新能源市場爆發了好幾波的輿論戰,但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有一家本該處在輿論中心的廠商缺席了很多次?
這家廠商就是特斯拉。
2023年特斯拉還是經常被各路媒體“關照”,但多半是一些場外的原因。
兩年前的特斯拉,還是熱搜榜上的釘子戶,那么,2023年的特斯拉為什么聲量越來越小了呢?
1、遠離主流輿論的新能源汽車領導品牌?
特斯拉是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領導品牌,這一點毋庸置疑。
它2022年被比亞迪奪走了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寶座,但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依然有著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不過回顧過去一年,你會發現,與特斯拉有關的新聞,絕大多數都是與價格調整有關,其中又有大部分都是降價。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與降價有關的新聞,外界對特斯拉的關注度也在迅速下降。
1月初特斯拉大幅降價時,主流輿論還將之稱為對國產新能源的“爆殺”,到年底這種輿論就消失了。
除了降價,與特斯拉相關最多的討論,大概就是各種車禍,而且最終都是不了了之。
此外還有少量與其它廠商合作的傳聞,例如與比亞迪之間關于刀片電池的合作、與松下之間關于4680電池的合作、與三星之間關于自動駕駛芯片的合作等等。
但過去一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的幾個關鍵點是什么呢?
智能駕駛開始普及、智能座艙開始普及、800V高壓快充開始普及、固態電池進展、換電模式發展、增程式電動普及等等都是,華為、傳統廠商、新勢力等都參與其中,但這些熱點,基本上都與特斯拉無關。
在中國新能源頭部廠商中,特斯拉名聲可能很大,但它的存在感可以說是最低的。
一家沒有新聞的廠商,是很容易被用戶遺忘的。千萬別再說什么特斯拉沒有公關,那是違反商業常識的說法。
2、現在的特斯拉,到底是個什么水平?
從銷量上來看,特斯拉是僅次于比亞迪的第二巨頭。
按常理來說,它不應該如此落寞,它應該主導幾次技術之爭,也應該帶起某些設計潮流。
然而并沒有!
因為2023年的特斯拉,跟你想象中的可能有點不一樣。
從產品層面來講,特斯拉2023年2月份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為7.6%,11月份占有率為7.8%,幾乎原地踏步,于是特斯拉降價就是不給國產廠商留活路的說法自動就消失了。
到了年底,還是這兩款。
年初特斯拉的FSD系統沒有入華,年終依然沒有入華,但中國其它新能源廠商在智能駕駛領域已經卷過好幾輪了。
年初特斯拉的4680電池沒有確切消息。
然而,直到12月21日,美國媒體傳出消息,4680電池生產速度依舊跟不上。
那個傳說中售價15萬元左右、爆殺國產廠商的特斯拉低端車型,年初是一張圖,年終還是一張圖。
2022年特斯拉與比亞迪的銷量差距在50萬輛左右,2023年這個差距可能會擴大到100萬輛以上。
實際上,正是因為特斯拉早年間名頭太響,才給了很多人一種錯覺,認為特斯拉有能力撼動中國新能源市場。
但實際上果真如此嗎?
例如4680電池,馬斯克普及這種電池的好處已經有好幾年了,國內廠商有跟風的嗎?
3、問題出在哪里?
從客觀角度來說,誰也不能忽視特斯拉的存在,因為它依然是僅次于比亞迪的全球第二大廠商。
2023年1-11月份,特斯拉Model Y在華累計銷量達到39萬輛,高居所有SUV銷量冠軍,比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元PLUS高出12萬輛,提前鎖定年度冠軍。
但遺憾的是,特斯拉能拿得出手的車型,就只有Model Y和Model 3兩款。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與特斯拉自身戰略和競爭對手有關。
為什么特斯拉的主力車型只有兩款?
原因很簡單,特斯拉原來走的是蘋果式的精品路線,試圖靠一款車去占領一個細分市場。
但縱觀全球汽車市場,能靠兩款車做成頭部廠商的,有且只有特斯拉,而且這個頭部廠商,僅限于新能源領域。
主力車型數量太少,勢必會影響銷量規模的擴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某個消費者是特斯拉的粉絲,他想要一款緊湊型SUV,那么特斯拉就只能答復:對不起,沒有。
這也是特斯拉急于推出低端車型的原因,它錯失太多重要市場了。
但問題是,產品規模是想擴大就擴大的嗎?
一款低端車型,只有大規模走量才有價值,但以特斯拉的產能,就是打造出來這樣的車型,產能也跟不上。
不過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也是兩款主力車型,它可以橫掃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為什么在中國就變得沉寂了呢?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在中國市場,特斯拉面對的競爭壓力,遠遠大于全球其它市場。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零跑汽車,屬于中國新勢力中比較弱勢的那一個,月銷量不足兩萬,但即便是這樣的廠商,都能夠拿出一整套的新能源解決方案,甚至還能在歐洲對同行進行技術輸出。
在全球其它市場,特斯拉沒有遇到過這么強悍的本土競爭者。
中國有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各大廠商坐擁占了全球60%份額的新能源市場,同時還掌握了電池、電機
電控、底盤等各種核心技術,各個環節都不存在明顯的短板。
這是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吃癟的主要原因,沒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理由,自身實力不足,是所有問題的關鍵。
4、2024年特斯拉該如何應對?
2024年特斯拉依舊會是中國新能源市場上的主要玩家之一,這一點不用懷疑。
在品牌號召力方面,特斯拉依然是第一檔,而這也是特斯拉最寶貴的一筆資產。
2024年特斯拉要想重振雄風,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中國廠商學習。
它需要加快新車投放速度,進入更多的細分市場。
它需要盡快促進FSD落地,重新成為智駕領域的領導者。
它也需要不斷擴大產能,滿足用戶需求;還要加大研發力度,推出一些足以打動用戶的賣點。
這里邊也沒什么捷徑,就是從產品層面入手。
需要注意的是,品牌影響力這東西,如果沒有強勢的產品支撐,是會逐漸消失的,看看現如今新能源領域的大眾豐田便知如此,特斯拉需要利用好這筆無形資產。
結束語:
現在我們可以對特斯拉套用那個萬能句式了:留給特斯拉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王傳福預測,2025年中國品牌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將突破70%,那么剩下那30%,特斯拉能夠搶到多少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701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