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在公布了今年4-6月令人失望的銷售額后,德國芯片制造商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 AG)首席執行官Jochen Hanebeck警告稱,電動汽車需求的全面復蘇“尚未在望”,這粉碎了投資者期待已久的市場反彈的希望。
Jochen Hanebeck;圖片來源:英飛凌
8月5日,英飛凌公布,今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英飛凌營收同比下降9.5%至37億歐元(約合40億美元),低于分析師預期的37.9億歐元;利潤達7.34億歐元;利潤率為19.8%。
其中,英飛凌最大的汽車業務部門第二季度的銷售額為21.1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的21.3億歐元相比,銷售額略有下降,但較上一季度有所改善。該公司將其歸因于“軟件定義”汽車的增長。這些汽車使用英飛凌的芯片來幫助運行車輛內部傳感器和計算機的連接系統。
英飛凌預計,其物聯網(IoT)設備連接和控制部門以及專注于能效的電力和傳感器部門將優于整個集團的表現。Hanebeck表示,當前英飛凌物聯網設備連接和控制部門庫存過剩的情況已經有所改善,而人工智能系統需求的激增正在推動其電力和傳感器部門的業績上升。
基于最新一季度的業績表現,英飛凌預計整個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的營收將達到150億歐元左右;利潤率約為20%;調整后的毛利率預計在40%至45%之間;投資額將達到約28億歐元。此外,英飛凌還計劃裁員1,400人。
財報發布后,英飛凌股價下跌2.3%,此前一度下跌多達5.9%。截至8月2日收盤,該股今年已下跌超過20%。
英飛凌是專門生產車用芯片的歐洲芯片制造商之一,其銷售特別依賴汽車制造商。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NV)和恩智浦半導體公司(NXP Semiconductors NV)一樣,英飛凌也一直在應對汽車行業因電動汽車需求減少而遭受的沖擊。電動汽車需求減少的根源在于利率上升、經濟增長速度比預期緩慢以及充電站持續短缺。
今年5月,英飛凌宣布了一項“結構性改進”計劃,重點提高制造生產效率。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英飛凌已關閉亞洲的兩家小型制造工廠,并計劃裁員。
英飛凌首席財務官Sven Schneider表示,該“結構性改進”計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Sven Schneider在電話會議上稱該計劃將在2027年上半年帶來“高達數億歐元的利潤率提升”。
Hanebeck在電話會議上對投資者說道:“我對結構性增長的驅動因素充滿信心,但在所有不同市場的周期中,目前的能見度很低。因此,我們持謹慎態度。另外,中國市場擁有強勁的消費者需求,這對我們很有幫助?!?/p>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4048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