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E6采用雙差臂懸掛擁有上下兩個不等長的搖臂,雙橫臂的臂有做成A字形或V字形。V形臂的上下2個V形擺臂以一定的距離,分別安裝在車輪上,另一端安裝在車架上。橫向力由兩個搖臂同時吸收,支柱只承載車身重量,因此橫向剛度大。
由于上下搖臂不等長(上長下短),讓車輪在上下運動時能自動改變外傾角并且減小輪距變化,上臂比下臂運動弧度小,減小輪胎磨損。并且也能自適應路面,輪胎接地面積大,貼地性好。但是由于多了一個上搖臂,所以需要站用較大的空間,因此小型車的前橋一般布置不下此種懸掛。雙搖臂懸掛設計是大型轎車、越野車和城市休閑SUV前懸架慣用的設計手法。
這種設計相對麥弗遜式設計穩定性、適應性要更出色,增加橫向承受力的剛性,使用壽命得以大大提升。同時在使用雙叉臂結構設計后使得減震支柱不承受橫向力,提高汽車行駛平順性和方向穩定性。但任何結構設計的優勢都不是絕對的,相對麥弗遜它的設計結構更加復雜,相應速度、靈敏性相對較低,乘坐舒適性相對打了折扣。
編輯進行了18米蛇形穿樁評測,經過多次測試,最大極限穿樁速度為時速58公里(動作稍慢就救不回來了),平均時速也就在55公里左右。而一般車型平均速度時速為60公里。很多朋友會問為什么沒有時間成績,沒有傾斜角數據。本人認為,成績和傾斜角因人而異,編輯盡量用速度極限來證明操控,原因有兩個(1車主駕駛車輛不可能像編輯一樣操控,2即使有專業數據不能當飯吃,不如用速度告訴消費者這個數,別過,過了就容易出事)。
來源:電動汽車時代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pingce/2273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