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為什么新出行 GAMP 評測要有那么多項?直接給一個評級不就好了嗎?
新出行 GAMP 將會聚焦在新能源領域的橫評中,是新出行針對新能源車的評價標準。四個字母分別代表四種等級,包括:
高速 NOA 我們有可用歷程、變道、安全規則、不舒適減速、匝道、施工以及接管率七個評測指標,實際上這幾個指標都是我們經過多輪篩選、實測下來保留的項目。
我們不用“一刀切”的原則,高速領航是一個用戶體驗的功能,如果只用一個評級判斷一個系統好壞對研發人員并不公平,也沒有意義,特別是對用戶也會有誤導性。
比如有的系統可用歷程雖長,但是變道體驗差。雖然可用里程長但是有大量違規實線變道等,這些都無法僅用一個成績來衡量。
所以不同項目我們也為了引導用戶甚至開發人員關注不同車企的長板與短板,針對性做優化,比如小米、小鵬所遇到的地圖斷點問題,是目前最影響用戶體驗的點等等。
02|這次為什么選擇這條路?是不是提前跑了幾遍了?
高速領航的測試路線一直是我們的測試路線。這次不是“針對性”的選了這條路,700km 路段中實際覆蓋了 100多km 的常年施工路段考驗系統的可用率、有雙車道驗證變道準確性等。
新出行唯一拿到智駕版跑過高速NOA是在北京的試駕活動上,但是沒有廣東地區跑過,廣東區域應該除了研發團隊,媒體能夠拿到版本內測的目前個人了解到的暫時沒有。(我們測試前也沒有提前告知小米留準備時間)
03|這次評測的車型版本,小米是不是“特調版”?
XCX-Pilot Test的所有測試版都是用戶的版本,版本不能太舊也能太新比如內測版,都必須是用戶目前手頭上的同款最新軟件版本。
04|三臺車型的行駛里程為什么不同?是不是不是一個測試環境?
我們三臺車都是同時出發、同時記錄。而里程不統一是因為我們為了數據的準確性,參考的是車機的里程小計,數據都是用本車的里程小計,高速noa可開啟的里程也是本車的里程。所以雖然走一條路,但是不同系統記錄會有不同,但差異不會太大。
我們記錄的方式是在收費站清零里程,統計到達目的地收費站結束。
05|可用歷程和行駛里程有什么區別?為什么這次大家的可用歷程差距這么大?
行駛里程為整車行駛的距離,可用里程為系統可開啟noa的里程。差異化大的原因是不同系統對高精地圖的覆蓋率不同。比如華為這次舍棄掉高精地圖的無圖方案后這次的可用率達到了 99.99%,實際上用戶的體驗連貫性是最高的。
小米和小鵬還是基于高精地圖的策略,所有會出現斷點問題。但可以確定,小鵬的地圖覆蓋我們實測確實是相比前幾個版本有回退的。
06|為什么同一個路線,大家遇到的施工次數差異這么大?
如果系統的noa可用歷程長,遇到的施工場景會更大。比如這次我們專門選擇的100多公里的常年施工路段,小鵬、小米會有比較長距離的斷點問題,在非noa狀態遇到的施工,則不在我們的統計范圍內。
其次大部分施工雪糕筒是臨時場景,我們一般無法估計,系統在當前車道可能沒有遇到,但不同車可能剛好在雪糕筒占道的車道,所以大家所遇到的施工數量也會不同。
07|小鵬這次因為大車逼近接管1次,其他兩車沒有,這次接管率的計算是否公平?
我們判定接管率是非高精地圖降級外,由駕駛者主動接管的都判定為接管。這次小鵬遇到雪糕筒避讓剛好遇到隔壁大車、以及變道遇到靜止車系統剎車后退出接管,共 2 次,我們沒有故意誤導用戶,而是把接管原因以及發生的視頻用戶做羅列,做告知。沒有惡意抹黑的意思。
08|為什么一直測試這個路線?會不會有車企特調作假?
我們一直選一個路線是因為想讓測試有連續性,看看大家每次ota后優化了什么具備參考性。其次這條高速的選擇我們實際做了挑選,因為有大面積施工里程、雙車道、多車道、復雜匝道等,雖然只有 700km ,但達到了我們的所需要的測試場景。
其次車企針對這條高速做高精地圖優化可能成本比較高,里程有將近 700km。但我們目前看到的大家的優化思路是通過無圖化的行車能力,來覆蓋地圖斷點問題。
當然我們也會參考大家意見,在接下來評測中進一步討論,在路線上做更新選擇。
09|匝道上為什么小米沒有通過一次 為什么還能拿到 G ?小鵬施工不通過一次 卻拿到了 A ?
匝道我們的數量可以通過百分比計算,例如10個匝道中,通過 9 個通過率為 90%,在 90% 以上我們評定為優秀G,如果通過率 80-90% 則為良好為A,以此類推。
而施工場景因為數量不統一,所以無法通過簡單的通過率來計算,例如如果高速中只遇到1個施工場景,并且不通過。這時候很難評級。
我們出發點是,遇到的施工場景要圍繞安全交互提醒、系統有主動干預傾向以及規劃繞行這三個細節點。如果都具備這樣的能力通過時視為優秀G。如果發生接管但是有安全交互提醒、有主動變道行為等我們視為良好A。如果僅有交互沒有任何其他行為則為一般M,無交互、無變道行為、無反應則為差P。
新出行 GAMP 的系統評測標準以及評測車型也會繼續完善,也期待大家的監督與并進,我們也要確保評測的真實性、客觀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出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pingce/227436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出行,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