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特約作者 秋天的樹)啟辰品牌為東風日產旗下合資自主品牌,晨風是啟辰品牌的首款電動車,說到它的來頭可不小,原型車可是國外大名鼎鼎的日產聆風(leaf)——銷量高居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排行榜第一名,在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與豐田普銳斯(Prius)和雪弗蘭沃蘭達(volt)齊名。筆者近日在試乘試駕活動中有幸提前試駕了啟辰晨風電動車,文中所有照片均拍攝于北京閔莊路東風日產4S店,希望本文為準車主們帶來客觀的車型評價,文中觀點均只代表個人觀點。
沒有反光燈,門板左下角凹槽位置也沒有貼上反光貼,這可不是像廠家負責人解釋的模具重新設計需要成本的問題,再一次的沒誠意。所幸門和車身位置都設計并安裝了密封膠條,這對全車的隔音效果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后面試駕環節會提到。[page]
剎車、電門
你沒看錯,這不是一臺手動擋車,而是有電子檔位的全自動純電動汽車,但是確有三個檔位踏板,不熟悉腳剎駐車的看官要暈一陣子了,最左側的踏板叫駐車踏板,它和手動擋傳統車的手剎一個作用,駐車后防止溜車,而不是用來減速停車。
底盤
我確信這是一臺從任何角度都找不到倒車雷達的車型,而且連最低的兩個探頭版都沒有配備,確在車底部找到了一個詭異的車燈,貌似是霧燈,難不成是低位剎車燈?
倒車影像扶助這種配置,在美國很多州都是標準的安全配備,晨風卻連倒車雷達這種初級配置都沒有,這種配置對于新手來說還是非常實用的。廠家某負責人對此解釋為模具開模問題,一萬銷量的車型和十萬銷量的車型成本不同。
備胎的位置也夠奇葩,居然在底盤下面,電池組后方。看到紅色的標簽了嗎,那是警告,小心哦!我一直沒想明白這個備胎怎么換。由于底盤過低,現場也不具備抬升的條件,扭力梁懸架拍的不很清楚,其實現場我就沒看清。
前艙可是晨風的心臟,看官睜大眼睛好好看一看。
工整的布置和走線,關鍵部件都用鋁合金盒子罩起來,還可以保護核心技術,不像某些傳統車改造而來的車型,發動機艙顯得那么凌亂。
后備箱空間不大但基本的日常使用足夠了。由于是兩廂車,開口較大,可以放下幾乎任何體積合適的物體。
駕駛篇
這才到了本文的重頭戲了,試乘試駕啊,哇咔咔~~~。
車輛啟動,這樣的全數字儀表標呈現在你面前的時候,是不是特別有駕駛的欲望啊?突然想起一句話“身無彩鳳雙飛翼”,也不知道和這有什么關系,貌似兩側的指示線條像一對天使的翅膀?中間的藍色小圈構成的弧線,是能量消耗顯示,左邊是剎車能量回饋,右邊則是能量輸出。個人覺得這樣的設計沒有實際意義,大多數車主更關心的是車輛的正常行駛,什么時候動能回饋、回饋多少,在不影響車輛正常行駛的前提下,是車企設計人員要考慮的事情。不過不管怎么說,這個數字儀表盤是筆者的大愛。
方向盤,駕駛員就位,Ready?Go!
在試乘過程中,偶然發現了這么一項(配置)?可拆卸座套,這下不用單獨買座套了,臟了換下來洗洗就可以睡了。
1.動力系統介紹
晨風采用了最大功率80kw,最大扭矩254N·m的交流永磁同步電機,這套強勁的動力系統輸出幾乎是北汽E150ev、榮威E50的2-4倍,但24kwh的電池容量卻擁有175km的官方綜合續航里程數據,最高時速145km/h也讓不少自主品牌電動車望塵莫及,這還是在晨風自重更大的情況下得出的。
日系品牌在節能和動力的平衡性上的實力果真還是非常可怕的,這恰恰也是自主品牌需要提高的核心競爭力。當然,這套動力系統的實際表現如何,筆者馬上就會有一個直接的感受。
2.乘員基本情況
本次試駕車內坐了五人,分別是試駕員、三位駕駛者和一位試乘者,五人體型均正常體型,沒有什么需要特別介紹的。本人身高179cm,體重72kg,前排座椅調整到舒適駕駛位置坐好后前排頭部空間充足,兩拳以上;后排腿部空間一拳4指左右,后排頭部空間4指,后排坐3人的話,有點擁擠,由于中間凸起過多,中間乘客的腿不得不叉開放在兩邊,而兩邊乘客的頭部又偏向車頂扶手位置,幾乎不可避免的碰到了車頂扶手下部。
松開電子手剎、踩下剎車,掛D擋,抬剎車,車輛啟動。踩下油門踏板的一剎那,提速感瞬間即來,提速超快感。筆者從30km/h加速到到80km/h大約只需要5秒左右,由于試駕路線的原因,再高的速度沒能夠體驗得到。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0-50km/h加速在4.4秒,據此推算,加速到百公里每秒約在10秒左右。和北京目前在售的純電動汽車比較,晨風的加速只能用動力澎湃來形容。
而正常路面行駛過程中,車輛操作簡便,駕駛室也沒有復雜到沒朋友的按鍵,自動擋駕駛簡單方便,整個過程和傳統車感覺并沒有實質性的差異。
3.靜音效果
除了路面傳來的胎燥,整個過程中沒有聽到任何其它噪音,也沒有聽到電機運轉時候的高頻噪音,值得國內車企好好學習。車內噪音控制的很好,整個車身的隔音設計值得表揚。
唯一有點特點的就是在踩下剎車的過程中,會有能量回饋系統發出的一些無法形容的聲音。難道也是為了證明這套系統的存在感?
由于試駕時間關系,沒能體驗到晨風模擬聲浪的聲音,筆者也非常之遺憾。
4.操控控制
車身的調教有一點點特別,后排底盤偏硬,在過減速帶的時候感覺顛簸較大,影響了舒適程度;而前排又有些偏軟,在加速過彎的過程中,電子助力會讓方向盤迅速變沉,導致車身的控制變得非常之難,筆者試了兩次都感覺不是很有信心,確實這么快的提速,在過彎的時候還是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的。
作者點評:晨風的美中不足——誠意
優質的原型車,海外超高的市場占有率,合資的做工和噪音控制,全數字儀表盤、一鍵啟動、電子手剎等高大上的配置,不輸于傳統車的駕乘感受,晨風天生就具備了成功的基因和品質。然而,無倒車雷達、鐵輪轂、連反光片都省掉的設計,讓自稱“來晚了”的中國市場車型晨風在外人看來多少缺了一些誠意。當然,未來一切情況都還是未知數,晨風的成功與否還需要用它正式上市后的銷量表現來評價。
作者簡介:北京新能源小客車搖號第一批中簽者家屬,電動汽車執著的愛好者和支持者。但限于新能源汽車自身產品力問題,至今未能選中心儀的電動汽車。現已棄號重新參加八月新能源汽車搖號,呵呵,不解釋,你懂的。試駕過北京市目前在售全部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歷經屢次失望,本次試駕也算個小小的驚喜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趙迪安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pingce/33554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