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下,合資車企的處境正愈發尷尬。 據乘聯會4月10日發布的3月廠商批發銷量數據顯示,今年3月,前十榜單中,有7席被自主品牌占據,另外三家為特斯拉中國和南北大眾。盡管在當月廠商零售銷量排行榜上,自主、合資品牌占據的席位仍旗鼓相當,但前三強中有兩家為自主品牌,排名首位為比亞迪,其當月賣超26萬輛,而排名第二的一汽-大眾當月銷量約為14.06萬輛。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網 整體來看,3月自主品牌零售93萬輛,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51%。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54.8%,同比增長6個百分點。 “前幾年自主品牌的占比40%都不到,最近幾年份額的增長確實比較快。”4月11日,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院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汽車行業特聘研究員鹿文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其看來,中國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的接受度要遠超過歐美市場,傳統的汽車集團通常是全球化車型,全球化車型在國內相比而言會顯得有些落后。“如果后面合資品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不能補足短板,在國內的份額有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南北大眾銷量之和不敵比亞迪 相較三年前,國內車市十強榜單上已換了一番景象。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在2021年3月廠商零售銷量前十榜單中,合資品牌占據6席,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大眾位居前三,其市場份額分別為12%、6.7%、6.6%。此外,日系的東風日產、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均在前十行列。反觀比亞迪,其彼時在前15名榜單中都未見蹤影。
圖片來源:乘聯會 次年3月,這一局面已被打破。在2022年3月廠商零售銷量前十榜單中,一汽-大眾仍居第一,但緊跟其后的是長安汽車、比亞迪兩家自主品牌。彼時,上汽大眾已跌至第6位,上汽通用跌至第9。 回到最新廠商零售銷量榜單上,今年3月,比亞迪霸占了榜首之位,其當月銷量約為26.03萬輛,市場份額為15.4%。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分別排名第2和第5,銷量分別約為14.06萬輛、8.73萬輛。換言之,兩者銷量之和不敵比亞迪一家。 與此同時,3月前十零售榜單中,日系品牌僅剩一汽豐田一家。而從今年一季度表現來看,日系品牌的情況會樂觀一點,廣汽豐田、東風日產均在廠商零售銷量前十榜單中。此外,豪華品牌華晨寶馬也擠入前十,其1-3月累計銷量約為15.96萬輛。 不過,若看3月廠商批發銷量榜單,日系則全線跌出前十。在當月榜單中,自主品牌強勢占據7席,另外三家為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和特斯拉中國,分別排名第3、第6、第7。 “從銷量趨勢上看,合資品牌確實面臨較大挑戰。”4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顏景輝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自主品牌后續發展值得期待,但也要更加關注市場、需求、供給端等變化,尤其要密切關注消費端,同時也要避免為追求銷量而在價格上出現一些過度競爭。 合資市占率降至40%左右 從整體市占率來看,合資品牌已徘徊在40%左右多時。 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2023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由41.2%攀升至51.9%。今年3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54.8%,同比增長6個百分點;2024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5%,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5.4個百分點。3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59.3%,較去年同期增長6.4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乘聯會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乘聯會稱。 反觀合資品牌,今年3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50萬輛,同比下降8%,環比增長49%。3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0.4%,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3.8%,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8.2%,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 目前,部分合資品牌新能源轉型仍需加速。據悉,今年3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41.6%,較去年同期34%的滲透率提升7.6個百分點。當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63.3%;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8.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7.4%。 乘聯會指出,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領先,3月合計新能源車批發17822輛,占據主流合資純電動48%份額,大眾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值得關注的是,據界面新聞、第一財經等多家媒體今年3月報道,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財報投資人溝通會上稱,新能源行業已進入淘汰賽,2024至2026年是規模、成本和技術的決戰。中國汽車公司新能源產品加速投放將會蠶食合資品牌市場,未來3至5年,合資品牌份額將從40%降到10%,其中30%是中國品牌未來增長的空間。 對于自主品牌的迅猛發展,鹿文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入比較大,新能源車型產品豐富;另一點就是國內燃油車整車性能質量提升也很明顯,智能化更是具有優勢,這個包括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 “如果后面合資品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不能補足短板,在國內的份額有可能會進一步下降。”鹿文亮說道。不過,對于前述“合資品牌市占率跌至1成”的判斷,鹿文亮認為,長期來看有可能,但未來3~5年有點太樂觀了,品牌形象的轉變沒那么快。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系本網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時代周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xinche/226372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時代周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