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伊蘭特EV是合資品牌在國內的首款純電動汽車,新車基于2015款悅動打造,綜合工況續航里程270km;全系共推出兩款車型,分別為伊蘭特EV GS和伊蘭特EV GS PLUS,廠家指導價為19.98-20.28萬,以北京地區為例,國家補貼+地方補貼+廠商補貼三重補貼后售價為11.08-11.38萬。
從伊蘭特EV上市開始,緊湊級純電動車市場也不再是自主品牌的天下,未來也會有更多合資品牌車型進入市場,我們一起來看看伊蘭特EV相比現在在售這些自主品牌車型都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車型簡介
按照購車手冊慣例,我們先一起來看下這臺伊蘭特EV ,這樣即便您之前沒詳細地了解過這臺新車,也能先有個大概的感官印象。
伊蘭特EV配置分析
看完上邊的文章,相信大家對于伊蘭特EV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如果現在您還對它有所疑問,不知該選擇哪款車型的話,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哪個配置最值得推薦了,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伊蘭特EV GS版:該款車型也就是補貼后售價為11.08萬的低配,雖然是低配車型但已經配備了倒車雷達、ABS+EBD、皮質座椅、電動調節和加熱外后視鏡、遙控鑰匙、自動空調等主流配置。
伊蘭特EV GS PLUS版:該款車型也就是補貼后售價為11.38萬的高配,相比低配車型貴了3000元,這貴出的3000元換來了天窗、鍍鉻外門把手、智能鑰匙+一鍵啟動、中央閱讀燈和前排眼鏡盒。
新車共有高、低兩個配置,在售價方面還是非常平易近人的,補貼后售價相比同級車型還要略低一些;我們首推高配GS PLUS版,雖然相比低配車型貴了3000元,但這并不算多,最主要的是換來了天窗、智能鑰匙和一鍵啟動這3項功能,這些都是在后期很難加裝的,所以值得購買。
競爭車型
目前市場上的緊湊級純電動車可選車型較為豐富,與之形成競爭關系的車型均為自主品牌車型,有比亞迪e5、北汽EU260和吉利帝豪EV300三款車型。
雖然伊蘭特EV整車具有較高水準的品質,但卻只有270km的續航里程,在這個已普遍達到300km的時代稍顯不足,我們先對4款車型的動力及電池部分進行對比。
從圖中可以看出,伊蘭特EV在最關鍵的續航里程方面并無絕對優勢,甚至比帝豪EV300和比亞迪e5兩車都要低,只比北汽EU260多出10km,但北汽新能源現已推出EU400車型,其工信部續航里程達到了360km,遙遙領先,所以在這方面沒有太多優勢可言。
下面我們來對3款競爭車型進行分析。
2017款比亞迪e5 300車型共有3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9.59-21.59萬,以北京為例,補貼后售價為12.99-14.99萬。2017款車型在外觀和內飾方面與老款車型基本保持一致,主要的改變就是針對車內配置進行升級,可以說變化很小。
因比亞迪e5車型上市較早,加之較低的售價,而且2017款車型又重點提升了續航里程方面,所以市場銷量一直很好;雖然比亞迪e5在外觀和內飾設計方面較為一般,但它的優勢在于找到了售價和續航里程之間的平衡點,為選購電動車的用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北汽EU260共有兩款車型,售價區間為20.59-21.59萬元,以北京為例,補貼后售價為13.99-14.99萬(北京地區購車還有2萬優惠+5000元禮包)。對于新款EU260來說,新車在外觀方面與現款車型基本保持相同,主要變化是針對現款車型的后排座椅的舒適性及后排空間進行優化,在續航里程方面沒有變化;就在前不久,北汽EU400剛剛上市,補貼后價格僅為15.89萬,非常具有吸引力。
北汽EU260雖在續航里程方面競爭力不強,但它卻是電動車領域中的先行者,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通過實際使用后可發現,北汽的充電接口在適配性方面要優于其它車型,也就是說充電接口與國家電網充電樁接口適配性高,基本不會出現無法充電或充電過慢的問題,同時也獲得了市場認可。
吉利帝豪EV300共有3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9.48-21.58萬,以北京地區為例,補貼后售價區間為12.88-14.98萬。帝豪EV300在今年3月剛剛上市,新車主要對老款帝豪EV車型的續航里程方面進行升級,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進入續航里程300km這一級別市場。
該車同樣是依靠售價和續航里程兩方面征戰市場,在擁有相對較長的續航里程下,售價并不高,非常易于被購車人所接受,取得了不錯的市場銷量和口碑。
市場前景展望
我們先來看一下北京現代整體情況,此前有報道稱北京現代計劃下調全年目標45萬輛,也有權威機構調查顯示,目前經銷商幾乎全網虧損,而且對于北京現代未來發展的信心非常不足。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現代汽車在中國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產品推陳出新速度太慢,在車型上沒有太大變化,配置一直在沿用前期設計,高端產品后續乏力,部分暢銷車型的引入不能與國外市場同步。二是產品力弱于競品,原先的性價比高、外觀靚麗等亮點逐漸被競品削弱。
拋開政治因素等外因,韓系車目前在華的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產品力不足,從緊湊級轎車到中級車、從小型SUV再到中型SUV,還有一些新能源車型,目前產品豐富性沒問題,但產品力不足,原因還是設計亮點與創新技術亮點沒體現出來。
而這些問題也體現在伊蘭特EV身上,雖然它有著合資品牌在國內首款純電動汽車的光環,響應國家政策方針的同時也彌補了車型多樣性,但具體分析來看,270km的續航、中庸的外觀設計和較低的配置都使它沒有出色的市場競爭力。面對日益強大的自主品牌車型,如果北京現代不做出改變或許很難迎戰,而伊蘭特EV在國家和地方補貼后,還有額外的廠家補貼,為的就是拉低售價,與自主品牌競爭。
邦點評
除了合資品牌在華首款純電動車之外,伊蘭特EV并不是一輛有許多話題點的車型,它在外觀、內飾、配置以及最重要的續航里程方面均略顯中庸,甚至有些落后于同級別競爭車型,應對自主品牌的競爭,伊蘭特EV使出了低價策略。270km的續航并不算長,但滿足日常代步和近郊出行是沒有問題的,因此,伊蘭特EV只是給選購電動車的用戶多了一種選擇,沒有因為它是合資品牌首款電動車而帶來過多亮點。
來源:電動邦
作者:雷潤雨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xinche/54845
以上內容轉載自電動邦,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