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聲音在質疑造車新勢力,認為一旦傳統車企發力,造車新勢力將沒有容身之地!這個觀點可能在幾年前會有很多人贊同,到如今卻沒那么有影響力了。但是在2021年1月19日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時,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在發言時又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張岸元表示:看好新能源汽車領域并不意味著必須要看好目前該領域中的幾個造車新勢力。造車新勢力問題很大,傳統汽車行業大佬的技術儲備、資金儲備,以及對銷售渠道的掌控,遠遠不是造車新勢力所能比擬的。一旦就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形成明確的共識并發力后,根本沒有造車新勢力的容身之地。
如若該觀點在3年前提出我會持贊同的意見,可是大浪淘沙后的造車新勢力會如此不堪一擊嗎?
新勢力造車的優勢
新能源汽車有別于燃油車,歐美洲燃油車有百年的歷史,國內傳統汽車企業也有幾十年的技術沉淀。所以在燃油車這個賽道,傳統車企確實有自己的技術儲備。可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過短短20年,真正著力發展在2010年之后,所有品牌在這個賽道幾乎是處于同一起跑線,何來技術儲備?
新勢力更懂用戶特別是在互聯網營銷思維上和創新力上,能貼近用戶打造屬于用戶的產品。大家都知道船小好調頭的道理,新勢力可以付出極小的成本進行試錯,不斷調整和優化產品,而傳統車企要兼顧燃油車業務的同時發展新能源汽車,并不能像新勢力那般全力以赴。
尤其在銷售渠道上新勢力更具優勢,大家可以打開第一電動網站搜索《一電問答:為什么車企要把體驗電開展商場里》這篇問答,里面解釋了未來汽車銷售方式大部分將是售前和售后分離的,即2S加2S的線上互動線下聯動模式。與傳統車企4S店單一的銷售渠道相比,新勢力對銷售渠道的掌控明顯更強。
我們能看到傳統車企在向新勢力學習,無論是在品牌建設、還是銷售模式、產品力等方向,均紛紛以新勢力自居,收獲了不少的成果。也有不少傳統車企的新品牌建設得比較成功,比如廣汽埃安、長城歐拉、上汽R等。
變道后傳統車企需要變革,重新審視自己
馬云說:”一個企業家要是聽經濟學家的那這個企業多半是死掉了,我們企業家最能夠感受到時代的變化,經濟的變化,如果你這個時候還去聽經濟學家的預測,你的災難就大了。”
從燃油車的時代到新能源車時代,這次變道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歷史上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痛苦的,傳統車企切勿過度自信。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電驅、電控、電池和芯片,除了比亞迪掌握了這兩個技術以外,很多品牌都是由供應商提供相應的技術和硬件,這一點很危險,畢竟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做到手里有糧,心中不慌。
想想諾基亞高管在結束手機業務時含淚所說的話:我們沒做錯過什么,不知道為什么就輸了!2020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井噴的元年,唯有變革重新審視自己才能有新的突破。
結論
在發展新能源汽車道路上,我認為前面經濟學家表示的傳統車企所具備的優勢,除了資金以外全是“包袱”,新勢力卻沒有這些“包袱”能夠輕裝上陣攻城掠地!以現在的事態發展下去蔚來有未來、理想有理想,銷量也在證明一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文隆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yongche/13681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