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全球汽車產業 “技術開放“鮮有發生。2014年6月鋼鐵俠馬斯克宣布全球開放特斯拉專利,這一舉動給主要競爭對手日本汽車企業造成了降維攻擊。掀起了用“專利換市場、專利換標準”的新競爭策略。
然而豐田為迎接特拉斯的挑戰,2015年也宣布將5680項有關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專利,如表1所示 ,包括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的1970項關鍵技術專利開放。
然而幾年過去了,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迅猛發展,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卻并未出現大量豐田技術跟隨者進場引發的行業繁榮景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氫云鏈認為,如上圖所示,豐田只是開放了“專利”,而不是公開了 “技術”,但這一點又與現在市場上炒的火熱的區塊鏈如比特幣、以太坊的代碼開源性質完全不同。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專利開放”只是讓其它企業在使用其技術后不會被訴訟,而不是免費告訴其他企業這項技術的know-how。想要拿到專利背后的技術,還需要向豐田咨詢并簽訂有各種條條框框限制的合作合同。
以2014年特斯拉也只是開放了專利為例,特斯拉只是開放了專利,而沒有開放技術。雖然當時贏得了許多人的滿堂喝彩,但其技術標準,不適合大多數車企,基本上沒有被競爭者和新進入者廣泛采用。而隨后豐田的做法也像類似,看似開放了近2000條專利,但實際技術層面卻未曾開放。
所以氫云鏈認為特斯拉、豐田的“專利開放”止于做秀層面,對汽車產業技術擴散貢獻有限。具體原因有以下4個方面:
(1)專利公開無法掌握技術細節和試錯經驗;
(2)國內的制造設備精度不夠,滿足不了進口技術的工藝要求;
(3)氫燃料電池生產線尚未實現完全自動化,缺乏有經驗的技師和工人,良品率難以達標;
(4)研究人員基礎理論薄弱,技術吸收、更新和改造均存在困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氫云鏈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0222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