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爭論,無論什么動機,只要能夠盡情展開,真相總會水落石出
這幾日,電池圈頗不寧靜。國內動力電池的龍頭老大和老二,杠上了。繼比亞迪的雞蛋炸飛之后,寧德時代的鋼針折斷了。
比寧之爭
這究竟怎么回事?一切還得從今年3月29日比亞迪刀片電池發布會開始說起。
那場發布會火藥味挺濃,比亞迪不但打出“出鞘,安天下”的主題詞,而且宣稱“將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中徹底抹掉”,“改變行業對三元電池的依賴,將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回歸正道”。
最吸睛的是,比亞迪展示了一段不同動力電池電芯的針刺測試對照視頻。針刺是模擬的電池的內部短路,當時,比亞迪股份副總裁、弗迪電池董事長何龍稱:“電池的針刺測試,就像我們攀登珠穆朗瑪峰這個難度。”
對照測試結果顯示:三元鋰電池,劇烈燃燒,表面溫度超過500℃,電池表面的雞蛋被炸飛;比亞迪刀片電池無明火、無煙、表面溫度30-60℃,雞蛋無變化。
比亞迪直白地告訴外界:要比安全,我家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可以把三元電池摁在地上摩擦。
刀片電池發布會之后,不少人都在暗暗期待龍頭大哥寧德時代的反應。
終于,5月11日下午,寧德時代舉行了2019年業績網上說明會。有好事的投資者問,比亞迪說自己的刀片電池天下無敵,是不是碾壓了咱們寧德時代的電池?
寧德時代回答:“刀片電池是寧德時代2016年量產的CTP結構創新概念中的一種,我們已經選擇并量產CTP結構創新里最優的幾種,比如CTP-0、CTP-1、CTP-2。”
這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刀片電池我們早就有了,一點都不稀奇。”云淡風輕間,輕松化解了那位投資者的擔憂。
至于比亞迪口中最難通過的針刺測試,寧德時代副董事長潘健表示, 公司“三元和鐵鋰都有可通過針刺測試的產品”。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更是直言:“電池的安全和電池的濫用測試是兩回事,但有些人把濫用測試的通過等同于電池的安全。”
動力電池安全方面的測試大致可分為安全測試和濫用測試,比如擠壓測試和針刺測試就屬于濫用測試。可以理解為,濫用測試是條件更加苛刻的極端測試。
曾毓群還舉了一個例子,索尼電池在2005年的時候是可以通過所有濫用測試的,但是索尼的鋰離子電池在2006年經歷了鋰離子電池歷史上最大的市場安全召回事件,從此索尼電池一蹶不振、黯然離場。
他呼吁,“我們要關注真正的市場安全,我們的設計、生產、檢測等安全措施都要集中在市場上的汽車碰撞、汽車充電、汽車進水、汽車結露、電池包設計、電芯設計制造等全場景、全周期、全方位、全系統安全。”
對此,5月11日晚,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發表微博隔空回懟:“不服?!那也來扎一下吧!針刺是難度最大的,堪比登珠峰!珠峰都登得了,其他峰肯定都登遍了!”
寧德時代還沒有來得及回應,網友先替它把針刺測試做了。
5月21日,微博網友小魚鋰電發布了一段針對寧德時代811三元鋰電池單體的針刺測試。電池容量234a,電壓4.2v,穿刺鋼針直徑7mm,穿刺速度25mm/s,按GB/T 31485標準的要求進行針刺測試。
從試驗視頻可見,鋼針刺入后電池單體瞬間起火燃燒,并發出巨大的爆炸聲。
這下,寧德時代終于坐不住了。
5月22日晚,寧德時代發了一條微博:“是什么阻礙寧德時代做針刺測試?是技術?是體質?是巨頭的面子?不,是鋼針!”
同時,發布了一段寧德時代三元電池包針刺測試的視頻。視頻顯示,測試人員使用鋼針直徑5mm,錐角45°,以25mm/s的速度靠近三元電池包。接觸電池包之后,鋼針折斷了!
測試得出驚人結論:寧德時代三元電池包鋼針根本刺不穿!
視頻一出,不少網友給寧德時代送上了毫不留情的群嘲。網友紛紛留言:“寧德時代,掌握電池外殼核心技術!”“這是在做鋼針穿刺鋼板測試!”“寧德是看不起大家的智商啊”……
但網友們沒想到的是,這正是寧德時代的欲擒故縱啊。
5月23日晚,寧德時代又發了一條微博:“寧德時代早在2017年就已掌握三元電芯通過針刺測試的技術,但是為什么沒有推廣?通過針刺測試=電池安全嗎?”
同時,放出了一段寧德時代兩款三元電芯的針刺實驗視頻。
某款5系三元電芯,穿刺前電芯的電壓是4.213v,溫度為23.9℃。穿刺發生后,沒有冒煙起火。按照國標規定觀察一小時之后,電壓降為3.724v,溫度上升到93.7℃。
某款8系三元電芯,穿刺前電芯的電壓是4.15v,溫度為24℃。針刺1小時之后電壓下降到4.075v,溫度上升到37.7℃。
寧德時代還在視頻中曬出了2017年通過德國萊茵鋰電池安全測試認證的文件。當時的針刺測試條件,電池滿電,鋼針直徑3mm,刺入速度80mm/s,整個過程電池沒有質量損失,電解液無泄漏,安全閥未打開,電池未起火。
視頻字幕還特別提到:“電池最高溫度35.1℃,雞蛋肯定烤不熟。”
該視頻一出,網友評曰:寧德時代輕松飛躍比亞迪的珠穆朗瑪峰。
針刺測試=電池安全?
言歸正傳,比寧之爭的焦點就是:針刺測試能否反映電池的安全性。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知道為什么動力電池要做針刺試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曾這樣解釋:電池安全事故就是發生熱失控,熱失控有很多誘發因素。針刺實驗就是來模擬這些熱失控誘因的一種方法,它是非常有效也非常嚴酷的一種熱失控測試方法。
5月12日,《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將于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電動汽車領域的首批強制性標準。
其中的GB3038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刪除了電池單體針刺測試,同時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包或系統在由于單個電池熱失控引起熱擴散、進而導致乘員艙發生危險之前5分鐘,應提供一個熱時間報警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新標準對熱擴散試驗給出了兩種觸發熱失控的推薦方法,就電池包或系統中的電池單體,一個是加熱觸發熱失控,另一個就是針刺觸發熱失控。制造商可以任選其一,也可自行選擇其他方法來觸發熱失控。
也就是說,新國標并非完全刪去了針刺測試,但只是作為一種推薦測試方法,可用可不用。
國標為什么對針刺測試做出這樣的調整?
何龍曾在刀片電池發布會上說過這樣的話:“因為大家轉向三元電池了,三元電池過不了這個測試,那么我們國家就把它從強制標準里把它拿掉了。”
比亞迪股份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曾表示:“比亞迪不管別的國家或者別的地區有不同的一些標準,但作為比亞迪內部評估來說的話,我們還是堅持用電動車電池里面最苛刻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電池。”
歐陽明高也曾表示,“不管法規怎么變,它都是我們進行電池產品開發、電池性能檢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從材料本身的穩定性來說,磷酸鐵鋰的確優于三元。磷酸鐵鋰能輕松通過針刺測試,但寧德時代的測試視頻也顯示,三元并非就不能通過針刺測試。
寧德時代贊成新國標取消針刺測試,理由是希望行業關注的方向集中到整個系統層面的安全問題。
動力電池的安全有諸多影響因素,包括材料性質、結構設計、生產工藝、使用環境等,絕對是一個系統工程。
要解決真正的問題
雨季來了,電動汽車自燃的新聞也多了起來。
有很多電動汽車是靜止狀態中,并非有外物刺激,就著火了。充電過程、充滿電后靜置狀態是起火事故的主要構成部分。這樣的安全水平怎么能讓消費者放心購買新能源汽車呢?
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發布是一個進步,但強制性標準是最低底線。比如,對于國標中熱失控乘員預警5分鐘的規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他認為時間超過20分鐘比較好。
動力電池的熱失控是動力電池安全事故的核心原因,熱失控又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比如擠壓、針刺導致的機械濫用,內短路、過充電、過放電導致的電濫用,過熱導致的熱濫用等。
而行業對動力電池的熱失控機理研究和有效防控手段尚需要進一步加強。
比寧之爭,把動力電池測試擺上臺面,算是為消費者普及了電池安全的專業知識。據說,寧德時代的測試視頻還有第三季。估計比寧之爭后面也會更新劇情。
汽車商業評論相信,各種爭論,無論什么動機,只要能夠盡情展開,真相總會水落石出,或者說真理會越辯越明,而動力電池技術也會不斷向前發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1684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