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特斯拉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當天特斯拉的股票報收1025美元每股,總的市值超過1800億美元,超越豐田,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車企。
從0到1,豐田用了87年,而特斯拉只用了17年。
特斯拉的反擊
5月初,特斯拉四月銷量一經公布,便引起了群諷,無數的同行、消費者都在嘲笑特斯拉,"報應來了,叫你割韭菜,叫你把老車主不當人!"整個群里一篇歡聲笑語。
當時筆者就曾預言,特斯拉4月銷量的下滑,是多方面原因重疊的結果,是偶然現象,并非是特斯拉不行了,五月的銷量再見真曉。
這不,五月銷量一出,啪啪啪的打臉,特斯拉整月的銷量達到11095輛,占據新能源汽車銷量榜第一,甚至比排名第二、三、四銷量的總和還要多出不少。
真不是特斯拉拔不刀了,而是那群看低特斯拉的人太自信了。
五月銷量未達巔峰,后勁會更足
而且在筆者看來,特斯拉五月銷量破萬只是一個開端,后續還會有更強的表現,理由如下:
第一,根據目前透露的航拍圖來看,特斯拉的二期超級工廠主體廠房已經建成,即將進入封頂階段,一旦超級工廠二期投入使用,對于特斯拉的產能將會是一次質的飛躍。
第二:隨著特斯拉超級工廠二期投入使用,Model Y也將加速落地,而Model Y便是特斯拉手中的另一張王牌。
1月7日,在Model 3交付的現場,馬斯克說過:Model 3是致力于打造大家都負擔得起的轎車,而Model Y是致力于打造大家負擔得起的SUV。
SUV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有多大,想必不用筆者過多贅述,再參考Model 3的銷量表現, Model Y的銷量注定不會太差。
而國內的造成新勢力,在國產Model Y下線之后,生存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原因有二:
車型重疊以及失去價格優勢。
先說第一個,回顧我國的造車新勢力,基本都是選擇以SUV車型為切入點,在Model Y下線之前,并沒有形成直接競爭關系,而隨著Model Y的加速下線,以蔚來、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將會受到特斯拉的直面沖擊。
再說價格,特斯拉高昂的定價的確勸退了部分消費者,但特斯拉一連續的降價,讓市場根本看不清它的低價在哪兒。
根據中信證券發布的消息稱,特斯拉Model 3的成本低于18.87萬元,單車利潤率達到了驚人的38.3%,以管窺豹,Model Y在特斯拉工廠精益求精的運作下,成本價會突破多少,定價又會定為多少,誰都沒底。
而一旦突破一定的價格底線,以特斯拉目前所營造品牌價值,Model Y肯定會是SUV市場的一匹黑馬,而轎車(Model 3)+SUV(Model Y)的組合也肯定會讓國內一眾造車新勢力苦不堪言。
特斯拉的"秘密"
特斯拉成立不過短短17年,從早期代工到自建工廠,從100萬輛特斯拉的下線到昨天市值超越豐田,位列世界第一。在筆者看來,特斯拉的經歷,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
第一點,給自己的定位很重要。特斯拉自誕生之日起,給自己的定位就不是一家傳統的汽車制造商,而是一家以改變人類出行方式為導向的科技公司。
無論是Autopilo自動駕駛系統不斷的迭代升級、超級充電樁的部署還是OTA升級、超長續航里程,都是特斯拉改變人類出行方式理念下的產物,而這也成為了特斯拉攻堅新能源汽車市場最趁手的利器。
第二點,創新:無論哪個時代,創新都是最重要的能力,而特斯拉,正好擁有十足的創新力,比如取消了大量實體按鍵,將中控臺上的功能按鍵全部集中到中控大屏;又比如取消了傳統的汽車經銷商,采用線上線下的直營方式,獨立且高效。
第三:追求高效,這是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正是因為追求高效,特斯拉才在能18個月內完成FSD芯片的測試到量產;正因為追求高效,特斯拉才能將特斯拉工廠的自動化水平提到如此之高。
當然,特斯拉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同時,他身上的缺點也有不少,比如頻繁調價的背后是傷透了心的老車主;比如不按規矩辦事,強行甩鍋(芯片減配時間);又比如傳統的裝配工藝并不完善,很多地方不合縫。
綜上:
無論你喜歡或者討厭特斯拉,都不能否認特斯拉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車企,但要說特斯拉真就無敵了嗎?并不是,無論是近期頻發的安全事故,還是讓人詬病的裝配工藝,都是擺在特斯拉面前的難題,只能說特斯拉的出現,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1826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