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國產后,產銷節節攀升。與此同時,包含新造車勢力在內的自主品牌電動汽車產銷量,則是跌跌不休。
今年前五個月,特斯拉Model 3上險量達到3.15萬臺。而除特斯拉外的純電動汽車——基本上都是自主品牌,共上險13.6萬臺,相比去年同期的25.6萬輛,下滑47%。
馬斯克親臨國產Model 3交付儀式現場
很多人由此認為,是特斯拉搶走了自主品牌電動汽車的市場。特斯拉這條“鯰魚”從建廠到取得資質,再到上市銷售,無一不享受特殊待遇,卻變成了吞食自主品牌電動汽車的“鯊魚”。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調查Model 3車主發現,對自主電動車企而言,特斯拉并不是搶走訂單的敵人,甚至可能是戰友。
1
Model 3:搶走豪華品牌燃油車客戶居多
那些Model 3消費者,原來打算買的是什么車?就這一問題,我們對Model 3車主進行了調查。
結果顯示, Model 3車主在購車之前,考慮的是較多的是豪華品牌燃油車、特斯拉Model S/X。原本考慮自主品牌或新造車勢力純電車的,比例并不大。
Model 3車主購車前考慮哪些競品
從調查結果看,Model 3的競品車主要是豪華品牌燃油車,占比高達42.86%。另外,有27.27%的人,根本不考慮其他車型,就是要買Model 3。
特斯拉可能確實搶走了一部分自主品牌和新造車勢力的訂單,因為有18.18%的Model 3車主,曾考慮過它們。
有意思的是,原來有14.29%考慮的是特斯拉Model S/X。對他們而言,可能單純就是為了買特斯拉。而一個便宜的Model 3滿足了他們們。
此外,Model 3車主原來考慮的車型類別根據占比,分別是豪華&合資品牌電動汽車、合資燃油車、混動車型和自主品牌燃油車。
Model 3主要搶走的是豪華品牌燃油車的市場。誰被特斯拉的刀鋒傷及最多呢?
Model 3車主購買前對比的豪華燃油車
主要是BBA的轎車。奔馳、寶馬、奧迪的轎車是用來與Model 3對比最多的車型,近6成被調查者用以上三款車與Model 3做過對比。而用BBA品牌燃油SUV與Model 3進行對比的消費者只有3成。
在豪華品牌純電車中,奔馳EQC、寶馬i3和捷豹i-Pace是最多與Model 3對比車型。
在自主與新勢力品牌的純電車與Model 3對比中,蔚來、小鵬與比亞迪是被用來對比最多的車企。與Model 3進行對比的最熱電動車型是蔚來ES6與小鵬P7。
資料來源:電車自上險量,油車自搜狐汽車
Model 3的銷量,并不是來自于對自主&新勢力純電動汽車的取代,而是蠶食豪華品牌燃油車的結果。
從數據上看,在Model 3銷量大放異彩之時,國產二線豪華品牌,凱迪拉克、英菲尼迪、捷豹等入門級燃油豪華轎車銷量正在快速萎縮,三家車企入門級豪華轎車1-5月銷量合計不到1萬臺。
即使是一線豪華品牌,銷量也有所下滑。
資料來源:搜狐汽車
今年1-5月,BBA品牌銷量同比均有所下降,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奧迪A4L近40%的銷量下滑幅度,依舊出乎意料。
從Model 3的上險量與豪華品牌燃油車銷量數據看,Model 3國產版對二線豪華品牌轎車,與奔馳寶馬奧迪的入門級豪華三廂轎車或多或少產生了影響。
2
自主品牌純電車仍需努力
雖然特斯拉Model 3的消費者并未將自主品牌純電車視為比選對象,但自主品牌純電車在營銷層面時常迎頭向上,主動對標Model 3的情況則時有發生。
在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27-42萬元定價區中,有蔚來ES6、小鵬P7,比亞迪漢EV<漢EV/唐EV,騰勢X BEV,廣汽新能源埃安LX以及榮威Marvel X等純電動汽車參與競爭。
與特斯拉銷量最接近的純電動汽車是蔚來ES6,2020年前5月上險量達到9148臺。最近三個月,蔚來ES6平均月銷2500臺。
蔚來ES6
ES6是蔚來汽車旗下的第二款車型,定位于中大型豪華純電動SUV,支持換電功能,補貼前起售價35.8萬元,補貼后售價33.3萬元,續航420公里。
已交付車型中,廣汽新能源Aion LX曾以650公里的工況續航,主動挑戰Model 3長續航版本。另一款車榮威Marvel X也曾主動對標Model 3,這一對標更為傳神,從產品到市場,甚至是命名,均全面對標。
兩款車的對標結果,不盡如人意。榮威Marvel X最近17個月上險量,總計不到1500臺。上市不到半年的Aion LX,銷量甚至不足1300臺。
在以SUV車型打頭陣,迎戰Model 3未果后,自主&新勢力車企轉變思路,開始搭Model 3開創的純電動轎車市場便車。
尚未交付的車型中,比亞迪漢EV預售價24-28萬元,小鵬P7的定價是23-34萬元。這兩款車型均宣布預定量超過1.5萬單,它們和Model 3一樣,屬于純電動智能電動汽車。在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方面各有特點,甚至在智能座艙方面,兩款車擁有超越Model 3的功能配置。
不過,總體上自主品牌和新造車勢力的車型,無論是性能還是品牌,多數還難以支撐接近30萬的售價。雖然有產品,但是銷量和預期銷量,目前還沒有正面對抗的勢頭。
3
Model 3消費者圈層
在Model 3購車調查意向調查之后,我們對部分Model 3車型進行了訪談。通過訪談,我們發現Model 3車主呈現出圈層的特點。
Model3車主圈層圖
Model 3的核心車主圈由科技愛好者,以及特斯拉Model S、Model X的老車主組成。他們對Model 3的優缺點非常清楚,對做工、產品質量等問題并不在意,也非常清楚自己為之消費的功能點是在FSD,即全自動駕駛系統。
在此之外的中圈是由豪華品牌增換購車主組成的嘗鮮圈,他們多以嘗鮮態度體驗Model 3,對Model 3優缺點并不明晰,對FSD功能也并不如核心圈車主感興趣,同時對做工、空間等存在疑慮。中圈車主對Model 3的質量問題包容性不如核心圈車主,對于自動駕駛相關功能,實際使用時仍存疑慮,購車時一般不隨車選配FSD,日常駕駛中也較少使用AP(自動駕駛輔助)。
最外圈則是由限購城市普通消費者組成,他們較為看中性價比,對汽車、品牌、服務更為挑刺。由于一年內連續降價超過30萬,外圈消費者的對Model 3甚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滿。這些外圈消費者在訪談中,較少談及AP、FSD相關功能,更在意續航、長途行駛、冬季續航等和電動汽車相關的要素,而非與智能汽車相關的自動駕駛要素。
在外圈消費者之外,還有一圈圍觀人群,這些消費者出于看熱鬧的心理,關注特斯拉、馬斯克或是Model 3,但并不輕易發聲。這些圍觀人群,并非沒有購買力,只是受制于自身因素,暫時沒有購車需求,但未來在購車時或將優先考慮購買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在核心圈已有非常穩固的口碑與市場占有率,正處在努力拓展中圈的過程中。
4
特斯拉的發展路線能否復制?
在電動汽車推廣上,特斯拉所走的發展路線源自董事長馬斯克,是非常清晰的由高端到低端的路線。
打造一款產量很小的車型,該車型價格肯定是昂貴的;
用賺到的錢,開發一款產量適中的、價格相對低一些的車型;
再用賺到的錢,創造一款量產的、價格親民的車型。
從最早的Roadsteds/a>跑車,到Model S/X,到Model 3,特斯拉一步步向普通消費靠近。
Model系列車型發布時間與價格
特斯拉Model系列車型中早期的S和X車型,均為面向豪華大型車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在工況續航方面不低于400公里,并將自動輔助駕駛系統貫穿整個產品體系。
憑借Model S/X車型打下的口碑,Model 3一經推出,立刻風靡全球,在正式交付前的預定量就達到50萬單。正式交付2年后的 2019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共計交付11.2萬輛Model系列車型,其中Model 3交付9.26萬輛。
特斯拉所走的高端入手路線,在中國市場再次取得成功。
一年內Model 3在中國的起售價已從43.3萬元降至27.15萬元,并具有更進一步降價的空間。巨幅降價后,Model 3的銷量突飛猛進。
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國交付約4.65萬臺Model 3,這是在受疫情影響下完成的。在4.65萬臺中,僅有1臺車的使用性質為出租租賃,其余均為非營運。可以說,特斯拉Model 3在私人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階段來看,特斯拉的發展路線清晰并且符合市場規律,因而相當成功。
但特斯拉的發展路線,與中國絕大多數車企不同。中國自主品牌電動汽車的發展路線則普遍遵從政策引導,大部分依賴補貼,產品難以在市場中獨立成長。只有一些車企有獨立發展的潛質。
自主品牌喜歡走補貼路線或營運車路線。前者是卡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補貼政策技術要求造車,以求盡量多拿補貼,而后者則將電動汽車賣給網約車或者出租車公司。
前者, 走補貼路線造車,難免會偏離市場需求,造出來的車同質化嚴重,但目標用戶未必喜歡。而營運車路線,有很大比例涉及自買自賣,以多拿補貼維持。一旦補貼大退坡,真實的營運車輛需求,也沒有這么大。
補貼退坡后,以上兩種模式,結果都是難以像高補貼時期那樣持續發展。
新勢力品牌在這方面,略好一些。
目前一線新勢力車企,均抓到一些消費者的消費痛點,在部分細分市場站住腳跟。
以蔚來汽車為例,依靠ES8/ES6兩款產品,蔚來正成為豪華電動汽車的代名詞。若以豪華屬性對比,蔚來的品牌價值甚至可以超越特斯拉。在銷量層面,蔚來ES8是特斯拉Model X的幾倍,也大幅超越了奔馳EQC銷量。
特斯拉入華,確實享受到了諸多便利,甚至是特殊待遇,但其背后是Model系列車型確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Model 3也沒有蠶食國產電動汽車所占領的20萬元以下市場,而是將槍口對準豪華品牌入門級三廂轎車。
從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Model 3是自主品牌電動汽車的戰友,一同從燃油車那里搶客戶。明星產品Model 3,可讓電動汽車加快完成市場教育工作,國產品牌或將因此受益。
不過,這是特斯拉目前炮火覆蓋的區域,以后呢?對國產品牌而言,下面這個問題急需在一到兩年內找到答案:
如果Model 3降價到20萬以下,國產電動汽車怎么辦?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1985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