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譜”了好幾年的法拉第未來(FF),最近似乎越來越“有譜”了。
落戶珠海、搭上吉利、籌備上市等一連串操作后,3月16日,FF宣布旗下FF 91完成預量產車的第二季冬季測試,并為量產交付立下了新的FLAG:2022年上半年。
好事成雙。才隔了一天,FF又官宣原奇瑞捷豹路虎執行副總裁陳雪峰正式加盟,出任中國區CEO,直接向FF全球CEO畢福康匯報。
“那個男人”在第一時間送上祝福,歡迎陳雪峰加入“FF英雄聯盟“,并勉勵他幫助“推動FF 91盡快量產、推動FF中美雙主場戰略全面落地,跟FF全球合伙人一起攜手推進互聯網智能電車產業變革”。
有心人注意到,這已經是他今年以來,在微博上發布的第5條信息。而整個2020年,他也就發了7條信息。
看這精氣神,一度接近“社會性死亡”的賈老板又要元氣滿滿地回來了。
對于賈老板的生平為人及創業歷程,這幾年業內已著述頗豐,可以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俗話說,黑到深處自然粉,看得多了,雖說不至于成賈粉,倒也對單純的黑失去了興致。
再怎么說,人人喊打的賈老板和人人看衰的FF,幾經起落之后,還如打不死的小強一般,游走在大家的視線里。光這股倔勁兒,就值得幾分敬意。不然你看后面那些有意效仿的,雖然風光一時,去年說死就死了一片。
賈老板和FF能一路撐過來,時勢、運氣、韌性,當然還有那若有似無的夢想和信念,多少都沾點關系。當然,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實物來維系,那就是被FF視為命根子,被賈老板當做精神寄托的FF91。
這大概是汽車史上最“難產”的產品之一。從2017年1月在CES上發布算起,到現在已經過去四年有余。在這期間,上市時間從最初的2018,到后來的2019、2020,再到如今的2022。即便2022年上半年量產上市的FLAG不倒,五年的周期,這“難產”程度,也足以讓特斯拉沉默,讓國內新勢力們流淚了。
這大概也是汽車史上命運最坎坷的產品之一。2017年CES高調亮相后,官方稱36個小時內就收到了6.4萬個訂單(雖然真正交了5000美元訂金的據說只有60個)。不過幾個月功夫,樂視危機爆發,賈老板遠渡重洋,開啟了“下周回國”的漂泊生涯?!袄腺嚒钡膼好沧層媱澲械娜谫Y和建廠泡了湯,FF91命懸一線。直到2018年恒大提錢來救,FF才又獲得生機。當年8月,第一輛預量產車下線,上市希望重現。
只是,恒大與FF閃婚后又閃離,FF91量產上市又變得遙不可及。據說,最艱難時,FF曾把兩輛FF91原型車掛在網上拍賣,來籌錢度日。幸好賈老板運籌帷幄,使出一招“個人破產重組”,直接把債主們變成了FF的股東。賈老板自己放棄股權順帶也把管理權放了出去,切割之后,總算還了FF一個清白之身,這才有了最近半年的峰回路轉。
一款產品的命運如此坎坷,已經足夠離奇。
更離奇的是,在汽車更新換代以年,甚至月為單位(OTA大法好)的今天,一款四年前發布、按理早該回爐重造的產品,居然還能一副炙手可熱的姿態,拉來投資,吸引吉利、富士康這樣的大鱷上門代工,還招攬各路造車英雄,真就是天生麗質,自帶光環?
別人不說,至少賈老板和FF是這么認為的。
四年前FF91亮相時,響徹全場的是新物種、顛覆、重構……這些詞在被后輩們重復重復再重復之后,今天聽來當然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但在當時,確實非常提神醒腦,往大了甚至可以說發人深思。
不吹不黑,這車起碼在當時看起來,確實夠特別。
那像MPV又像SUV又像轎跑車的設計,乍看很奇葩,其實是發揮電動車空間優勢,把車頭、車尾都縮掉的結果。這一點,膽大如特斯拉,也沒敢一步到位,只怕大家接受不了。FF91在當時做了突破,后來又引人效仿,確實值得稱道。
還有那1050匹馬力,2.39秒百公里加速,超過700公里的續航,絕對也是毀天滅地的存在,看得出為了壓當時的頂流特斯拉Model S一頭,FF91真是下了狠功夫。
而且,在那個車內必備某寶10元手機支架的年代,FF91主打的互聯生態、個人賬戶體系、手機鑰匙、面部識別這些概念,都是不折不扣的新事物。至于車載激光雷達,更是完全超綱的存在。
等到再后來內飾公布時,效果同樣震撼。全車11塊液晶屏幕(甚至連車門板都鑲了屏幕)、語音聲控車門、可放倒60°的零重力座椅、超跑級方向盤、后座私人影院、可調透光度的天窗和玻璃……
難怪現任CEO畢富康曾豪邁地說,FF91的競品是賓利添越,所以在美國要賣到20萬美元(國內價格據說在200萬左右)。
不過,老畢到底是傳統搞汽車的,這一對標,不光暴露了自己和前任賈老板間的差距,也暴露了FF91的真正路數。
說好的“重構汽車未來”的新物種,說到底,也就是不計成本地堆性能和配置嘛。
不是說這樣不行,關鍵問題是,時代不同了。
話往大了說,車往豪了做,放在幾年前,多少能唬住一部分人,反正也沒多少人體驗過電動車的風馳電掣,還有各種所謂的智能黑科技。
幾年過去了,現在只要有市場,把加速做到3秒以內,續航做到600公里以上,并不是難事;按電動車的結構把造型、內飾玩出花樣,更不是難事。至于智能科技,FF主打的賣點,許多已經成了大路貨。就連曾經的“殺手锏”激光雷達,馬上也要被一幫國產品牌下放到二三十萬的車型上。
思來想去,能說服人們為接近200萬的價格買單的,也就是車內那一堆異常炫酷又極盡奢華的配置了。
不過,能花200萬買車,又有誰會希望自己的車有個“MADE BY 賈老板”的標簽呢?愿意為賈老板兩肋插刀,后來真被賈老板插了兩刀的孫宏斌,肯定第一個拒絕。
更別提,類似FF91這種高舉高打的套路,市場上已經有了兩個高仿。一個叫華人運通高合,一個叫恒馳。巧的很,兩家的老板丁磊、許家印,一個是賈老板曾經的創業伙伴,一個和賈老板有過一段“露水情緣”,不說英雄所見略同,起碼也算殊途同歸了。只是,真要在市場中相遇,高仿們憑借價格優勢,八成要抄了FF91的后路。
所以說,天時、地利、人和一樣沒占的情況下,FF91真量產上市,兇多吉少。
賣不好倒在其次,畢竟200萬的價格,擺明了沒想走量。但如果玩脫了,壞了FF的大計,才是真要命。
畢竟,愿意為夢想窒息的賈老板,現在既無股權也無管理權,主宰不了FF。反倒是曾經的債主們,現在被綁著成了FF的股東??纯此鼈儯⒋筚Y本,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民生信托,長江證券,招商銀行……多半是老實本分的放貸人,以收回貸款為己任,才不在乎要不要和FF一起邁入智能電動汽車新時代。
所以,賈老板跳船之后,FF這半年多順風順水,在美國煥發生機,又籌備上市,在國內同樣動作不斷,似乎有高人一路牽線搭橋,也就沒那么奇怪了。
這樣一來,接下來在美股的借殼上市,甚至后續在國內的運作,意義非同小可。好在前面已經有一幫同行鋪路,什么Nikola、Fisker、Lordstown、Lucid,還有在港股的恒大汽車,都是車還沒影子,就輕松拿下了過百億美元的市值,套走了過十億的資金。這樣的錢景,FF和FF背后的股東們,想必極感興趣。
此時,FF91是否量產上市,已經不是一個問題,完全視大局需要。不上市,只要持續有動靜,一樣能成事;上市了,不小心漏了馬腳,反倒要壞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巴客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4236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