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上汽集團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提問,上汽是否會考慮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對此,上汽董事長陳虹表示,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同時,陳虹強調上汽不會采取任何人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最多是合作的方案。
此番回復一出便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有人鄙夷有人喝彩。鄙夷一方的溫和派認為術業有專攻通過合作可以共贏,激烈派則疾呼上汽有靈魂嗎,上汽現在的靈魂難道不是大眾、通用的?喝彩的一方認為上汽富有遠見,未來電動汽車的趨勢是軟硬結合,要形成像特斯拉那樣的生態閉環。
上汽新四化結果慘淡?
在股東大會上,有一名股東上臺痛批,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成為風口,比亞迪、長城汽車股價上分別漲了5、6倍,江淮汽車超過10倍,而上汽集團股票卻無人問津。另有股東指出,在新四化方面,上汽花費600億元大力度投資布局,本應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占有先機可現實卻非常不堪。
對此,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回應,不光是上汽集團股價與造車新勢力相比有差距,大眾、奔馳、寶馬等與之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事實上,早在2015年,上汽集團就在行業內率先提出“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創新發展戰略。然而六年過去,上汽目前在股價上的表現確實比較低迷。上汽股價自2018年3月13日達到三年間最高點37.66元后,便一路震蕩下行,截至7月1日收盤,每股報收21.56元,較三年內高點跌去43.5%。
從2020年財報上來看,公司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421.32億元,同比下降12.0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4.31億元,同比下降20.20%。綜合各方面表現,對股東來說,這確實不是一份滿意的成績單。不過,陳虹也隨即表示隨著在新賽道上業務比重的上升,相信股價會回升,但這確實需要一點時間。
在新四化結果慘淡的情況下,上汽為什么還不愿意接受來自別人的幫助呢?
不要拿來主義
無疑,大型企業都會選擇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畢竟背靠一棵參天大樹,也免不了要被大樹的影子遮擋,不能掌握核心技術的一方注定會被另一方牽著鼻子走。
靠華為背書的賽力斯在與華為綁定后便成為“最華為概念股”,背后的小康股份市值突破千億,然而小康股份的股價波動卻也一直受到華為方面的影響,此外,不少網友都表示自己是沖著華為去購買這輛車的。
與賽力斯在出行生態領域與華為合作不同的是,北汽極狐與華為的合作主要在整車的深度智能技術領域,首款搭載華為鴻蒙OS和華為高階自動駕駛ADS系統的量產車型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也同樣被華為的光芒遮擋住了。
乘用車自動駕駛的公司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類似于蘋果、特斯拉這樣的的軟硬結合的閉環系統;第二類是類似于安卓的開放系統,有的廠家做智能平臺,有的廠家做汽車,比如華為和百度就是專注于做智能平臺的;第三類則是像Waymo公司這樣的無人駕駛出租車。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下,智能技術是未來汽車競爭的焦點,新勢力車企們都希望逐漸走向第一類的軟硬結合的閉環系統。因為對于自動駕駛而言,技術就是生命,關鍵的技術路徑就是戰略路徑,上汽作為一家舉足輕重的國企無疑想要掌控自己的戰略路徑。
陳虹關于自動駕駛的言論,言下之意就是上汽將會自研自動駕駛技術,或者與第三方合作研發。而上汽也確實是朝著這一方面努力的。
今年2月下旬,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宣布已與智能芯片獨角獸企業地平線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雙方將依托各自在汽車、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優勢,共同探索汽車智能化前沿技術,研發具有上汽集團品牌特色的智能化、網聯化汽車產品。
3月中旬,上汽集團宣布參與聯合領投自動駕駛創業公司Momenta C輪融資。雙方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對標全球頂尖水平,攜手打造自動駕駛“中國方案”。
按照陳虹闡述的不會采取誰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最多是合作的方案來看,上汽或在這些合作中都占據著主要話語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道哥說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051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