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要做什么事情,骨子里的基因早就決定好了。
7 月 9 日,NIO Power Day 2021 在上海滴水湖的一家酒店正式舉行。用 2021 做后綴,意味著這個聚焦補能體系的開放日活動,接下來每年都要舉辦一次。
NIO Power 要為車主提供「全場景」的加電服務。
與此前特斯拉 Battery Day 和大眾 Power Day 大談動力電池技術和產能不同,NIO Power Day 重點講的是如何為車主提供更便捷、無感的充電服務,這點極具蔚來特色。
蔚來用五個字總結了 NIO Power 加電服務體系——「車、樁、站、人、云」,分別指的是加電車、充電樁、換電站、道路服務團隊和蔚來能源云。
所有的數字、邏輯和故事,都圍繞著這五個字展開。
蔚來表示:
目前已推出 4 款家充樁,接下來還將有 3 款家充樁正在緊鑼密鼓研發中;
已累計安裝 75360 根家充樁;
目前道路加電服務團隊規模接近 1000 人。
到 2025 年,蔚來將在全球建設超 4000 座換電站;
在加電補能這件事上,蔚來服務用戶的風格一如既往地「奢華」、「費錢」。
1、 加電,在質疑中起步
蔚來的 NIO Power 加電服務最初飽受質疑和嘲諷。
2014 年左右,造車新勢力開始不斷涌現。除了理想,蔚來、小鵬等車企都主攻純電動車型。
受限于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充電速度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率,純電車型的續航里程焦慮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2018 年 6 月,蔚來首批 ES8 的量產車向用戶交付,這款車的 NEDC 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 355 公里,可以用來滿足城市內通勤需求,但對于遠途出行便有心無力了。
在那樣的背景下,一位名叫 Doctor 金的車主決定展開一次廣州到新疆的萬里長途自駕,而蔚來的道路服務團隊則派出載著加電車的燃油車板車全程提供電力保障。
最終,由于「奶車」的陣勢過于夸張,那場活動在網絡上吸引了大量冷嘲熱諷。
秦力洪回顧這段往事時表示,「這并不是效率最高的方法,我承認。但是我想跟大家說的是,作為蔚來用戶,有這么一個公司用各種方法不惜成本想著你、為你服務,這個事不丟人。
現在蔚來的用戶越來越多,我們也會竭盡所能讓新的用戶享受類似的服務,只不過現在會用更高效的方式來服務他。」
加電車服務早期受到嘲諷,蔚來的換電站發展同樣經歷了一些曲折。
蔚來的換電業務從 2015 年開始布局,由沈斐帶隊。
最初的想法是準備在一個城市的東西南北四個邊界上,建一座和發電廠一樣的大型換電站,里面放 2000 - 3000 塊電池。
由于電費在波峰和波谷時價格不同,所以每天晚上充滿低價電,第二天派發給用戶,然后再收回來繼續充電。
但經過思考,沈斐覺得相比大型換電站,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小型換電站,無論從建站成本還是用戶使用便捷性上都更加適合。
于是最終選擇投放小型的一代換電站,這種換電站僅占 3 個停車位,換電站的電池塊數量也非常少,只有 5 塊左右。問題正是出在這里,用沈斐的話說就是,「一代換電站做得過于小了。」
行業競爭對手也不看好這種模式。特斯拉方面認為,公共交通領域適合采用換電站方案,因為電池規格統一,需求可預測,線路相對固定,不需分散布局換電站;而民用電動車適合大功率快充。
監管層面,主管行業政策偏向車輛與電池捆綁在一起的銷售模式,而非蔚來換電服務所提倡的「車電分離。」當然,支持換電的政策開始寫入相關文件,那就是后話了。
面對一片質疑,有一些聲音是一直表達支持態度的,那就是蔚來車主。
在一代換電站運營時,我們在不久前在蔚來位于安亭的換電站與多名蔚來車主聊了聊,除了提出排隊時間長、等待時沒有休息間等意見外,這些車主大多很認同蔚來的換電服務。
一位車主告訴汽車之心,自己每個月會進行 4 - 5 次的換電。充電大概需要 1.5 小時,換電只需要幾分鐘。由于換電相對會更加高效,如果不需要排隊時,他會首選換電,并且會提前規劃行程,將換電站的位置考慮到行車路線內。
今年 2 月,蔚來二代換電站上線。
相比于第一代換電站,第二代換電站的電容量從一代的 320KVA 提升到了 1250KVA,電池數量也從一代的 5 塊增加到 13 塊。
而且,二代換電站已經可以支持車輛自動泊入泊出,換電時用戶無需下車就能實現電池雙軌道出入倉同步交換。
由于二代換電站進一步縮短了換電時間,單天的服務能力從 120 次增加到了 312 次。
截至目前,蔚來已經在全國落地了 301 座換電站,今年的目標是在全國建立 500 座換電站,秦力洪預計今年有望超出目標,達到 700 座換電站的成績。
從板車「奶車」到換電站,面對質疑,蔚來不僅沒有停下腳步,反而還在加快布局。背后的底氣,是來自用戶的正向反饋。
2、以用戶需求為指引,全場景擴張
蔚來為什么不像主流做法一樣,僅僅大力布局充電樁完了,而要進行如此重的投入呢?
秦力洪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思考的原點是這樣的,我們覺得要解決電動車使用上里程和充電焦慮的問題,一定要從用戶使用場景的分析入手。一套好的服務體系它一定是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不同需要的一套組合拳。」
也就是說,蔚來不排斥充電,而是希望將充電和換電等服務集中到一起,形成「可充、可換、可升級」的服務體系,全面滿足用戶的充電使用場景需求。
這些使用場景可以劃分為成百上千、乃至上萬種。
基于已有的 12 萬輛車的 23 億公里行駛數據分析,蔚來車主用戶的用車場景主要有四類:
城區,占比 60%;
近郊,占比 30%;
遠郊,占比 6%;
城際,占比 4%。
除了這四類用車區域維度,又可以按照加電時長的維度進行劃分:
0.5 到 1 小時,占比 20%;
1 到 2 小時,占比 30%;
2 到 4 小時,以及 4 小時以上,占比 50%。
基于這兩大維度,可以細分出街邊餐飲、公園、展館、城市景點、CBD 商業綜合體、旅游景區、工作單位、家、民宿……
面對如此豐富的使用場景,蔚來的全場景服務體系 NIO Power 開始進行廣泛布局。
數字可以很直觀地觀察這些服務:
車:從 2018 年 6 月開始至今,蔚來已經累計部署超過 500 臺加電車,用來為固定場景之外的場景提供靈活服務。
樁:截至目前,蔚來已經累計安裝了 75360 根家充樁。目前,蔚來共有 4 款家充樁,接下來還將有 3 款家充樁正在緊鑼密鼓研發中。
站:蔚來目前已經在全國落地了 301 座換電站。秦力洪表示,接下來一個月還會有 200 座換電站落地,今年達到 700 座。到 2025 年,蔚來將在全球部署 4000 座換電站。
人:服務團隊方面,蔚來已經形成了接近 1000 人的道路加電服務團隊。
云:蔚來建成了能源云平臺,包括 Power Prime 物聯網平臺、Athena 智能算法平臺、Power Go 智能運營平臺和 Shield 神盾安全檢測管理系統 4 個平臺。
這些數字有什么意義呢?
以換電站為例,4000 座換電站,2021 年底累計超 700 座。從 2022 年開始到 2025 年,每年新增 600 座,也就是 2400 座。中國以外地區約 1000 座。
這些數字說明了兩點:
蔚來換電站的布局速度越來越快;
有 1/4 分配給了海外,這也一定程度上透露了,海外市場在蔚來擴張計劃中的權重。按照目前 300 座換電站服務的 12 萬輛蔚來汽車計算,1000 座充電站,將使蔚來至少具有服務 36 萬輛汽車的能力。
4000 座換電站全部啟用后會帶來何種效果?
沈斐提出一個「電區房」的概念,電區房指的是距離蔚來換電站 3 公里以內的住宅,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希望在 2025 年,90% 的蔚來用戶的住房能夠變成「電區房」。
換句話說,4000 座換電站在 2025 年前要跟隨蔚來車主的住宅布局進行建設。
目標宏大,一旦實現后蔚來車主的加電服務將會非常便利。
剩下的問題是,從 300 座到 500 座,再到五年后的超過 4000 座,蔚來在換電服務上敢于如此重注,是否說明這種服務的盈利模式已經跑通了?
3、NIO Power,仍處于投入階段
2017 年 5 月,NIO Power 的主體運營公司武漢蔚來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家新公司是蔚來汽車的一級子公司,由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兼任公司董事長,沈斐任總經理。
作為蔚來的子公司,除了蔚來本身的投資,NIO Power 目前已經有了外部投資方。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認繳出資額 3.84 億元,持股 48.97959%,是武漢蔚來能源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從最初的加電服務雛形,包括加電車、充電樁、換電站等形成的一系列服務。到今天發展時間滿 3 年后,NIO Power 已經相對成熟。
不過,NIO Power 仍然處于投入階段。
秦力洪透露,過去幾年在 NIO Power 上的投入大概有幾十億元。
「NIO Power 的投入對蔚來來說,就是孩子教育的錢,它不是虧損而是投資。幸虧我們自建了 NIO Power。要不然我要對外進行采購,今天我們要多花很多錢,而且達不到用戶體驗的標準。」
那么,如何盈利?
秦力洪在 NIO Power Day 上也點出了一些路徑:NIO Power 的所有服務將面向行業開放,包括移動充電車、充電樁(家充樁除外)、換電站等。
當然,這要以適應蔚來的服務體系為前提。
比如,蔚來換電站只容納一種物理規格的電池包,所以要使用蔚來的換電站,對應車型的電池包在設計時就要與蔚來的換電站兼容。
這種先擴大用戶規模、培養用戶習慣,再進行盈利模式的探索,這是典型的互聯網打法。
蔚來的換電服務是如何收費的?
據蔚來換電站運營人員透露,蔚來首批車主用戶可以終身免費換電。
之后購買蔚來的車主,如果選擇家用充電樁,就可以終身享受每個月 4 次的免費換電。
如果沒有選擇家用充電樁,可以終身享受每個月 6 次的免費換電。
在超出免費換電次數之后,蔚來的換電服務的價格也是相對較低的。超出免費換電次數后,蔚來車主需要支付電費和服務費。
根據蔚來 APP 的數據,每度電大概 1.45 元,其中電費 1.2 元,服務費 0.25 元。照此計算,如果充滿 75 度電,大概需要 108 元。
特斯拉的充電服務收費標準大約在每度電 2 元甚至更高。充滿 77kWh 度電,大概需要 150 元。
拋開蔚來的換電站投入不談,對于車主端來說,蔚來的換電服務競爭力極強。但對于 NIO Power 本身來說,要撐到抹平虧損進而盈利的那一天,尚需時間驗證。
總結一下,本屆 NIO Power Day 的核心在于,蔚來向大家展示了以「車、樁、站、人、云」為主的全場景加電服務體系。
這也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特斯拉、大眾和蔚來三家在純電動車上的布局的區別:
特斯拉,不斷地通過技術變革汽車產業,以低成本的汽車產品搶占市場。
大眾,同樣堅持通過技術變革來降低成本,但還要顧及到自身的燃油車業務的轉變。
蔚來,堅持通過豐富的服務來滿足用戶需求,前期甚至會投入高昂的成本來搶占市場。
對技術變革的執著讓特斯拉和大眾看上去更像是理工男,而蔚來則像是滿心想取悅車主的文科生,并且看上去已經小有收獲。
目前,上面提到的 Doctor 金已經成為蔚來 Power Up Plan 加電合伙人,全國第一條川藏快充路線上 16 座 20kW 快充站,是 Doctor金和蔚來共建的。
2017 年第一屆 NIO Day 上提出的「油車能去的地方,電車一定要去」的目標,如今正在逐步實現。
秦力洪說,如何讓用戶在豐富的場景下在最方便的時候無感充電,這正是 NIO Power 的使命。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114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