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眾的ID.系列賣不好?
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拋給大眾的銷售人員,他們一定是否認。“上個月,ID.6 X在上海地區賣出900多臺,我們店端賣出十幾臺。”上汽大眾ID. Store X的銷售人員表示,ID.6 X目前在30萬級別里沒有競爭對手,銷量正在穩步提升。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6月,大眾ID.4在中國市場上實現新車銷售2902輛(含上汽大眾ID.4 X和一汽-大眾ID.4 CROZZ)。南北大眾加在一起月銷都沒有突破三千輛,對大眾,這個數字顯然低于預期。
今年上半場結束,大眾ID.系列總共售出9500輛左右,ID.4在1-6月總共售出7909輛,ID.6在6月共售出1685輛,銷量很不樂觀。
面對ID.目前的現狀,渠道端的反饋要比數據樂觀得多。“ID.4 CROZZ銷量確實一般,但是ID.6 CROZZ推出會好很多,30萬以內、家用大7座,目前為止在新能源中大型SUV里面,ID.6 CROZZ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與上汽大眾ID. Store X的銷售人員持有的觀點相同,一汽-大眾4S店的銷售人員表示,極具性價比的ID.6 ,會改變大眾目前在新能源市場尷尬的處境。
ID.6,最怕被當成ID.4的加大版
如何不讓消費者認為,ID.6是ID.4的加長版,是當下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的銷售人員最為尷尬的地方。
相似的設計風格,相近的續航里程,在內飾布局上,ID.6 也是幾乎照搬了ID.4 的設計,大一點、多一排的ID.6系列很容易被當做是ID.4系列的加大版。
這與大眾的期望背道而馳。ID.4系列的加大版,這不符合大眾在30萬元級別一臺大尺寸SUV的定位,大眾更希望ID.6像曾經的途昂一樣,切入一個沒有競爭對手的細分市場,以大、旗艦的姿態占領這個市場,沒有人會認為途昂是途觀的加長版,ID.6可以被看成是電動車時代的途昂。
“可問題是,ID.4銷量一般,沒有打開消費者對于大眾新能源車的認知,ID.6目前也遠遠達不到途昂的影響力。”上汽大眾4S店的銷售人員對《汽車通訊社》透露,ID.6 X的用戶主要是之前大眾的燃油車用戶轉化而來,偏傳統,更看重電池安全和續航真實,以及產品的絕對穩定。
大眾作為傳統車企,對于電動車的理解和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不太一樣,不管是ID.4系列還是ID.6系列,其追求的是讓消費者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無縫切換,這在當下的新能源市場吃力不討好。
目前的新能源領域已經和傳統燃油車大不一樣,國內熱賣的電動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特斯拉,另一類可以概括為國產高性價比電動車。特斯拉的先入為主,讓很多消費者心中產生了電動車就等于特斯拉,特斯拉就等于電動車的觀念,與燃油車不同的科技感,是消費者選擇新能源車的重要參考標準。國內熱銷的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多少都有特斯拉的影子,都將智能化和科技感作為主要賣點。
被特斯拉教育過的中國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智能化水平要求不低,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大眾的電動車,追求產品的絕對穩定,在“創造力”上有所欠缺,ID.6系列的消費群體大多由老大眾車主轉換而來,也就可以理解了。
轉化以往大眾的用戶,畢竟之前大眾沉淀的用戶基數已經足夠龐大,這不失為一條好走的路。
和ID.4系列不同,ID.6 是一款中國首發的ID.系列車型,價格低于途昂,同樣的級別定位里電動車價格低于燃油車,這是傳統燃油車品牌很少出現的情況。
“27.8萬,就能買到高配版ID.6 X,同級別的比亞迪唐EV,起步價就已經高達27.95萬元,比ID.6 X的起售價足足貴了3萬元,ID.6系列的價格很能打了。”銷售人員對ID.6系列的信心,最終還是要歸功于價格,ID.6 X 23.98萬元的起售價,甚至與緊湊級別的ID.4長續航中配版本持平。
從目前的終端反饋來看,ID.6系列的上市,遠比ID.4系列銷量要好看得多,但市場預期還不算十分明朗。
半年,從9500臺到8萬臺
今年是大眾在華電動化戰略全面啟動之年,ID.家族系列產品開始接受市場考驗,上半年銷量平平。
“到今年年底,ID.家族系列產品銷量目標是8萬。”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 馮思翰表示,ID.目前的銷量是符合預期的,“ID.系列前幾個月的銷售已經取得很好的發力,一個月賣出幾千臺車,我們希望未來能進一步增加銷量。”
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ID.系列實現從9500臺到8萬臺的突破,現階段大眾的電動化產品仍處于爬坡期。
如何落地?
一是產品矩陣的完善。繼ID.4、ID.6之后,大眾將迎來ID.3的國產。作為大眾集團MEB平臺下誕生的首款產品,按照計劃,ID.3是首款在中國市場國產上市的MEB平臺純電動車,由于車輛的軟件問題遲遲未得到解決,為了不影響MEB平臺純電動車的國產投放進度,最終ID.4替代。工信部最新一期新車申報信息顯示,上汽大眾ID.3的身影出現在了公示名單中,這也意味著,新車最快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二是渠道端的轉型。以特斯拉為首的造車新勢力,采用的“直營”模式顛覆了傳統汽車營銷,并倒逼傳統車企向用戶型企業轉型。是依托原有的經銷商渠道,還是采用“直營”來銷售電動車,對大眾來說是不小的考驗。
ID.系列采用“代理制”來銷售新能源汽車。所謂的“代理制”,就是一改汽車銷售行業B2B2C,即車企-經銷商-客戶的模式,在銷售模式方面,用戶可以與整車企業直接簽約。這對于整車企業直聯用戶,以及統一價格是至關重要的。
這種“代理制”既不同于傳統4S店的特許經營模式,也與新勢力的直營模式有著極大的不同。從經銷商到代理商,兩字之差意義不同,代理商專注于車輛的展示、試乘試駕、交付與售后服務,最終獲得來自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的傭金,用戶則直接跟廠家簽約,成交價透明統一。這種模式可以將大眾已有的經銷商渠道轉變為優勢,經銷商不再需要大量資金囤車,最為頭疼的庫存壓力消失無蹤,消費者面對真正意義上的“一口價”節省了大量購車的時間成本。
除了授權經銷商,大眾的數字化城市展廳ID. Store X也已陸續開業,坐落于城市的繁華商圈
,作為新零售填補大眾品牌在城市中心區域的營銷觸點。
ID.家族產品能否成功助力大眾全面電動化轉型,還是個問號。可以肯定的是,大眾是向全面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最為堅定的存在。
7月,大眾汽車集團再次發布2030 NEW AUTO戰略,加速向“軟件驅動型移動出行服務供應商”轉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表示,“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我們正朝著這一目標邁進。”
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這一目標太不容易。在ID.系列緩慢爬坡的同時,“不講武德”的特斯拉再次降價,7月30日,特斯拉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即日起Model 3的標準續航升級版價格下調1.5萬元人民幣,調整后的起售價23.59萬元人民幣(補貼后),不斷吸引新用戶從燃油車往電動車遷移。
面對特斯拉一波又一波的降價攻勢,以大眾為首的傳統車企還能不能跟得上特斯拉的節奏?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大咖·新能源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286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