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買了一輛蔚來汽車,選擇了電池租用,你車上的電池是誰租給你的呢?
是蔚來汽車?不全對。實際上是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把電池租給了你。
資料來源:蔚能
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下稱蔚能),目前持有上萬塊電池。這筆超過20億元的資產,都在車主車上或者是換電站里。
這不就是大家說的“電池銀行”嗎?
蔚能認為不是。
在蔚能總經理陸榮華看來,金融業務只是蔚能的一部分,并不足以概括蔚能的全部能力。
7月21日,頂著似火驕陽,《電動汽車觀察家》來到了武漢蔚能,與陸榮華進行了一場長達2個多小時的深度溝通,試圖揭開這家電池資產公司的神秘面紗。
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榮華
蔚能自我定義是:數字化資產運營公司。目標是不止服務于蔚來,目前正在向外拓展業務,已與蔚來體系外的公司合作。
蔚能還有一個宏大目標:2025年管理1000億電池資產,既有蔚來的,也有其它品牌的。
1
在探索中前行
2020年8月20日,蔚來正式發布了電池租用服務BaaS(Battery as a Service)。
就在BaaS模式上線的前兩天——2020年8月18日,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
武漢蔚能由寧德時代、蔚來汽車等發起成立
看起來是水到渠成。但是蔚能的成立,其實是在不斷摸索和考驗后成立的。
陸榮華回憶,李斌2012年開始考慮造電動汽車,考慮的補能方式之一就是換電。
陸榮華2016年入職蔚來,分配的工作之一就是做車電分離的規劃,但一開始阻力是很大的。
當時,國家對換電政策沒有那么明確。隨著換電模式的發展,逐漸被行業,被消費者認可,政策也越來越明確,蔚來又將車電分離模式提上日程。
關鍵是誰來背這個資產。他表示,蔚來早期沒有想成立一家資產公司,考慮的是找金融機構直接合作。
摸索幾年后,他們慢慢意識到,缺了一個打通主機廠和金融機構的角色。
陸榮華表示,有了資產公司,蔚來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確實就順了很多。因為有一個獨立實體,只承擔資產的運營和管理,權責明確。
“真正明確下來要做一家獨立的電池資產公司,”陸榮華記得很清楚,是在2020年的1月21日。
兩天后,武漢就因疫情宣布“封城”,因此陸榮華記憶猶新。由于第一次籌備會議是在上海召開,武漢“封城”并沒有對他們帶來實際影響。只是隨著疫情的發展,他們將會議轉到了線上,持續推進。
最終,還是蔚來作為發起方,與其他7家股東一起創立了蔚能。
蔚能落戶在武漢,也是蔚來汽車與武漢的淵源的延續。
蔚來與武漢最早結緣是在2016年12月。蔚來與當地開發區、產業基金,關于電動汽車產業進行產業化發展的合作。
后來,2017年蔚來又與地方簽約,就蔚來能源項目展開合作。負責蔚來能源業務的蔚來能源(NIO Power)的注冊地也放在了武漢光谷。
作為早期支持蔚來發展的重要地區,蔚來對武漢的感情極深,湖北省科投又是蔚能的重要投資方,因此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漢。
2
核心能力不只是金融
電池資產公司成立了。但是,沒有先例可循,蔚能要怎么做?
只能是摸索著來。
陸榮華認為,蔚能最核心的出發點還是解決一個根本性的矛盾:車和電池壽命不一致問題。“電池的衰減帶來的貶值,電池維護是很專業的事情,電動汽車車主不應該承擔這些煩惱。”
因此,蔚能關注電池的全生命周期,包含電池包的標準化、上車、梯次利用,到最后電池回收。
當然,蔚能還是以車電分離中,電池資產持有者和出租方,切入整個生態的。從外界看來,蔚能就是一個“電池銀行”形象,向車主出租電池為首要業務。
蔚來汽車官網關于電池租用的介紹
其實對于“電池銀行”的稱謂,陸榮華覺得這種說法并不完全和準確。陸榮華認為,如果定位為“電池銀行”,過兩年電池成本再稍微低一點,可能就沒有存在意義了。
陸榮華認為,他們的能力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電池技術,二是資產運營。
資料來源:蔚能
技術層面,首先體現在數據。
蔚能的每一塊電池,每天會上傳上千條關于電池數據。一年下來就是非常龐大的資產數據容量。他們的工作,就是對這些數據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通過不斷刻畫電池資產屬性畫像,數字化提升管理和運營資產的能力,使電池資產能夠價值最大化。
其次,蔚能也在電池資產全周期管理技術上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比如蔚能對于電池標準化推廣的探索。蔚能認為,當通用電池包有一定規模時,就能降低成本,提升使用率,增加運營收入,也便于規模化梯級利用、回收利用。再比如蔚能也會在研究正極材料的再生利用領域著力。如何在能耗更少的情況下,快速回到電池的再生產過程中,都是之后蔚能在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術上的思考。
資產運營層面,蔚能公司始終站在客戶的身后,配合客戶,為消費者提供無感服務。消費者在購車時,根據自身實際使用需求選擇租用不同容量的電池包,按月支付服務費,并且和電池購買用戶一樣,享受“可充可換可升級”補能體驗。
目前,蔚能服務的主要人群是蔚來汽車的客戶,但是陸榮華預計2023年開始會有更多的客戶與蔚能進行多方面的合作。
3
電池資產的風控和增值
一個資產公司要持續發展,前提是資產安全和增值。
電池作為一項資產,面臨的風險有很多,除了衰減,還有自燃、召回等極端情況。
這樣的風險如何管控?
陸榮華用12個字概括,“質量的歸質量,保險的歸保險”。
陸榮華表示,如果是質量問題,電池供應商會負責,意外事故則由保險覆蓋。他們已經與多家保險公司有合作。
而要做到增值,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陸榮華將其概括為,全周期和標準化。
全周期是指從生產到回收,整個產業鏈進行統一管理。
據陸榮華介紹,他們增加收入的方式之一,就是盡量延長電池在車上的應用時間(壽命)。
在他看來,這比從車上拿下來做梯次利用,效率高得多。
標準化是指打造出通用電池包。陸榮華希望經過幾年發展后,電池包將會分為幾個型號,類似于92#、95#、98#成品油。
陸榮華雖然沒有做進一步闡述,可以想象的是,電池包型號的統一將在各個環節節省大量資源,對電池資產的管理也會更加簡單,在梯次利用環節也會更高效和便捷。
“通過這兩種形式將龐大的電池資產運營起來,這樣能夠創造不一樣的價值了,這是個體用戶無法獲取的價值。”
除此之外,原材料的價值更不容忽視。陸榮華舉了一個例子說,運營接近1年的時間,他們資產公司名下差不多有2000噸的鎳鈷錳材料,到明年年底很可能突破1萬噸。
這些金屬材料的價格,市場上都是明碼標價的。
4
目標:2025年管理千億資產規模
這個模式要走通,單靠蔚能一家也不行。
在陸榮華看來,當市場上有2-3家電池資產公司的時候,才是電池租用模式的成功。而對于蔚能來說,市場份額做到最大才算成功。
目前蔚能的電池包,每月在以幾千塊的速度增長。在蔚能的未來遠景中,將有更多的車企與蔚能合作,采用電池租用模式,屆時全行業會有50%以上的用戶都感受電池租用模式帶來的補能體驗。
陸華榮也給自己定了一個5年小目標:到2025年,蔚能的資產規模要接近1000億。
目前蔚能員工數量為20余人,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0億元人民幣。陸榮華認為,達到千億資產的時候,蔚能的員工數量也只是過百人,即大概是平均一個人管理10億資產。
蔚能的起步依靠的是蔚來的BaaS模式,天然的關系為蔚能的發展奠定了高起點,但是可持續發展,則需要獨特的競爭力。
或許在早期構想中,蔚能應該是一家管理資產、對接金融的公司,但是隨著對業務的認識更加深刻,他們將自己的稟賦定位在電池技術和數據智能,而非只是金融領域。
在蔚能看來,金融業務更應該是銀行、金融公司的強項,光有金融不足以支撐一家資產公司的高速發展,因此,他們毅然選擇電池技術和數據智能作為金融外的主攻方向。但這兩項更像是電池制造企業的競爭壁壘,蔚能是否能構成第三方電池資產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或許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END——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334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