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中國汽車行業,依舊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既有頭部車企的高歌猛進,也有掉隊車企的失意哀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頭部自主品牌的發展情況,看看到底誰才是“自主一哥”?話不多說,一起來圍觀吧!
長城汽車
前9月累計銷量:88.4萬輛
自成立以來,長城汽車一直在不斷探索,突破自己,為國人帶來了很多驚喜。面對疫情和“缺芯”的不利影響,長城汽車今年前9月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數據顯示,長城汽車今年前9月累計銷售88.4萬輛,同比增長29.9%,跑贏了大勢。
究其原因,長城汽車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持續踐行品類聚焦戰略,不斷優化產品、品牌結構,積極推進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升級,全方位推動企業經營業績持續向好。
近年來,長城汽車研發投入超過200億元,打造了“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形成了以“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高效燃油、新能源”相互融合的技術生態,并且在全球形成了“13+5”的生產布局,夯實了發展根基。
目前,長城汽車旗下哈弗、歐拉、魏牌、坦克及長城皮卡全線發力,諸多車型都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成績。其中,“國民神車”哈弗H6累計100個月獲得國內SUV銷量冠軍,實力盡顯。
長城汽車還通過開拓海外市場、并購工廠等動作來加速自身的擴張。在全球化戰略布局的大力推進下,長城汽車的海外市場銷量也十分亮眼,前9月累計出口9.8萬輛,同比增長136.3%。
作為一家創立超過三十年的車企,長城汽車通過自我革新來實現騰飛固然值得稱贊,但依舊存在“短板”。面對數字化、智能化的洶涌波濤,未來長城汽車還需持續變革,進行一次‘脫胎換骨’式的改變,進一步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轉型,才能走得更遠。
前9月累計銷量:92.2萬輛
今年前9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為92.2萬輛,同比增長5%。受部分地區疫情以及缺芯的影響,截至目前,吉利汽車未交付訂單已超過10萬輛,星越L、星瑞、第4代帝豪等熱銷產品“一車難求”,顛覆性的產品實力正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可。
換個角度看,吉利汽車雖然9月銷量仍在10萬輛以上,但距離年銷量目標仍還有60多萬輛尚待完成,壓力不小。究其本質,芯片問題不容忽視,吉利汽車也不能例外。四季度,如果芯片問題得到緩解,吉利汽車的銷量將迎來一波高速增長。
可喜的是,伴隨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吉利汽車多管齊下,全面邁入“4.0全面架構體系造車時代”,產品溢價能力持續提升,而且擺脫了傳統車企依靠車輛銷售的單一商業模式,進入利潤結構多元化發展階段。
不過,吉利汽車也存在隱憂。正如稻盛和夫所言:企業要尋求變革,要推進引領時代潮流的事業,決不能在過去的延長線上依賴過去的經驗,必須與過去訣別,展開自由奔放的想象。
作為中國汽車品牌的領頭羊,沖刺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吉利汽車上下的共識。值得欣慰的是,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幾何A、幾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電氣化產品持續熱銷,極氪001也備受關注,訂單火爆。
不難看出,吉利汽車始終以創業者的姿態,展現出新勢力的動力,更有新勢力的實力、自我顛覆的創新力。它已經不僅是一家傳統汽車企業,也是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更是一家具備新實力的新勢力企業。
長安汽車
前9月自主乘用車累計銷量:92.9萬輛
今年前9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為173.2萬輛,同比增長26.36%。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為135萬輛,同比增長30.55%;自主乘用車銷量為92.9萬輛,同比增長40.1%,表現非常優秀,力壓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成為自主品牌“新一哥”。
經過37年的發展,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取得了積極成效,累計銷量突破2000萬輛。而且,長安汽車目前設有14個生產基地,33個整車、發動機及變速器工廠,建立起“六國九地”各有側重的全球協同研發格局。
近年來,長安汽車從2017年發布“香格里拉”計劃,到“第三次創業 創新創業計劃”,再到北斗天樞、藍鯨iDD混動系統,以及不久前發布的“新汽車 新生態”發展戰略,正迸發出越來越強大的實力,堪當自主品牌轉型的“旗手”。
而且,今年前9月,長安系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銷售7.1萬輛,同比增長310.5%,長安“藍鯨家族”車型累計銷售超75萬輛,繼續保持自身中國汽車動力技術的市場標桿地位。
最值得關注的是長安汽車聯合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目前,阿維塔科技旗下首款高端智能電動中型SUV,內部代號為E11正在進行整車調試并將于年底亮相。
未來,長安汽車將全面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加快形成“新汽車+新生態”產業公司,加快向世界一流汽車企業邁進的戰略決心。不得不說,這也是長安汽車迎戰未來的關鍵所在。只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隨著“新汽車+新生態”戰略的持續推進,假以時日,長安汽車必將迎來更璀璨的發展。
寫在最后:
相比于去年,今年的諸多車企頂住了市場壓力,長城、吉利、長安等都迎來了難得的增長,但總銷量其實差別并不算大,年度“自主一哥”還有一拼。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在迎來電動汽車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對自主品牌來說,當下最緊要的是要進行戰略轉型。面對變革的阻力和未來的不確定性,自主品牌不能畏手畏腳,要敢于開辟試驗田,尋求轉型突破,才能贏得先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市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820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