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科技公司都有技術日/創新日活動,比如特斯拉 AI Day、蔚來 Power Day、小鵬 1024、博世創新技術體驗日等等。
大家都選擇一個特定的日子對外發布過去一段時間里的最新技術和產品。現在,百度 Apollo 也有了自己的技術交流、體驗日—— Apollo Day來了。
10 月 28 日,首屆 Apollo Day 在北京首鋼園啟航,主題為「奔赴無人之境」。在這屆 Apollo Day 上,汽車之心作為首批媒體體驗了 Apollo Moon 極狐版 Robotaxi。
2021 年 6 月 17 日,百度 Apollo 推出了第五代無人車型 Apollo Moon。
這代無人車對整車傳感器進行重新規劃,采用了更輕量化的方案。
Apollo Moon 的第一款無人車型就是基于極狐阿爾法 T 打造的,整體成本壓縮到了 50 萬元以內,對于落地運營更加友好。
其實在這款車發布后,業內就有質疑的聲音:「48 萬元的無人車大家敢坐嗎?」
在 Apollo Day 現場,百度汽車機器人部總監徐寶強回應了這一質疑: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我們的低成本當然不是通過減配來實現,也沒有為了成本目標而犧牲性能和安全,而是在實現了高安全、高可靠的前提下,同時做到了大幅度降本。」
這款車長這樣:
傳感器方面,Apollo Moon 極狐版搭載的第五代套件采用了 1 顆主激光雷達、13 顆攝像頭和 5 顆毫米波雷達的多冗余傳感器組合。
在車頂上,是百度 Apollo 和禾賽科技一起定制的一款激光雷達。
經過 4 個月的調整、測試,Apollo Moon 極狐版即將在首鋼園投入日常運營,服務普通市民出行。
這次 Apollo Day,我們終于可以坐進這輛車,看看它開起來后的表現如何。
1、Apollo Moon 極狐版首發體驗
我們這次體驗是在北京冬奧組委會所在地首鋼園區,這里也是百度 Apollo 無人車載客運營的地方,在這里能經常看到其無人車在道路上穿梭接送乘客。
在手機上下好百度推出的專門的 Robotaxi叫車APP「蘿卜快跑」后,我們就能用它來打無人車出行了。
在 APP 上設置好起點和終點后,我們順利叫到了一輛 Apollo Moon 極狐版車型。
在等待了一會之后,這輛車就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和我們此前體驗的百度 Robotaxi 不同的是,這輛車開過來的時候,車內空無一人,主駕和副駕上都沒有安全員,處于完全的無人駕駛狀態。
車到之后,APP 會提示我們盡快上車。這里有一個細節是,Apollo Moon 極狐版車型的后三角窗位置有一個手機大小的輸入設備,我們在上車前需要輸入我們的手機號后四位,以此來解鎖車門。
車輛解鎖后,門把手自動彈開,并自動打開車門,非常有儀式感,給人一種貴賓級的待遇。
進入車內,我們在后排落座,整個車內非常整潔,而且乘坐空間超大。
車輛除了在前排增加了一些無人駕駛的顯示設備,其他方面與普通車沒什么區別。
在后排乘客的前方,有兩塊乘客交互屏,我們可以點擊屏幕上的「開始行程」按鈕,啟動這次無人駕駛之旅,而且車內還有語音提示乘客系好安全帶。
開始行程后,車輛自動打了向左變道的燈,啟動后非常果斷就匯入到了主路,起步快且平穩。
本次體驗第一個挑戰就是向左進行掉頭。
首鋼園區內的道路比較窄,對于體型稍大一些的車,掉起頭來比較難;而且這次試乘的路段,掉頭的路口是在道路隔離帶中間隔斷出來的,所以掉頭路口前方存在著遮擋的情況。
車上的傳感器在經過一番識別后,判定對向車道無來車,便開始執行掉頭。車輛掉頭的操作比較謹慎、平穩,打方向盤的力度也比較適中,在借道掉完頭后,車輛又平穩變道回到了自己的車道。
前方是一個向左轉的紅綠燈路口,車輛系統能識別紅綠燈的計時,會根據紅綠燈情況進行適當的加速和減速。因為我們到達這個路口時,正好是紅燈,車輛很順利地就進行了左轉。
我們本次試乘過程中,還遇到了路上停著大貨車的場景,而且貨車邊上還有行人侵入到行車道。
在經過這一路段時,車輛自己降低了速度,并且自動鳴笛警示行人,盡量往內道行駛以完成繞行。
整個試乘體驗下來,Apollo Moon 極狐版車型的乘坐體驗還是很平穩的,無論是加速、減速、變道、掉頭,都盡可能保證乘坐的舒適性,沒有急啟急停,也沒有「畫龍」。
而且在右轉的時候,對于對向左轉來車的避讓也非常及時,非常懂得禮讓。駕駛技巧和情商都堪比「老司機」。
2、保障無人車前裝量產,百度 Apollo 多車型齊上線
在 2020 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提出「前裝量產車」是實現全無人駕駛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另兩大要素是「AI 老司機」和「5G 云代駕」),所以百度 Apollo 一直在想方設法保證無人車的制造與量產。
在這個邏輯下,百度 Apollo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致力于豐富自己的無人車類型。
為此,百度內部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汽車機器人部門,專門致力于打造如 Apollo Moon 這樣的「汽車機器人」,百度汽車機器人部總監徐寶強還提到,這個部門已經成為極客們最向往的部門。
在本次 Apollo Day 上,除極狐版 Apollo Moon 外,Apollo Moon 的另外兩款車型威馬版和廣汽埃安版也一齊亮相。
這兩款車同樣是基于百度新一代量產無人車 Apollo Moon 的產品架構打造。
徐寶強在這次 Apollo Day 上介紹,Apollo Moon 這代車型核心的技術底座是 Apollo 的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采用了「ANP-Robotaxi」架構。
這個「ANP-Robotaxi」架構具體是什么意思?
大家知道,ANP 是百度 Apollo 推出的領航輔助駕駛系統,屬于 L2+ 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這套系統主要以視覺傳感器為主來感知世界。
如果在搭載了 ANP 系統的量產車上,再增加 1 顆定制激光雷達和相應無人駕駛冗余,就可以幫助這款車實現完全無人駕駛能力,成為一款擁有L4 級自動駕駛能力的 Robotaxi。
而且 ANP 系統和 L4 級系統之間可以進行數據的共生共享,形成數據閉環。
也就是說以后搭載了 ANP 系統的車采集的數據會作為 L4 系統算法訓練的養料,而進化了的 L4 級自動駕駛算法又能反哺給消費級的 ANP 系統,形成正向循環。
實際上特斯拉就是這么做的,特斯拉一開始就將搭載了 Autopilot 系統的車型賣給消費者,并且形成了數百萬輛的規模,這些車輛一直在為特斯拉收集道路環境數據以及駕駛行為數據,以此來不斷優化其自動駕駛算法,并且為特斯拉后面推出的 FSD(Full-Self Driving)做準備。
而且,基于「ANP-Robotaxi」架構,百度 Apollo 這代無人車的傳感器套件更加輕量化,成本大幅壓縮,比前代車型削減了一半。
在本次 Apollo Day 之前,Apollo Moon 威馬版以及廣汽埃安版已正式發布。
后續,百度 Apollo 和威馬以及廣汽埃安兩家車企將聯手保障各自合作車型的規模化前裝量產,為百度 Apollo 3 年、30 城、3000 輛無人車的投放目標做好準備。
為了更加適合共享出行的運營,保障乘客的車座體驗,Apollo Moon 現有的 3 款車型都在無人化運營交互上實現多項創新,包括四門鎖獨立控制,上下車動態身份認證,后排乘客狀態檢測等相關功能。
在車外人機交互上,車頂外屏顯示車輛狀態,便利人車互認。在乘客便利性上,強化乘客智能交互,提供后排乘客安全帶提醒、語音交互、APP 控制空調車窗、智能車門等功能。
至此,百度 Apollo 的 Robotaxi 主力車型,包括了紅旗 EV、極狐、威馬、埃安四大車型,成為車型最多樣化的無人駕駛出行公司。而多車型也給了普通用戶更豐富的選擇。
自動駕駛技術已經不再高冷而神秘,它已經進入到了商業化運營的下半場,在下半場里,普通民眾都能享受這項技術帶來的便利。
今年 8 月,在百度世界大會 2021 上,為了讓無人車更好地服務于共享出行,百度推出了專門的無人車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
這是一個獨立的出行 APP,其上運行的將是清一色的自動駕駛的車輛,百度要在無人駕駛賽道上,打造一個平民化的叫車平臺。
截止目前,蘿卜快跑已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滄州五個城市開展載人運營服務,累計接待超40 萬人次。
后續,隨著 Apollo Moon 3 款全新無人車型的上線,并且規模不斷擴大,將有更多的民眾可以使用百度 Apollo 的無人車出行,而且選擇也更加多樣。
3、自動駕駛比人工駕駛安全嗎?
當然,在自動駕駛不斷深入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同時,很多人也懷疑自動駕駛車輛是不是真的安全?甚至有些人不敢坐自動駕駛汽車。
這種擔憂也不無道理,畢竟現在還處在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早期,技術的成熟度還不夠高,而且自動駕駛相關的事故也時有發生,但未來自動駕駛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普及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就像當年飛機剛造出來的時候那樣,很少有人敢嘗試,但是現在再看看,飛機出行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而且其事故率可以控制在「飛行一萬小時發生零點零二起事故」這樣一個很低的水平。
事實上,與有人駕駛相比,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反而更高。
首先是在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加持下,自動駕駛汽車的感知能力會高于人類,因為車輛周身的傳感器讓盲區不復存在。
另外,自動駕駛汽車在設計的時候,就嚴格遵守交通法規,這本身就能避免一些因違反交通法規而造成的事故。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有 125 萬,相當于全球每天有 3500 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其中超速行駛和跟車太近成為人類交通致命事故頻發的主因。如果是自動駕駛車輛,超速和跟車太近的問題是可以規避的。
麥肯錫曾經發布過報告,稱自動駕駛汽車在全面普及后可減少 90% 的交通事故,因為絕大多數交通事故是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
有幾個實際的數據是可以參考的:
2020 年 10 月,Waymo 主動披露了其 2019 年至 2020 年前 9 個月,在鳳凰城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里程和碰撞數據。
數據顯示,在 600 多萬英里的測試里程中,其自動駕駛汽車在晝夜的沙塵、大雨等環境中,共出現 47 次與其他道路使用者發生「接觸事件」,如車輛、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等。
其中,18 起事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29 起險些相撞事故發生在其模擬測試中。同時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碰撞過錯在于駕駛員和行人,事故中沒有造成「嚴重或危及生命的傷害」。
特斯拉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安全報告中提到,在開啟 Autopilot 狀態下,其車輛的事故率是每 441 萬英里發生一次,而不用 Autopilot 的狀況下,其事故率是 120 萬英里發生一次,而全美的事故率是 48.4 萬英里發生一次事故。
雖然特斯拉僅具備 L2 級輔助駕駛功能,難以代表高級別的自動駕駛,但透過它我們或許得以窺見自動駕駛的潛在影響。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副總裁兼智能駕駛事業群首席安全運營官魏東也曾公開表示,自動駕駛比人工駕駛更加安全。
他明確,自動駕駛的目標是將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數降低 90%,最大程度降低交通意外帶來的傷害。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百度 Apollo 花了 8 年時間來打磨一位熟練的「AI 老司機」。
「AI 司機」作為 Apollo 通過海量的數據訓練和上千萬公里的真實環境路跑形成的無人駕駛能力,據百度統計,在同環境的對比測試中「AI 司機」表現的比普通人類司機更加優秀,相當于一個擁有 20 年駕齡的老司機的水平。
2020 年百度世界大會上,據官方數據,Apollo 路測里程超 600 萬公里,基本上比普通人類駕駛員幾輩子的駕駛里程還要多,而且這個數據仍在快速攀升。
另據官方數據,Apollo 無人車在復雜城市道路送達成功率高達 99.99%,無人化駕駛水平媲美人類司機。而且,車輛=的可靠性達到了 2 萬小時無硬件失效。
最新數據顯示,百度 Apollo 目前已經實現 L4 級路測里程 1800 萬公里的突破,自 2020 年 9 月至今,一年時間內測試里程實現了 3 倍的增長。
越來越大的車隊規模,越來越多樣化的測試運營場景,將為百度的自動駕駛系統提供更多的真實交通數據用來進行訓練,以更高的效率實現系統升級。
而且,在一些「AI 老司機」搞不定的場景,百度 Apollo 還有「5G 云代駕」。
2020 年 9 月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推出了 5G 云代駕技術,通過遠程代駕將 Robotaxi 上的安全員拿掉,推動行業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5G 云代駕定位于為無人駕駛提供遠程協助,可為無人駕駛場景閉環查缺補漏。
比如在面對臨時道路變更或交通管制等情況,接到求助請求后,「5G 云代駕」可以接管無人駕駛車,改為平行駕駛狀態,幫助車輛解決問題。
5G 云代駕背后的遠程駕駛員都是狠角色,都選拔自 Apollo 的安全員團隊。遠程安全員參與的自動駕駛測試里程都超過了 1 萬公里。
這還不夠,這些安全會員還要再進行超過 1000 小時的遠程駕駛訓練才能上崗。
在這次的 Apollo Day 上,百度自動駕駛技術負責人陳卓還對外首發了 Apollo 5G 云代駕企業版,僅憑 1 臺駕駛艙,即可配比 N 輛無人車,運營成本大幅降低。
而且 5G 云代駕技術的應用領域也從單一的遠程脫困場景,擴展至共享出行服務、特殊作業場景、智慧城市服務三大落地場景。
這項技術不但能為百度 Apollo 自己所用,也能賦能給其他的企業。
4、安全駛入自動駕駛下半場
現在的百度 Apollo:
1)有了越來越豐富的無人車類型,同時也有更多幫助其進行前裝量產的車企合作伙伴。
2)另外在無人車進入老百姓生活的過程中,也有「AI 老司機」和「5G 云代駕」來為用戶提供雙重安全保障。
3)在無人駕駛商業化這套道路上越走越扎實,正在努力推動無人駕駛進入平民化時代。
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 IHS Markit 最新發布的《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和未來出行市場展望》報告預測,2030 年 Robotaxi 市場規模預計超 1.3 萬億,出行市場將轉向無人車出行服務場景,未來 Robotaxi 的主要參與者將集中在 2-3 家服務提供商,頭部玩家市場份額可以達到 40% 以上,而百度無疑會成為其中之一。
基于此,百度將在未來持續探索無人駕駛出行的商業運營和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參與甚至引領全球無人車出行服務的變革。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969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