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蔚來新建研發項目文件顯示,蔚來計劃在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新建31個研發實驗室、1條鋰離子電芯試制線以及1條電池包pack線,包括鋰離子電芯和電池包的研發,如充放電測試、溫度測試、封口測試、安全性能測試等。
這個新項目的建筑面積達到2.2萬平方米,研發人員規模為400人,蔚來將在今年8-10月份開始施工建設,預計投資近2.2億元。新項目與蔚來上海第一、第二試驗中心同處于安亭鎮,加上之前覆蓋了整車研發、電子架構、三電系統、充換電設施、售后服務等新能源汽車全體系的測試與研發業務,蔚來目前在電動車各個環節都有所布局,可謂是滴水不漏。
說到動力電池,早在2021年初發布ET7的時候,蔚來就順便展示了其首款150kWh半固態電池的魅力:能量密度可達360Wh/kg,CLTC續航里程超1000公里。不過,這款固態電池只是由蔚來研發設計,至于測試和生產,則是由動力電池廠商完成。如今蔚來要親自測試和PACK,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是,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問題,對蔚來整車生產造成了很大困擾,蔚來不得不掌握電池PACK的流程,以備不時之需。
在今年一季度國內PACK裝機量排行榜中,除了寧德時代、比亞迪這些動力電池巨頭,特斯拉、廣汽、小鵬等車企的PACK裝機量都在TOP5行列。車企掌握鋰電池PACK技術,不僅可以降低安全隱患和采購成本,還能根據自身產品需求進行電池定制化,提高市場競爭力。這也是特斯拉、小鵬涉足此領域的原因所在。
蔚來入局動力電池領域,也是為了提高旗下產品的競爭力,同時防止特殊情況下被“卡脖子”,過于依賴動力電池供應商,在議價權方面蔚來沒有優勢,親自下場造電池,不僅技術、產品收入囊中,還筑起了自己的護城河。不得不說,蔚來終于開竅了。
去年,蔚來造手機和造芯片的傳聞也備受關注,與造電池一樣,蔚來走的每一步都是在為未來做打算,新勢力雖然從死亡邊緣活了過來,但以后的市場競爭只會更激烈,提早布局才能盡可能不被淘汰。
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GoLight出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7594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