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一個問題,10年前的你有沒有想過純電動汽車能夠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假如讓你回到10年前,你認為是自動駕駛的車行駛在路上的可能性大?還是4輪新能源電動汽車續航超過1000公里的可能性更大?
借用何同學的一句話:“人對未來的預測,都跳脫不出當下技術和思維的限制”,仔細一想,確實是這樣。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去問1600年的人對未來的預測,他們會說有更快的馬,因為那會兒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馬匹。
簡而言之,并不是未來“太瘋狂”,而是人們缺乏“想象力”。今兒個就隨我一起看看那些未來感極強的技術,一起猜測一下10年后是否會變成現實吧!
近段時間,一家媒體網站Electrek(專業的電動汽車行業網站)就曾報道,特斯拉公布了一種新型的電池設計,這款電池設計出來壽命能達到100年之久,也就是說,一個不小心,活得比你還要久(doge),甚至可以將這款電池拿來當做傳家寶。(開玩笑的!)
假設這款電池真的研發成功,對于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個絕好的消息,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外出車子沒電啦!
近日,一家來自荷蘭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Lightyear發布了一臺太陽能電動汽車——Lightyear 0。
根據這家公司的介紹,這款Lightyear 0搭載的太陽能板,能保證每天不充電的情況下行駛里程達70公里,若當地地區天氣情況為多云,可達到2個月充1次電,若當地天氣晴朗,最長續航可達7個月。相較于新能源電動汽車,太陽能汽車才是真正意義上實現0排放,并且太陽能嘛,被認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所以,以太陽能開發的新能源汽車一直都備受關注。
不過,想要太陽能汽車真正實現量產落地,車企要解決能量轉換效率、生產成本以及設計方面等問題。我認為,太陽能汽車量產想要在過個10年去實現,還挺困難的。你們覺得呢?
最近,國內小鵬匯天首次展示飛行汽車路空耦合的操縱方式,全球首創以方向盤和手柄的組合對飛行汽車進行操作。飛行汽車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40年代被福特汽車公司創辦人亨利·福特才預言,之后便是長達百年的實際行動探索。
直到近些年,吉利、豐田等車企紛紛入局飛行汽車,一直到現階段小鵬匯天呈現出來的飛行汽車操作方式。我想10年后大概率飛行汽車是能實現量產的,不過僅是針對特定區域、小部分用戶量產,那會的新聞熱點會不會集中在開飛行汽車上下班?這里就有個問題了,開飛行汽車需不需要一個飛行執照?
什么是車路協同?簡單點解釋就是車輛之間將實現信息共享和交換,使駕駛員能夠更好地了解交通、天氣和路況信息。又稱“車間通信”。
不過這項技術似乎對于新能源電動汽車來說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這項功能能幫助車主及時掌握自己的速度和方向,并通過車輛適時提醒來減少安全隱患。目前來看,以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車聯網為代表的智能網聯產業目前正處在產品和商業模式的驗證階段,一旦完成,將迎來產業化高速發展期。所以10年后車路協同能否真正實現,我想能實現80%,剩下20%等現實來打我臉。
我們都知道,目前路面上開的車,安全氣囊都是裝在車內的。而根據相關渠道獲知,一家汽車安全技術公司TRW正在開發一種可以放在門檻上的大型安全氣囊。當事故發生時,由攝像頭和雷達組成的系統負責檢測碰撞發生的時間,并向安全氣囊發送信號,安全氣囊在30毫秒內向外和向上膨脹,吸收部分能量,減少損傷。
不僅是門檻上,引擎蓋里,車輛底盤等,這些汽車外部都被考慮到能否裝上安全氣囊。研究此技術的人員表示,安全氣囊除了保護車內的人員,放在外部,遇到事故能起到減速汽車、保護車內人員的功能。我咋聽著還行?你們覺得靠譜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打芝士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8040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