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解讀、新車資訊、行業新鮮事,請關注Golight出行
長城魏牌CEO怒懟華為余承東的事情剛剛平息,又迎來了魏牌與理想汽車的口水戰。
近日,在理想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李想談到增程式技術時表示,5年內增程式是SUV的最佳解決方案。為了證明增程式技術并不落后,李想以長安深藍為例,稱“長安是有PHEV(混動)技術的,但他們堅定地選擇了增程。因為增程是一輛電動車,而PHEV是一輛燃油車。”
一時間,這番言論引起了車圈熱議。5G沖浪選手長城魏牌CEO李瑞峰聞訊趕來,在社交媒體上給李想來了個“一鍵三連”,連發三條微博,嘲諷李想本人是“邏輯鬼才”、從政策層面說明插混和增程都屬于新能源汽車之列、承認增程式的優勢同時強調其在魏牌智能DHT面前技術落后這一事實。一通操作下來,再次掀起了混動路線的優劣之爭。
01
技術路線不重要,解決痛點最重要
從燃油車向電動車轉變的過程中,混合動力汽車的出現承擔起了很重要的過渡作用,既然是過渡,自然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隨著電動車相關技術的進步、燃油車逐漸退出市場,同時使用油和電兩種能源的混動車型,也必然會被取而代之。
插電式混動同時擁有燃油車發動機和電動車電機兩套驅動系統,既能在有電時用電、沒電時用油,油和電也能同時工作,動力和續航都有保障;而增程式混動雖然也同時搭載了發動機和電機,但它的發動機并不直接驅動車輛,而是負責發電為電機提供電力,由電機驅動車輛行駛。
這樣就很容易理解李想的邏輯:因為增程式汽車是電機直接驅動的,所以是電動車;而插電式混動是直接燒油的,所以你是燃油車。這多少有點詭辯,也符合李想本人一向的做派。大家都是做產品的,誰的產品賣得好可以使勁吹,沒必要在技術層面也要分個三六九等。我們當年的小米加步槍干翻敵人的大炮機關槍,也沒人說“你技術落后所以是敗方”吧?
所以,在產品體驗面前,細微的技術差別可以忽略,解決用戶真正的痛點才最關鍵,既能滿足用戶對新能源汽車功能的需求,又解決其續航焦慮的,就是合格的產品。
02
混動技術的終點,是電動車技術
理想與長城的爭論,歸根結底是對一種過渡型技術的局部探討,把眼光放到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你會發現電動車未來的形態還是純電或氫燃料,當然,不排除一些其他能源形式。
混動車型在當前階段,滿足人們長途不用排隊充電的需要,同時在短途場景下能夠做到純電出行,用車成本極大降低。所以混動車的出現不僅合情合理,還會繼續存在一段時間。就像李想說的:未來5年,增程式依然是SUV的最佳解決方案。
按理想汽車的產品規劃,2023年其首款純電動車型就會正式發布,而且會搭載超快充技術和高壓平臺,續航方面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是不是有點熟悉?這跟小鵬汽車發布的S4超快充基本一致。
理想與小鵬超快充的最大不同,就是小鵬800V高壓平臺和480kW高壓超充樁,已經隨著小鵬G9的量產正式落地,而理想純電動車離量產還有一段距離。在小鵬超級補能發布會上,小鵬G9現場測試結果顯示:充電5分鐘,續航增加210公里。比官方宣傳的200公里還多出10公里,在國內,沒有第二家車企做到這種補能效率。
無論是魏牌的DHT混動技術,還是理想的增程式混動技術,無論技術先進還是落后,最終都是要在純電動技術方面追趕行業領導者,加入純電動汽車大軍。
至于混動車型,何小鵬認為,在20萬以上的汽車市場,純電動車將成為主流,前提是超快充、長續航和自營超充站“三合一”;在10-20萬中端市場,混動和純電是未來的主力,而在10萬以下的汽車市場,則又是純電動車的天下。
在未來的汽車市場,可以沒有混動,但純電必不可少。隨著充電網絡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油和電的體驗差距會越來越大,純電動車會更加深入人心。
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GoLight出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8260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話題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