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后發先至,一招制勝。”
這段源自金庸小說中的口訣,很適合形容現在的比亞迪。
8月25日,比亞迪宣布唐DM-p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215KM四驅尊貴型、215KM四驅尊享型和215KM四驅旗艦型3個版本,售價分別為28.98萬元、30.98萬元、32.98萬元。
此外還有新款唐DM-i252KM尊享型同步上市,售價為27.98萬元。
與主打省油、經濟的DM-i車型不同,DM-p車型更加側重于動力、性能。例如現款唐DM-i的零百加速為8.5秒,而唐DM-p則躍升至4.3秒。
而在售價方面,唐DM-p近30萬元的起售價,使比亞迪唐家族,首次真正意義上進入了高端市場。
或許有人嫌貴,但他沒看懂唐DM-p的進化。
自我超越,DM技術編年史
想要看懂唐DM-p,首先要了解比亞迪DM混動技術的演變。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先導者,早在2010年比亞迪就推出了首款混動車型F3DM,其搭載了電動系統(EV)和混動系統(HEV),與增程式車型十分類似。
隨后,比亞迪推出了著名的“542戰略”, DM系統進入2.0時代;2020年,漢、唐開始搭載DM3.0系統;2021年至今,DM-i和的DM-p橫空出世,DM系統正式跨入4.0時代。
但在DM4.0之前,比亞迪一直面臨兩個難題——結構過于復雜、虧電油耗過高。
前者使得成本過高,后者導致體驗過差。兩頭不討好,市場表現自然不溫不火。
但從DM-i系統開始,情況開始發生改變。
DM-i系統整體偏向電驅,發動機除了在必要時參與直驅外,更多的時候是作為“發電機”以發揮最大效能。整體效率的進步,也使得DM-i系統拋棄了傳統的變速器。
而到了DM-p系統中,“電動化”的屬性被進一步加強。借助電氣化技術的進步,家用車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性能表現
那么作為比亞迪混動車系的最新成員,唐DM-p有啥絕活?
全能選手,30萬級新標桿
動力系統,是本次升級的重點。唐DM-p全系標配了1.5T發動機+雙電機四驅的動力總成,系統總功率達462kW,系統總扭矩達906N·m,官方零百加速4.3秒,趕超同級EV車型。
同時得益于智能電動四驅,唐DM-p在打滑時進行的扭矩調整可比傳統發動機快20倍,搭配上DiSus-C智能懸架控制系統、伊頓差速鎖,唐DM-p具備不俗的越野脫困能力。
在能耗方面,唐DM-p也有出色表現。虧電狀態下,唐DM-p的NEDC油耗低至6.5L/百公里。
此外,唐DM-p搭載了容量為45.8kWh的刀片電池,配合熱泵空調,不僅可實現215km的NEDC純電續航,且具備90kW的最高充電功率,使車輛從30%充電至80%最快只需20分鐘,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低溫續航能力。
在智能化方面,唐DM-p配備了DiLink 4.0(5G)智能聯網系統,操作邏輯、系統響應、應用數量等方面均有提升。
此外,唐DM-p還補齊了輔助駕駛方面的短板。除了基本的自適應巡航外,還新增了自動泊車、自動變道等功能,適用場景進一步拓展。
而作為一款30萬級的中型SUV,唐DM-p的多項硬件指標,較其同級合資競品完成趕超。
這不禁讓人感嘆:大人,時代變了!
多維突破,詮釋品牌實力
據比亞迪年報顯示:2018-2021年,其年均研發投入均在80億元以上,2021年研發投入更是達到106億元。
在持續的研發投入下,比亞迪不僅擁有優秀的DM混動技術,IGBT芯片、三電技術、駕駛輔助等多項核心技術也迎來爆發。
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曾表示:“比亞迪擁有一個‘技術魚池’,培育了許多突破性的技術,當市場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實現產業化和商業化。”
而在新能源供應鏈方面,比亞迪擁有業界無人比擬的垂直整合能力。
例如在上游的鋰礦板塊,2017-2022年比亞迪先后于青海、西藏、四川、印尼等海內外地區布局鋰礦項目,計劃建設總計超4萬噸/年的碳酸鋰產能與6萬噸/年鋰鹽產能,確保車用鋰電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而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7月比亞迪國內銷量達80.5萬輛,僅次于一汽大眾。要知道從今年4月份開始,比亞迪就已停產燃油車。
“技術+供應鏈”所形成的系統性能力,使比亞迪的競爭對手難以在同價位拿出產品力相當的車型,比亞迪能取得如此成績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語:某種意義上,唐DM-p是比亞迪在插電混動領域的集大成之作。其在保障家用需求的同時,還擁有相當亮眼的性能表現——這或許就是比亞迪對中國汽車的獨特思考。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V情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8335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