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某新勢力發布了新車,鋪天蓋地的宣傳片、宣傳口號,還有充值且不負責任的車評人,老王很是不爽,籌劃寫篇文章糾個偏(6月27日已有主體內容)。一晃4個月過去了,在糾結中決定寫這篇,幫助大家梳理下買車邏輯、理性消費,畢竟是大件、價值高、使用頻次也較高,不能因為車影響了生活。
首先我們得明確:車的首要屬性是交通工具屬性,即把人從A點運輸到B點,如果再加上約束:安全且愉悅的從A點到達B點。安全是基礎條件,然后才是舒適性、適用于某些場景。
圖中百分比是購買時需要考慮的資金占比(不適用于豪華品牌)。
安全
安全配置分主動/他人安全、被動安全、生理安全。下圖列舉常見的安全配置。
主動/他人安全:預防車輛發生事故的安全配置。主動安全保護同樣對車輛外的人或物體起到保護作用。
被動安全:車輛在發生事故時保護車輛內人員安全的配置。
生理安全:對車內人員的生理健康進行保護的配置。
如果你真的愛護家人,就先看看基礎的安全配置有多少,匹配的價格是否合理,不要聽只講有多少屏、孩子車上看動畫片的忽悠(奶爸會讓孩子在車輛行駛中看大屏嗎?不傷害孩子眼睛嗎?那特么是個“偽奶爸”)。
很多車企的良心還沒有到該有的安全配置一定會有的地步。
這里,還必須提出2點被大家炒過頭的:
1)多聯屏:用車中副駕駛位上有人的占比高嗎?即使有,你在看片、他在開車,把他當成司機?還不能安心的做個司機!平時忙碌、路途中就不能多聊會天么?而這樣實用性不高的硬件配置、附加的軟件成本,都讓消費者承擔了。看看BBA、特斯拉、比亞迪,為什么就一個屏!
2)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最大價值是釋放手和腳,并大幅降低事故發生率。前提是真正擁有自動駕駛的能力。自動駕駛的三大要素:算法、算力、數據。如果數據量不夠、算法(模型)就是YY的。高級別自動駕駛要實現有三個重要的要素:自動駕駛的覆蓋范圍、搭載車輛的數量、行駛中機器駕駛的比例。根據專家預測,2025年國內才有可能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最好的辦法是大家共用一套服務(數據訓練)來加快車輛搭載的規模化。這點上我挺百度的自動駕駛,想想百度地圖上的全景(道路周邊的實景),還有蘿卜快跑的實際運營。有了這些數據的積累、地圖和技術的加持,遠比車企的自研成熟的多!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比我們領先很多,特斯拉用144tops的算力可以做到城市領航,而部分車企要用1000tops才做到L2。差距不小,但我堅信,我們很快可以跟上并超越特斯拉。目前很多車在堆料、很多暫時用不到的配置,而這些成本是要消費者承擔的。我們愿意為未來買單,那這樣的服務未來是否可以給予一些優惠或免費?
成本
成本雖不占大頭,但也是買車中重點考慮的。主要的成本有:
油耗:油耗高是相對的,不能看絕對值。不能因為7L就選擇日系而放棄了9L的國產或德系車。1年15000公里(每天上下班往返60公里),油費上只多了2700元,但多了安全、動力充沛。日系車在小島上可能是安全的,因為大家都軟、一般也都小事故,可國內開猛車的多啊,再碰個美系硬殼,受傷的只會是你。記住,車不重要人重要!
維修保養:看質量投訴和零整比就好,公告的保養費用也只說了正常保養的,大頭在后面、沒有告訴你。銷量規模可以說明很多事情。
保險費:目前電動車的保險費是燃油車的2-3倍是正常的。主要原因:1)自燃后很難快速撲滅,造成嚴重燒毀。2)各類智能硬件增加,事故發生后的維修成本增加、賠付額高。3)自動/輔助駕駛不成熟,事故成本高。
充電等待時間長、資產減值較快(電池損耗),是電動車目前特有。期待電池的革新換代、快充技術的提升、充電/換電站更多。
事故成本:多買點保險沒壞處,一線城市的三方責任險100萬保額還是有風險的,再加點多不了多少錢。
操控與舒適性
享受駕駛的快樂,身心舒暢是排在安全和成本后的。這部分在長時間駕駛時感受最深,因為短途時情緒積累的快要發作了、終點到了。
底盤的用料,最彰顯車企的良心。作為消費者,要細細對比下,多看價值觀正的車評人的內容。
適用性
適用于不同的場景需求,對普通用戶、一般車輛來說,占比不高或可忽略。
比如面子、需要豪華品牌,意味著高品牌溢價;座椅按摩可以舒緩緊張的身體。
勞斯萊斯后排座的老板最常做的事情:看財報、打電話、閉目養神,其關鍵訴求是車輛穩、安靜。雖然12缸的速度趕不上4秒內的電車,但老板們知道,自己再忙也不會飆車。
我們不是富有的老板,一生最多買3輛車,選個安全、省心的伙伴,需要做個明智的選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車主RQ03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8818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