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經正式開啟,但對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商和消費者來說,這個元旦卻并不那么友好:從2023年開始,延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補貼取消,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新能源汽車廠商少了一筆現成的收入,這有可能導致它們從車型的終端售價上把這部分損失“找”回來。換句話說,元旦后購車,消費者可能要多花錢了。
那么,“后補貼時代”的中國新能源市場,該何去何從呢?
后補貼時代,買新能源車要多花多少錢?
中國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已經延續了13年,我們在2023年1月1日之前購買新能源汽車,執行的實際上是補貼后價格。對新能源廠商和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個補貼并不算少。
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有一個計算公式:單車補貼金額=里程補貼標準×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節系數×車輛能耗調節系數。
算起來非常復雜,簡單來講,2022年新能源汽車國補標準是這樣的:純電車型續航大于等于300km小于400km的,每臺車補貼金額為0.91萬元;純電車型續航大于等于400km的,每臺車補貼1.26萬元;插電式、增程式車型純電續航里程大于等于50km的,每臺車補貼金額0.48萬元。
以目前熱銷的比亞迪漢為例,2022款比亞迪漢純電版續航里程全部大于400km,2023年1.26萬元的國補直接取消;2022款比亞迪漢插混版純電續航里程均在100km以上,2023年0.48萬元的國補直接取消。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所謂補貼,是國家直接向廠商補貼,而不是給消費者。
2023年國補取消后,假設廠商直接把這個差價從終端零售價格上找回來,那么消費者購買比亞迪漢純電版將會直接多付出1.26萬元。
問題是,新能源汽車廠商真的全部都會這么做嗎?它們就沒有別的應對之策嗎?
五花八門的應對之道
所有的市場都是同行不同利,新能源汽車市場也不例外。面對新能源汽車國補取消,汽車廠商們也選擇了不同的應對方法。
行業老大比亞迪官方宣布,從2023年1月1日起,對旗下車型指導價進行上調,上調幅度為2000-6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之前下單的用戶則不受影響。
有了比亞迪的例子,不少新能源廠商紛紛跟進。
廣汽埃安宣布,2023年1月1日起旗下部分車型售價上調3000-8000元;長安睿藍汽車宣布旗下部分車型上調幅度為5000-8000元。
不過,更多的廠商選擇了“限時保價”,意思是車型售價在一定時間內維持不變,國補取消后的差價由廠商自行承擔。
日前嵐圖汽車宣布,3月31日之前,購買嵐圖FREE全系車型可直接享受30000元補貼;小鵬汽車宣布2023年小鵬旗下各車型零售價與2022年保持一致;魏牌汽車也宣布從1月1日起,旗下插混車型指導價保持不變。
與此同時,賽力斯、長安深藍、歐拉、奇瑞、飛凡、吉利等廠商也都推出了限時保價政策,不過,它們的政策延續期一般只延長到2022年12月31日。
當然,市場上還有一些比較另類的廠商,它們無視政策變化,直接大幅降價。
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
早在一個月前,特斯拉就宣布大幅降價,最高降價幅度可達3.7萬元。
車企們選擇什么樣的應對策略,與自身的經營狀況以及市場表現有直接關系。
比亞迪現在如日中天,產品供不應求,品牌影響力無人能及,就算是漲價也不會影響到銷量,干脆就直接漲價,減少國補取消帶來的損失。
而特斯拉單車凈利潤位居行業首位,銷量被比亞迪超越之后追趕無望,于是就選擇降價保市場。
其它大多數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地位不穩,不敢進行大的動作,只能通過自掏腰包的方式,盡量減少國補取消對消費者的影響。
沒有補貼的市場,將會如何發展?
看一下新能源汽車廠商采取的這些應對策略就會發現,國補取消,對消費者的影響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即便是在漲價方面最積極的比亞迪,最大漲價幅度也只有6000元,與1.26萬元的國補有很大差距。
就政策層面來說,取消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主管部門認為現在的新能源廠商已經兵強馬壯,不需要國家再去輸血。
但是,4800元-1.26萬元的補貼,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汽車廠商如果原封不動地把這部分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有可能直接導致銷量崩盤。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普通消費者仍然更加信賴傳統燃油車,而且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不足、安全性較差、續航虛標、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固有缺陷仍然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廠商們不在價格上大動干戈,其實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除此之外,政策層面給予新能源汽車的“照顧”也并沒有完全取消。
早在2022年9月26日,財政部、工信部、稅務總局就發布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之內的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征車輛購置稅。
與此同時,全國大多數地區贈送新能源車牌、新能源汽車不限行等政策也在延續。
因此對消費者來說,新能源國補取消后,消費者是否真的就多花很多錢,這個還有待觀察,不同車企之間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分歧。
如果一段時期以后,降價的車企變多,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甚至有可能更便宜。
但對一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商來說,國補取消,可能真的是個壞消息。
其實從2021年開始,新能源國補就在逐步減少,兩年來不少濫竽充數的新能源廠商已經被淘汰出局。
目前仍在活躍的主流新能源廠商都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但新能源國補取消之后,它們每賣出一款新能源汽車,將會直接少收入4800元到1.26萬元,這會加劇它們的經營壓力,一部分常年虧損的造車新勢力可能會難以為繼。
結束語
從整體來看,新能源國補取消,打擊的主要是那些賠本賺吆喝的中小型新能源廠商,對消費者的影響會低于此前外界的預期,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向上的趨勢也不會因此而逆轉,傳統的燃油車更不可能因此而殺個回馬槍。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302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