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從一開始就相當不平凡。
1月初,特斯拉繼2022年10月份之后再度大幅降價,引發小鵬、AITO問界、蔚來、極氪等品牌跟風,攪動一池春水。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路線之爭”也變得更加激烈。
不久前,零跑汽車宣布把增程式電動作為“雙動力”之一來發展,再度引起業內關于“增程式電動是不是落后”的討論。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發布報告,聲稱2025年增程式電動汽車的銷量有望突破50萬輛。
那么,這種天生自帶爭議的技術路線,前景究竟如何呢?
01
天生自帶流量,增程式電動的爭議是怎么來的?
與發展了百年之久的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屬于新生事物,連動力系統的主要發展方向都還存在很多爭議,其中最明顯的爭議是圍繞增程式電動展開的。
增程式電動系統,從名字里即能看出它的兩個主要特征。
第一,它是“電動”。
第二,它有一個增程器。
所謂增程器,就是一個用來提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發動機。
增程式電動是一種采用串聯結構的動力系統,它在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增加了發動機和發電機,發動機工作,發電機發電,產生的電能不直接驅動車輪,而是充進動力電池,用電池驅動車輛行駛。
這種工作模式優勢非常明顯。
首先,由于可以用加油的方式來補能,它基本上杜絕了續航焦慮。
其次,由于依靠電力來驅動,發動機又始終處于高效工作區間,因此它的出行成本明顯低于燃油車。
最后,在國內市場上,增程式電動被認定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因此可以掛新能源牌照,享有跟純電動車型一樣的出行便利和其它優惠政策。
除此之外,增程式電動沒有復雜的傳動結構,維修、保養成本更低,同時還能留出空間,讓車輛可以搭載更多的電子元器件。
目前,國內增程式電動的執牛耳者理想汽車,便以豐富的車載娛樂功能著稱。
但關于增程式電動的指責也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高速工況下油耗高。
原因很簡單,在高速行駛時,發動機需要提高轉速來滿足發電需求,導致發動機偏離高效區間。
除此之外,在饋電的情況下,發動機需要先將動能轉化為電能,然后由電機驅動車輛行駛,但這個能量傳遞鏈路太長,能量損耗也比較大。
事實上,增程式電動車油耗雖然低于燃油車,但也遠遠高于純電動車型,它更適合車速較低、走走停停的城市路況,對那些常年跑高速的消費者來說并不友好。
需要注意的是,油耗較高,并不是外界質疑增程式電動路線的唯一理由,這種技術路線似乎天生就帶有“原罪”色彩。
不少人認為,增程式電動是一種落后技術。
那么,真實的情況是什么呢?
02
增程式電動到底是不是落后技術?
增程式電動是落后技術的論調,從一開始就存在。
大眾汽車中國區CEO馮思翰早就公開說過,增程式電動是最糟糕的方案。
大眾汽車中國研發部門負責人威德曼也認為,增程式電動是過時技術,沒有什么發展潛力。
2022年9月份,魏牌汽車CEO李瑞峰也表示,增程式電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
外界對增程式電動的質疑,除了油耗高之外,還包括對這種動力系統本身的指責。
汽車行業向新能源轉型,本身就是為了減少乃至停止化石燃料的使用,增程式電動燒油發電的模式與這種大環境顯得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不少人認為,增程式電動的優勢,是建立在“與油車比油耗,與純電比續航”的邏輯之上的,根本站不住腳。
增程式電動“落后”的觀點,便是這么產生的。
但持這種觀點的人顯然對汽車工業發展史缺乏常識,早在1900年,費迪南德·保時捷設計第一款電動汽車時,就因為這種車續航里程不足,而給它裝上了一臺內燃機,這個內燃機用現在的術語來形容,那就是增程器。
也就是說,增程式電動技術是與純電動技術一同出現的,不存在什么落后不落后。
除此之外,目前在全球軍艦制造行業大受追捧的“全電推進”,本質上也是一種增程式電動。
在2020年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增程式電動與純電動、插電混動、燃料電池具有同樣重要的定位。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等人也對增程式電動持肯定態度。
在崔東樹看來,增程式電動是在動力電池技術沒有取得有效突破的情況下一個很好的選擇。
一語道破天機,存在即是合理,技術無所謂落后還是不落后,關鍵看合適不合適。
2月7日,理想汽車CEO再度維護增程式電動車,聲稱銷量前三的比亞迪、吉利、長安都在使用增程式電動。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是業內大規模采用增程式電動路線的先驅和主力軍,而過去一年增程式電動的蓬勃發展,讓李想在回擊質疑時有個充足的底氣。
03
2025年年銷50萬輛?或許有點保守了
過去三年,外界對增程式電動的評價經歷了一個“三級跳”。
一開始只有理想汽車在孤軍奮戰,隨后嵐圖FREE、問界M5/M7、長安深藍SL03等車型紛紛加入戰局,到了2023年,增程式電動的優勢得到了越來越多
用戶的認可。
認可來自于銷量,理想汽車自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理想汽車曾經靠理想ONE一款車成為新勢力領頭羊,目前兩款主力車型理想L8、L9也都有月銷過萬的實力。
除此之外,華為系的AITO問界,以及2022年下半年躥紅的長安深藍SL03也都有著不錯的表現。
前不久,經歷了銷量持續下滑的零跑汽車,宣布將在C11、C01等主力車型上都搭載增程式電動系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報告認為,2025年增程式電動車的銷量將達到50萬輛,這個預測顯然有點保守了。
不出意外的話,理想汽車今年月均銷量2萬不是什么問題,除此之外,華為、零跑、長安深藍也都有相當強的實力,2025年之前這些廠商創造出年銷50萬輛的成績,并不是什么難事。
至于落后不落后,當年那英、汪峰等人集體圍攻刀郎的作品沒有“音樂性”,是“農民喜歡聽的歌”,但能擋住人家賣碟嗎?
聽眾喜歡就行,關你什么事?
結束語
批評增程式電動車的人顯然忘了一個重要事實:消費者不是技術專家,他們只是體驗者,能帶來更好用車體驗的車就是好車。與其浪費時間打口水仗,不如想辦辦法把銷量提上去,不是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西游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588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