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各細分市場,除了自動駕駛,就屬座艙領域最為熱鬧。
車內究竟要上幾塊屏幕、人機交互應該怎樣設計、把手機應用生態全部搬上車是否合適……
一個個微小的問題最終都會引發行業大討論,讓身處其中的玩家,興奮、緊張乃至為之焦慮。
當汽車座艙往智能化演進時,一切好似混沌初開,沒有人知道市場此時需要一個怎樣的產品,用戶的喜好會發生什么變化,于是只得從各個方向上做嘗試,冰箱彩電全上齊,多區語音加投影,押中了就大喜過望,猜偏了則懊惱離場。
在這其中,卻有一家企業不驕不躁,始終保持低調,深耕汽車座艙領域超 20 年,該企業憑借過硬的產品力,悄然拿下上千萬輛汽車的裝載量,客戶遍及全球主流車企。
隨著智能時代來臨,又憑借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提前布局產品研發、穩扎穩打,用一個又一個的重量級訂單穩固地位。
它就是均勝電子,堪稱智能座艙領域的「隱形冠軍」。
01、首創單芯片運行雙系統,均勝把自己「裝在」1600 萬輛車上
與眾多新進的玩家不同,均勝電子旗下子公司均聯智行早在 1997 年就入局汽車座艙領域。
當時的汽車座艙更準確地說是機械式儀表盤及車載收音機,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德國的 TechniSat 通過做車載收音機起家,并成功將產品打入大眾體系。
隨著汽車電子技術向前發展,TechniSat 又自主設計生產了車載導航系統,覆蓋大眾 MQB 平臺幾乎所有車型,全生命周期搭載了差不多 1600 萬輛車。
2016 年,TechniSat 被均勝電子收購,并被整合進子公司均聯智行(JOYNEXT)。
此時,均勝電子開始從歐美市場拓展到國內市場。
這一時間,國內開始興起對座艙娛樂交互的需求。
于是均聯智行因地制宜、大膽創新,隨后,在基于 Linux 的車載導航系統上,同時部署 Android 系統,既發揮了 Linux 的安全性,又通過開放的 Android 生態,兼容更多的應用,帶來豐富座艙體驗。
2019 年,均聯智行正式推出這套車載信息娛樂(IVI)Linux+Android 雙系統并行方案,不僅支持在線導航、娛樂、車身控制等功能,同時還能提供語音控制、智慧出行以及與用戶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娛樂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市面上幾乎沒有一款基于單芯片、雙操作系統的娛樂主機,均聯智行為此一舉拿下大眾集團旗下三大品牌近20 款車型的上車應用。
隨著座艙智能化功能不斷增多,如何「連接」各模塊為用戶提供完整體驗成為均聯智行考慮的重心。
彼時,由于大部分座艙產品采用分布式離散控制,各個功能模塊之間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均聯智行為此提出打造一個集成式的硬件和軟件平臺,提供統一的數字體驗。
2018 年,均聯智行的座艙域控制器 nGene 系列應運而生,支持各種主流芯片,軟件上支持 Hypervisor 虛擬化、各種中間件和開發工具,支持多種操作系統以及整車廠商的特殊需求功能軟件定制化開發。
均聯智行未來還可將車機和導航、駕駛輔助、移動通信和駕駛員監控等其他功能集成在智能座艙域控制器上,通過人機交互控制整個系統,并通過軟件、生態應用及空中下載 OTA 升級使座艙變得更主動、智能和人性化。
目前,nGene 系列已演進至第 3 代,并有大平臺量產項目在開發中。同時,均聯智行還在與車企合作,推進在從座艙域擴展到中央計算單元的開發。
與此同時,均聯智行還打造一個面向將來人機交互的中間層「HAI 平臺」,提供軟硬件解耦,硬件抽象、HAI studio、framework 以及增強現實軟件的結合,以幫助主機廠或 Tier 1 減少重復開發工作,縮短開發周期。
至此,均聯智行已從提供單一模塊或系統迭代為覆蓋域控制器、操作系統、人機交互、中間件和應用層算法的智能座艙整體解決方案。
2022 年 11 月,均聯智行宣布與華為簽署全面合作備忘錄。按照規劃,后續雙方將發揮各自經驗及優勢,加強在座艙及座艙生態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共同打造基于智慧出行 HiCar 平臺的整體產品解決方案,共同拓展市場。目前搭載合作產品的量產車型已在研發中。
02、智能座艙不止于觸屏,更在于多模態人機交互體驗
均勝電子不僅提供內在的座艙軟硬件控制和系統服務,還提供外在的智能操作人機交互產品,其子公司均勝普瑞(Preh)在這方面的業務涵蓋駕駛中控模塊、中央控制面板、空調控制器和多功能交互開關等。
早在汽車座艙機械式時代,均勝普瑞便向車企提供儀表盤和座艙物理按鍵,是當時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
當汽車進入電子化時代,均勝普瑞的客戶更是遍及全球各大主機廠,例如為保時捷 918 超跑提供當時罕見的觸摸式中控面板,此外寶馬 iDrive、奧迪 MMI、奔馳的多功能方向盤等座艙控制系統中都有普瑞的身影。
2016 年,特斯拉 Model3 推出,采用一塊中控大屏取代了大量物理按鍵的做法,顛覆了傳統座艙的駕駛中控系統,而后國內車企紛紛跟進,全屏化、無按鍵……有些新勢力甚至比特斯拉更激進,宣告著汽車座艙智能化時代的來臨。
均勝普瑞也牢牢抓住座艙智能化趨勢,但同時也保持技術的謹慎,這源于其對于座艙的深刻理解:
智能化不等于完全去機械控制化,保留部分的按鍵或旋鈕更符合汽車駕駛安全需求和人體工程學。
反例便是有車企將所有座艙功能集成在中控屏上,例如空調控制需要一級一級往下劃拉菜單才能找到,這樣的設計看似簡約,實則給用戶制造了不必要的使用障礙,考慮到駕駛員往往是在行車過程中操作,還容易帶來一定的安全風險。
均勝普瑞研發人員表示,將一些和人身安全相關的功能模塊從中控屏上剝離,集成到智能方向盤、旋鈕或者智能表面上,能有效地提升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均勝普瑞新一代的方向盤模塊。
上面的「滾輪」稱得上是全車最有用的兩個「快捷鍵」,駕駛員可以通過上下滑動、左右推動、下壓確認等操作實現多媒體、語音命令、巡航等的控制,功能安全水平提升不少。
均勝普瑞還圍繞著智能座艙的人車交互界面做了很多創新的嘗試。
例如,多功能旋鈕與中控大屏組合的智能座艙人車交互方案是其力推的創新產品,并在福特旗下全球首款純電 SUV 車型上應用。
中控大屏與旋鈕的組合
在座艙內懸浮式中控的功能觸摸設計上,福特野馬 Mach-E 新一代簡潔交互界面不再需要復雜的控制菜單,使每個智能手機用戶都能使用點按、滑動和兩指縮放等日常習慣的交互方式。
結合高辨識度的功能菜單,用戶能在智能座艙內輕松便捷訪問所需的功能,直觀且不會誤觸碰其他功能。
福特野馬 Mach-E 一經推出便收獲了歐美車主的喜愛和追捧,尤其是均勝普瑞提供的這款多功能旋鈕及振動力反饋的觸摸中控屏,被人親切稱為「魔術懸浮旋鈕」。
同樣帶有振動反饋的觸摸中控屏也已在多個品牌的豪華車型上規模量產。
均勝普瑞在座艙控制領域的探索和積累不止于此,目前已經形成磁觸感旋鈕、手勢識別、主/被動力反饋、手寫輸入和聲音控制等多模化的人機交互方式,可為整車廠商客戶按需定制集成。
近幾年,均勝普瑞獲得不少車企的青睞,包括汽車座艙 HMI、空調控制器、駕駛員控制系統、傳感系統、電控單元等在內的產品,為公司拿下眾多全球中高端整車廠商以及國內傳統及新勢力造車客戶,反映在營收上,近幾年增長態勢十分明顯。
03、隨著艙駕融合演進,均勝打造智能共情座艙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向前發展,汽車正在由單一的交通工具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智能移動空間」過渡,這意味著智能座艙未來還將不斷進化。
均聯智行中國區 CTO 陳遠表示,智能座艙向實現第三空間內共情化的人機交互體驗演進。
他將這一演進總結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 2015 年至今,車輛走向廣泛聯網,座艙進入第一個智能階段——「智能互聯駕艙」階段。
在此階段,座艙擁有面向駕駛員的在線娛樂、監控、語音交互、增強現實顯示和個性化服務功能。
而從現階段到 2025 年左右為「智能共情座艙」階段,在「智能互聯駕艙」的基礎上,實現了多模態交互和 AI 主動交互,可以滿足駕乘全員的在線娛樂和個性化服務。
接下來座艙將進入「智駕共情座艙」階段,座艙實現多模態交互到 AI 共情交互的演進,AI 與人得以共情交互,V2X 技術的發展令車輛跟萬物無線互聯,滿足高級別自動駕駛場景需要,為人們帶來全新體驗。
按照陳遠的說法,當下正處于智能共情座艙階段。他進一步解釋:傳統的人機交互是「我動你做」,即通過機械式的動作來操控座艙,沒有來自座艙的反饋,更提不上「共情」;
隨著技術發展,座艙內的人機交互逐漸可以通過「動作、聲音、手勢」等多模態來完成,屬于「我說你做」,但本質上仍然是座艙被動接受用戶的指令;
接著,人工智能的加入開始讓人機交互發生變化,座艙開始主動揣摩用戶的行為,「例如當用戶表示車內有點熱時,機器能主動打開空調或者打開車窗,而不是等待分配對應指令,就意味著座艙開始部分具備了『共情』的特質,」陳遠介紹,此時處于「主動+被動」交互、「多模態+共情」的階段;
更深層次的共情叫做沉浸式共情,「機器不再需要根據用戶提的訴求來判斷下一步的動作,而是主動通過觀察,推送相應的服務,」陳遠舉例,當智能座艙監測到用戶神情疲倦時,主動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并調節車內氛圍燈,同時啟動座椅按摩等,為用戶提供情緒價值。
針對智能共情座艙階段,均聯智行開發的智能共情座艙集成式解決方案不僅著眼于座艙內的多模交互,還與5G+C-V2X 車路協同功能結合,基于面向服務的 SOA 架構進行設計,支持更加靈活的上層應用定制以及對 V2X 場景的交互升級。
從最早的做座艙內收音機、導航,用機械按鍵、旋鈕啟動功能,到現在形成更豐富的應用生態,集成多模態人機交互,打造智能共情座艙,均勝電子在座艙領域的進化,似乎就像其產品一樣,從有形到無形,引領著智能化變革,卻又隱身于時代,偶爾從零星的訂單披露中冒出,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當各種背景的玩家高聲吆喝闖進智能座艙賽道時,沒有人想到均勝才是這一領域的王者」,一位業內人士不由得感嘆。
如今隨著面紗揭開,均勝電子,這位智能座艙領域的隱形冠軍,終究是藏不住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694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