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在極度內卷中慘淡收場了。
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3月1-26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02.1萬輛,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同比下降17%。今年以來累計零售370萬輛,同比下降15%;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114.6萬輛,同比去年同期下降8%,較上月同期下降19%。今年以來累計批發421.2萬輛,同比下降14%。
已經拉開大幕的二季度,依然充滿諸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價格戰”還沒有偃旗息鼓的意思;但另一方面,3月不少企業已經回到正增長的軌道上,而即將開幕的上海車展,或將給車市帶來新的增長機會和變化。
事實上,隨著市場節奏的加快,變化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最近關注度最高的,莫過于“華為不造車”引發的種種風波。因為,一個月前,“AITO問界”剛剛變身“HUAWEI問界”,隨著一紙禁令,華為所有旗艦店里的物料都重新進行整頓。
據華為內部人士透露,以后應該就叫“問界”,不加前綴,但目標沒有變,依然是做一個生態汽車品牌,合作伙伴除了賽力斯外,馬上奇瑞、北汽、江淮也會生產搭載華為整套解決方案的車型。
作為風口浪尖上的人物,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上周末依然現身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公開對此事進行回應。他表示,因為內部高層不認同“華為”品牌的露出,要將“華為”去掉,但華為的汽車業務內容本質上并沒有變化?!捌鋵嵢A為的戰略沒有變,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strong>
之后他又在內部論壇里留言道:“這個時代變了,這只會讓我們更加艱難!若干年后,大家都會看明白的!留給時間去檢驗吧!”、“對一個行業,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確的方向!標記一下,若干年后再來看吧!”
拳拳之心,躍然紙上。
連日來,關于華為到底該不該造車的爭論和探討非常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話題我不想再探討。事實上,從余承東的角度來說,在問界前面加上“HUAWEI”,更多的也是品牌背書和營銷戰術,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華為造車”。
如今,不讓用華為品牌給問界背書,在短期內問界的銷量肯定要承壓,但從長遠來看,已經手握多家合作伙伴、多款車型即將呼之欲出的問界,依然會是市場上不可小覷的一個增量品牌。
這件事,其實也改變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對于余承東此前“大嘴”的印象,畢竟,能夠抗住壓力、勇敢表達自己認為對公司發展更有利的方向和決策,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這也是余承東此前能夠帶領團隊在歐洲業務、手機業務等領域殺出重圍的原因所在。
這個從小爭強好斗、勇爭第一的漢子,我希望他這一次也能像之前所說的那樣,“置死地而后生,要么死,要么活。沒有退路可言。”
雖然沒有余承東如此“悲情”,但當下汽車行業的“內卷”程度,逼迫很多人和余承東一樣,抱著“置死地而后生”的心態。
比如,身兼上汽乘用車總經理、飛凡汽車CEO這兩個重要職位的吳冰。
3月27日,吳冰用一場妙語連珠的45分鐘的“公開課”,讓大家記住了飛凡F7“每一個座位皆C位”的差異化特點,最后,又以20.99-30.19萬元這樣驚掉下巴的售價贏得了滿堂彩。
之后在媒體專訪環節,吳冰表示,定低價的原因,是“希望通過F7這款車讓更多的用戶知道飛凡這個品牌,知道上汽能夠在高端新能源轎車的市場中打出一片天地,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電動汽車不僅僅是新勢力,傳統主機廠也回歸了。在未來新能源快速發展的賽道中,高端新能源轎車市場是我們一定要占據的一席之地?!?/p>
他認為,雖然特斯拉很強勢,但中國新能源賽道還遠沒到勝負已定的階段?!拔蚁嘈盼磥碇袊妱榆囀袌鲎銐蛉莸孟赂嗟钠放?,關鍵是第一能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第二是能不能找到獨特的品牌主張,第三是運營效率,當然包括成本控制是不是有足夠的競爭優勢?!?/p>
這個不怎么喜歡拋頭露面、而是愿意躲在品牌后面的優秀營銷人,一下子抓住了當下競爭最關鍵的兩個要素——用極高的性價比吸引流量,用差異化產品力贏得銷量。
在兩天之后的名爵MG7上市發布會上,他繼續如法炮制,將這臺配置拉滿的B級轎跑車定出了11.98-16.98萬元的售價,差異化的產品力和極高的性價比,再次讓MG7一炮而紅。
吳冰自己也笑言,這是“買配置送車”。但他并不認同這是“掀桌子”的做法,一是沒那么狠,也沒想把誰搞死;二是在他看來,汽車市場不是贏家通吃的市場,不同品牌滿足不同需求。
“我們一直說要把一個產品賣好,價格只是一部分,我們還要在渠道、企業品牌、知名度、美譽度上做很多的工作,今天價格發布對我們來講只是一個起步,要讓客戶真正接受這臺車,還需要更多細致的工作來獲得用戶的認可?!眳潜陲w凡F7發布會后如是說。
真是人間清醒。
同樣人間清醒的還有smart品牌全球公司銷售、市場及售后副總裁張明霞。
在挖掘差異化優勢方面,很難有哪個品牌敢說自己比smart強。這個已經走過25周年的品牌,在2019年就宣布不再研發燃油車、全面轉向電動化,成為汽車行業全面電動化的先驅。
2020年,隨著吉利與奔馳合資合作的落地,smart也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2022年9月23日,smart第一款新車精靈#1宣布上市。截至目前,精靈#1在中國市場累計交付超2萬輛,其中3月交付5911輛車,環比增長63%。
上市第一天就把全年訂單都賣完的快樂,正是源于smart差異化的品牌定位、獨特的設計語言、更有溫度的科技感、D2C直銷代理的網絡發展模式等。在張明霞看來,smart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是“傳承”和“創新”,如何把握好中間的度,非常關鍵。
正如她在接受采 訪時所說的:“smart會繼續長大嗎?我的答案是敬請期待,后面一定會有驚喜。不過,盡管我們在不斷‘長大’,持續的迭代和進化不會讓smart脫離原來的‘我’,反而是恰如其分的迭代和增長?!?/p>
這個答案里,其實就藏著smart現在和未來發展的秘密。
而在國內的汽車品牌中,將差異化優勢做得最突出的,莫過于領克汽車。無論是品牌調性還是產品賣點的打造,都有頗多可圈可點之處。
3月30日,領克08牽手魅族舉辦“無界生態發布會”,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星紀魅族集團創始人李書福親自站臺:“消費電子行業與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生態融合勢在必行。未來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兩個行業將不再各行其道,而是共同面向用戶的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體驗的一體融合關系。不論是手機企業開始造汽車,還是汽車企業嘗試造手機,最終都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通過產業的協同優化升級,為中國制造贏得更多的尊重。”
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領克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杰也表示,從領克08開始,領克的座艙系統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除了與魅族合作開發Flyme Auto智能座艙車機系統外,目前也已自研了LYNK OS N座艙系統,兩套系統會在相互學習中對比進階,不斷迭代進化成更適應用戶需求的產品形態。
這有點兒類似于互聯網常用的內部賽馬機制。“內卷”,已經不僅僅體現在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也體現在企業內部的進化速度上。
再過十天,備受矚目的2023年上海國際車展就要正式拉開帷幕了。但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整個3月似乎就是上海車展的預演,從吉利、長城、奇瑞到比亞迪,從上汽、長安、廣汽到一汽,每一個新車的上市或品牌戰略的發布,都擲地有聲、來勢洶洶。
混沌不會是市場的常態,只是,希望市場回歸之日,你我還都能”笑看云淡風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山論劍V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933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