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比亞迪發布的云輦技術是一系列車身控制技術的集大成者,包含云輦-C、云輦-A、云輦-P以及云輦-X四套不同取向的車身控制系統,可實現系統級深度集成。比亞迪云輦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云輦技術發布會上表示“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哪怕掉了一個輪子,車輛依然可以保持平穩行駛。”
而就在進行中的上海車展,云輦-P系統亮相,搭載了云輦-P的仰望U8也以109.8萬元開啟了預售。人們的關注點再次聚焦到云輦上。
云輦-P模擬演示,透視“獨立升降”
云輦-P是一個智能液壓車身控制系統,具有高識別率與高識別精度,可以通過五大維度的50多個傳感器,感知路面信息、車身姿態、駕駛行為等。主要是應用在越野車上,該系統的最大特點是既能實現四輪同步升降,又能實現單輪的獨立升降。
在車展現場的云輦-P系統模擬演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車輛遇到坑洼路面時,它可以憑借精準的感知技術與云輦智算中心快速決策,通過控制減振器進油量、阻尼調節閥、剛度調節閥,展現給我們肉眼可見的就是位于減震處的液壓桿會實現自動調平,讓底盤水平,如此一來,車內的乘客就可以快速恢復到舒適的坐姿。
這種場景對于越野車野外出行來說,是極為常見的??梢娧邪l者對其舒適度周全性的考量。
云輦速覽:四套車身,各有適用場景
除了上述的云輦-P外,我們再來看看其它三套系統。
基礎版的云輦-C,可以理解為入門級。其實就是一套基礎的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阻尼調節很常見,但云輦-C玩的是無級自適應調節,每秒可接收上千次信號的輸入,針對不同路況,抑制車身的垂直方向運動。
簡單理解的話,你可以把他理解為一種高度智能化的減震系統,這也是比亞迪云輦系統的最大的創新點“智能化”。
目前,云輦-C硬件已搭載在比亞迪漢、唐及騰勢D9三款車型的部分配置版本上,后續可通過OTA升級為云輦-C系統。
其二,是主打舒適豪華的云輦-A,是一套智能空氣車身控制系統,實現對底盤高度、剛度、阻尼的精準控制。
用一個場景來理解,就是車輛高速過彎時,云輦-A可以精準控制車的平衡,減少出現出現車身傾斜的情況,降低側翻的風險,提升了駕乘的舒適感。根據發布會的信息,云輦-A將首搭騰勢N7,此次的上海車展,騰勢N7也有了亮相。
其四,就是發布會最后的彩蛋——云輦-X,但是具體的技術細節還有待公開。
“云輦”VS“魔毯”,智能化實現彎道超車
輿論也將其將與奔馳魔毯拿來比較,那么,它真的比奔馳魔毯還好嗎?比亞迪云輦是“吹噓”還是貨真價實?
首先要明白,無論是比亞迪的“云輦”還是奔馳的“魔毯”,其實質都是一套車身控制系統。而相較于奔馳的“魔毯”,比亞迪“云輦”的其最大的特點便是加入了“云”概念,也就是智能化。而奔馳的魔毯是2014年的產物,比亞迪云輦則生于2023年。
我們拿2014年的手機技術和當前的手機技術比較便知,9年時間,手機的軟硬件技術都極大地提升,比如3G到5G,密碼解鎖到面部識別解鎖,軟件處理速度等。車身控制系統同樣如此,從數據的感知、收集與處理角度,“云輦”承載新能源時代的技術,靠智能化的傳感器控制,相較于2014年面世,只依靠物理控件(即攝像頭、掃描儀等硬件設施的輔助來實現對車輛的調整)感知的“魔毯”,已經可以說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了。
其次,“云輦”覆蓋的車型豐富,從低端到高端都有,而“魔毯”系統只存在于奔馳的GLS、S級等超100萬的部分豪華車型之中。由此可見,兩者的親民度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由于親民度的差異化,也會給后臺系統提供不一樣的數據基數。也就是說,更親民的云輦可以采集到更多的數據,再加上當下軟件算法的先進性,在處理速度上,“云輦”也要大于“魔毯”。
綜上,從這個底層邏輯的角度,“云輦”可以說是超越了“魔毯”。
小結:一直以來,汽車行業內之所以很少有人發布完整的車身控制系統,一個關鍵問題在于整個行業實際上十分碎片化,而且受到供應鏈限制很大,硬件制造、系統集成、匹配驗證等核心技術均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比亞迪推出“云輦”系統,不僅是填補了我國在這塊技術的空白,也在智能化應用方面實現對外國車企的彎道超車,更意味著中國人有了自己的車身控制系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V情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0091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