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被認為是激光雷達「量產元年」。激光雷達扎堆上車,不少車型開始量產交付,引燃了市場熱情。
就在最近,Yole Group 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 Yole Intelligence 發布《2023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與技術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立體展示了 2022 年以中國為主的激光雷達市場增長之盛況。
《報告》顯示:
2022 年激光雷達在乘用車及 L4 自動駕駛領域(包括 Robotaxi)市場規模同比增長 95%,達 3.17 億美元。
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首次超過了 L4 自動駕駛領域(包括 Robotaxi)激光雷達的規模。
這主要得益于城市 NOA 陸續上車,激光雷達作為不可或缺的「隱形安全氣囊」,出現在每一家車企的方案里。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顯示,禾賽科技以近 50%的市場份額穩居車載激光雷達總營收榜首。在 L4 自動駕駛激光雷達領域,禾賽以 67%的市場份額再次成為全球第一。
以禾賽為代表的激光雷達公司,通過芯片化制造,在技術路線上滿足了主機廠的市場迫切需求,成為解讀這份《報告》最好注腳之一。
與此同時,這也是激光雷達市場如何在中國實現「指數級」增速的縮影。
01、乘用車市場首次超過 Robotaxi,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表現超預期」
3 倍,這是激光雷達乘用車市場去年的增速,也是增速最快的板塊。
2022 年,激光雷達在乘用車及 L4 自動駕駛領域的高增速,主要是受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包括 L2+和 L3 級別的 ADAS 應用)的推動。
2021 年,激光雷達應用各細分板塊市場份額分布情況
在激光雷達乘用車市場上,2021 年在全球市場中占比僅 2%。
2022 年,這一板塊開始迅速增長,增速達 3 倍(285%),一舉成為激光雷達細分領域增速最快部分,超越了其他板塊。
基于此,2022 年,激光雷達市場一個標志性事件出現,即: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首次超過了 L4 自動駕駛領域(包括 Robotaxi)激光雷達的規模。
其中,激光雷達乘用車市場達1.69 億美元,L4 自動駕駛領域市場達 1.47 億美元。
自 2016 年 8 月 25 日的首個 Robotaxi 服務由 NuTonomy 在新加坡進行公開試驗起,至激光雷達普遍裝載于 Robotaxi,激光雷達在 L4 自動駕駛領域的市場份額,均高于乘用車。
2018~2028 年,激光雷達市場乘用車和 Robotaxi 營收預測
在道路交通復雜的情況下,激光雷達可以幫助自動駕駛系統在決策上更加游刃有余。
安裝激光雷達的車輛,行車安全更具保障,科技屬性更強——當用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駕駛體驗后,激光雷達廣闊的 C 端市場,才能真正得到了釋放。
用戶對激光雷達的接受度不同往日,以中國為主的智能汽車市場出現蓬勃壯大之勢。?
在中國,一場激烈的智能汽車市場競賽正在發生。
為提升了廣大用戶對汽車的使用體驗,智能汽車標配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兩大要件(大算力芯片、激光雷達)。
《報告》顯示,2022 年,在中國上市的新車(乘用車)中,共有 11 款車型搭載了激光雷達。
這包括理想 L 系列、路特斯 ELETRE 等車型。至 2023 年第三季度,已經有 36 家車企宣布使用激光雷達。
在中國,106 款車型將在 2023 及以后搭載激光雷達
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市場正在越燒越熱。
自 2022 年以來,小鵬 G9、蔚來 ES7、上汽飛凡 R7、智己 L7、高合HiPhi Z 等搭載激光雷達量產車型面世,激光雷達加持下科技感正在成為這些產品的賣點。
理想 L 系列、蔚來 ET 系列等品牌帶動的市場增量、增速較為顯著。
以搭載禾賽 AT128 激光雷達的理想 L9 為例,截至 2022 年底,L9 交付不到半年,上險量超過 4 萬輛;L8 交付不到兩個月,上險輛超過 1.6 萬輛。
需求的持續走高,帶動了整個市場規模的擴大——中國激光雷達企業,已擁有整個市場份額的 73%。
中國市場「超預期」增長,帶動激光雷達整體發展
撐起全球乘用車市場的中國激光雷達企業,擴張勢頭有多迅猛?
《報告》顯示,禾賽科技以近 50%的市場份額穩居全球車載激光雷達總營收榜首。
2022 年,禾賽占據全球近近 50% 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在全球 L4 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市場中,禾賽市場份額由去年的 58%提升至 67%,再次蟬聯第一,處于絕對的領導者地位。
今年一季度,禾賽拿到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 Robotaxi 激光雷達訂單。
目前,禾賽的激光雷達產品已經覆蓋國內外幾乎所有頭部 L4 自動駕駛公司,其中包括 Cruise、Zoox、Nuro、Aurora 等知名自動駕駛企業。
2022 年,多家頭部 ROBOTAXI 搭載禾賽產品
在 2022 年表現的基礎上,《報告》預測,在全球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包括 L2+和 L3 級別的 ADAS 應用),禾賽科技憑借 23%的市場份額以及 31%的前裝定點數量,處在領先位置。
此外,《報告》指出,作為預計銷量最大的 ADAS 激光雷達企業,禾賽有望登頂 2023 年全球乘用車及 L4 自動駕駛領域的雙料銷冠。
預測:2023 年乘用車市場,禾賽將以 41% 市占率領先
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來,這一預測對市場增長速度的把握比較準確。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僅 2023 年 1-5 月,禾賽在中國市場的激光雷達銷售份額已達到了49.4%,裝機量高達64997 顆,排名第一。
禾賽強勁的交付量來自于其優質的客戶定點。
據悉,禾賽已經獲得 11 家車企定點,包括中國最大新能源汽車廠商、中國汽車龍頭企業等,其中 6 家將在 2023 年底前開始量產交付。
禾賽在中國激光雷達市場的影響力,直接帶動了業績的大幅增長。
今年一季度,禾賽科技取得營收 4.3 億元,同比增長 73%,創歷史新高;毛利率為 37.8%,實現盈利,現金流轉正。
禾賽本季度的營收和交付量再次高于在美國上市的其他 6 家(Luminar、Ouster、Innoviz、Aeva、Cepton、AEye)激光雷達同行總和。
不僅如此,禾賽科技的現金儲備達31.4 億元。禾賽成為 IPO 之后首個實現盈利的激光雷達公司。
以禾賽為代表的中國激光雷達企業,以「超預期」增速,帶動了整個市場進入新階段。
中國市場,正在從高速 NOA 走向城市 NOA 的集體上車。
02、城市 NOA 集體上車,激光雷達市場或迎來「指數級」增長
2022,被認為是激光雷達量產元年。
2023 年,被認為是「城市 NOA 元年」。
從高速 NOA 到城市 NOA,激光雷達正在成為提高用戶輔助駕駛使用率必不可少的傳感器,激光雷達市場也由此進入爆發期。
對 L3(EYES OFF)激光雷達應用的漸進式案例
在城市 NOA 方面,各大車企陸續發布方案,力圖把用戶期待值拉滿。
沒有一家示弱。
目前,小鵬和華為已經實現落地,理想、毫末、百度 Apollo、比亞迪、蔚來、智己等進展不一,具體來說:
小鵬 G9/P7i/G6 MAX 版,均搭載了 2 顆激光雷達。城市 NGP 預計今年在數十個城市開放,并大規模開放LCC+以及通勤模式;
華為技術支持下,阿維塔 11、極狐阿爾法 S 搭載了 3 顆激光雷達,M5 智駕版有 1 顆。華為 ADS 2.0,預計今年將開放 45 座城市;
理想 L 系列 MAX 版,標配 1 顆激光雷達,理想的 AD MAX 今年將進軍 100 座城市,并開放通勤 NOA 功能;
毫末智行 NOH,搭載 2 顆激光雷達,應用于魏牌等、預計 2024 年落地百城;
百度 Apollo City Driving Max,搭載 2 顆激光雷達,2023 年年底推出;
比亞迪仰望 U8 搭載 3 顆激光雷達,或于 2024 年一季度發布。
蔚來 NAD、NOP+,搭載 1 顆激光雷達,預計在今年 Q3 推送領航換電功能,下半年推送城區 NOP+;
智己 IM AD,搭載 2 顆激光雷達,目前在測試中。
如上所述,已經發布的 8 家城市 NOA 解決方案中,激光雷達均是必備硬件。
從 L2(HANDS OFF)到 L3(EYES OFF),激光雷達作為解決方案的使用情況
在傳統純視覺 BEV 的基礎上,自動駕駛系統進一步融合激光雷達數據,成為城市 NOA 方案的主流策略。
理想汽車智能駕駛副總裁朗咸朋曾在一次采 訪時表示:「激光雷達對安全性作用巨大」。
激光雷達對元素感知的精度和穩定性較純視覺高出一個數量級,這是激光雷達無法被取代的核心競爭力。
那么,在技術上,激光雷達的「路線圖」輪廓應該如何勾畫?
「轉鏡」的掃描方式、905nm 的發射波段,以及芯片化高集成度,成為最受市場關注激光雷達產品的顯著特征。
《報告》指出,至 2023 年,近紅外(NIR)波長(905 / 940nm)預計將占激光雷達乘用車市場銷量的 84%。未來十年,NIR 和短波紅外 (SWIR)之間的比率預計將保持不變。
在成像技術方面:
至 2023 年,基于轉鏡式的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預計占銷量的 68%;
基于 MEMS 的激光雷達將占 30%,但未來將迅速減少;
未來十年,基于轉鏡式的激光雷達市場份額將占到 56%。
波長、成像技術方面的情況及預測
整體來說,905nm 和 1550nm 路線,在國內各有一批擁躉。
不過,905nm 路線正在出現一些新變化,日益成為競爭更加激烈的賽道。
4 月 14 日,禾賽正式發布了新一代產品 ET25,一款面向 ADAS 前裝量產市場的車規級超薄遠距激光雷達。
這款小巧的激光雷達,可以「隱身」裝進汽車的風擋里且不影響探測性能,有別于之前裝在保險杠或車頂前擋風玻璃頂部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905nm 路線曾被認為測距比較短。
禾賽 ET25 打破了 905nm 探測距離瓶頸,在10%反射率下可以達到 250 米(無風擋條件下,在風擋后安裝時為 225 米),比現有的旗艦級產品 AT128 還遠。
在過去,高性能往往意味著激光雷達的體積大、成本高。
激光雷達的「芯片化」(高密度收發線列)正在磨平這個「不可能三角」。
方正證券相關研究報告認為,激光雷達行業呈現面陣式、芯片化、集成化的技術發展路線:
在發射端,逐漸采用平面化的激光器器件,VCSEL 未來有望占據更多市場份額,905nm和 1550nm各有所長;
在接收端,逐漸采用 CMOS 工藝的單光子探測器。
目前,主流的 ToF 車載激光雷達主要由發射模塊、接收模塊、掃描模塊和控制處理模塊四部分組成。收發模塊是激光雷達的核心。
最關鍵的激光發射器和探測器,二者總成本占60%左右。
芯片化使收發模組的成本極大下降。
以禾賽 AT128 為例,相關技術負責人接受媒體采 訪時曾指出:如果還是按之前的分立系統來做,激光雷達光是收發通道成本就得幾千美元,而如今的激光雷達單線收發成本僅有原來的 1/20。
芯片化的設計,讓性能提升的同時,激光雷達價格被打下來了。
激光雷達正在步入「摩爾定律」階段:性能持續提升,成本不斷下降。
早在 2021 年,禾賽率先做到了垂直方向上 128 線的集成。2022 年開始量產的 AT128 技術完成跨越式迭代。
這個階段自研的芯片,為適配 VCSEL(激光器)的多通道驅動芯片、適配 SiPM(探測器;CMOS 工藝的一種)的多通道模擬前端芯片以及高速 ADC 芯片,讓 AT128 成為眼下禾賽最受歡迎的產品,最大限度保障了智能汽車對安全性的需求。
在掃描系統上,考慮到高集成度等因素,禾賽將激光發射器和探測器集成到芯片里面,采用了一維轉鏡方案。
圍繞芯片化的高集成度,「905nm VCSEL 發射、SiPM 接收、一維轉鏡掃描」,禾賽的 AT128 激光雷達實現了成本、性能、可靠性三者的平衡。
理想汽車 MAX 版配備了禾賽 AT128 超高清遠距激光雷達
市場用腳投票,多數車企對禾賽的技術路線表示了認可。
理想 L 系的暢銷刺激禾賽去年累計出貨量超 10 萬臺,單月交付過 1 萬臺。今年理想的交付目標瞄準了 40 萬臺級別,這或將推動禾賽出貨量到達一個新高度。
真正能夠贏得智能汽車市場青睞的,正是那些符合激光雷達發展趨勢的產品。
在性能「比拼」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是真正能夠滿足車企需求,兼顧性能、價格等各方面的產品。
在城市 NOA 的推動下,以禾賽為代表的激光雷達企業乘風而起,2022 年或許只是一個起點。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0702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