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量為177.5萬輛,同比下降2.3%,環比下降6.3%;可見,7月整體市場依然呈下降態勢,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各品牌有自己的酸甜苦辣。
宏觀政策方面,在擴大汽車消費的大背景下,工信部、商務部的新能源車下鄉、“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等活動頻頻推出,各地車展及發放消費券等促消活動,對提振消費信心能夠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越發理性和捂緊錢包的消費者能否行動那就另當別論了。
車企動作方面,7月多個品牌陸續展開新一輪的價格戰,但是收效卻參差不齊,有的能夠收割一些成交量,有的只能干瞪眼。
下面來看看新能源車企零售量的具體排名情況。
第一名 比亞迪
比亞迪7月零售量依然是火爆收場,單月完成23萬臺,同比增幅45.2%,1-7月累計達138.5萬臺,同比增幅74.8%,在排行榜上可謂一騎絕塵。就在8月9日,比亞迪完成了第500萬臺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上,船夫哥當場哽咽,讓不少媒體和消費者動容,而“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視頻更是贏得了不少車企大佬的積極響應,儼然收獲了“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效果。
第二名 廣汽埃安
埃安的7月表現也比較亮眼,單月實現了4.5萬臺的業績,同比增幅79.9%,累計銷量達到25.4萬臺,同比增幅98.9%。這與旗下兩大銷量主力AION S和AION Y的出色表現息息相關。AION S在7月實現了2.24萬臺,AION Y則完成了1.78萬臺。
第三名 吉利汽車
吉利7月零售量完成了3.87萬臺,同比增幅25.9%,累計銷量達18.9萬臺,同比增幅42.5%,旗下銀河L7的表現可圈可點,突破萬臺,實現了10058臺。作為銀河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從5月31日上市至今只有2個月的時間,有這樣的成績,潛力可期。
第四名長安汽車、第五名上汽通用五菱
這兩個車企的7月銷量相差不大,只有近400臺的差距,且他們的主力車型(月銷過萬)都以微型車為主,長安的是Lumin,五菱的則是MINI EV和繽果,不過五菱的7月表現是榜單中唯一同比下滑的。
第六名理想汽車、第九名蔚來汽車、第十名零跑汽車
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的這三家,在7月表現差距比較明顯,理想汽車表現強勁,7月實現了3.4萬臺,同比增幅227.5%;累計銷量完成了17.3萬臺,同比增幅144.6%,是累計銷量榜單中增幅最多的。旗下L7、L8兩款車都過萬臺,L9則將近萬臺,實現了9425臺。
再看蔚來汽車,7月比理想少近1.4萬臺,這樣的表現估計讓斌哥捉急,旗下只有ES6突破萬臺。而零跑汽車在7月完成了1.4萬輛,但累計銷量沒能進入前十榜單,反而第十名的位置被哪吒汽車取得。另外,筆者想說的是,小鵬汽車依然沒能進入前十榜單。
第七名 特斯拉
特斯拉在7月完成了3.14萬臺,同比增幅271.4%,是單月榜單中同比增幅最大的;累計銷量達32.5萬臺,位居累計銷量榜單第二名。
第八名 長城汽車
長城汽車7月零售2.65萬臺,同比增幅159.9%,累計銷量突破10萬臺,同比增幅47.3%,同樣排在第八名。最近兩天,讓汽車圈內較為關注的是,長城汽車CTO王遠力在微博上對比亞迪“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視頻發表了看似“格格不入”的觀點:中國車企必須直面競爭的現實,不要道德綁架的在一起,商業還是要用商業的邏輯來解決,如果只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內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看來長城和比亞迪的“恩怨”遠沒有結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一劍飛虹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0807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