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制造業的盡頭是造車。
一直以來汽車產業都是制造業中最特殊的那一個,一輛車有數萬個零部件,設計壽命達10年以上。這些零部件涉及到了幾乎所有的制造業部門:金屬、橡膠、化工、紡織、設備等行業無所不包。
背后是成千上萬條產業鏈不分晝夜的咆哮與轟鳴。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機械生產,最殘酷的商業廝殺。
所有的汽車強國,一定是工業強國,因為造車實在是太難了。
全球經濟的三大支柱分別是房地產、家電和汽車。
但汽車不僅規模大,其產值之高、產業鏈之長根本不是其他行業能比的。
對國民經濟的連帶拉動作用尤其突出,所以被稱之為人類工業皇冠。
對于日本和德國來說,汽車行業都是其本國經濟的支柱。
這些日德車企漂洋過海,把整車廠設在中國,是看中了中國的汽車銷售市場,帶來了產品也帶來了整個供應鏈。同時車企招聘的大量中國工人和中層管理,也不斷地學習吸收世界上先進的技能與管理制度,成為了自主品牌發展的生力軍。
35年前,為了得到技術,我們出讓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合資品牌盡享中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紅利。
殊不知,命運的齒輪在彼時就開始了轉動。
01造車新勢力齊聚長三角
35年的滄海桑田,中國市場進入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時代,自主品牌已經走上了“換道超車”的道路。
2023年比亞迪品牌累計突破至440798輛,超越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總和(427269),正式登頂中國汽車銷量第一品牌。
大眾在華39年期間的輝煌與落寞,反映的不止是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這么多年來攻防互換的縮影,更是中國汽車產業鏈集群的變遷。
以長春為核心的吉林、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武漢為核心的湖北以及重慶,都是絕對的共和國汽車重鎮,尤其是湖北,汽車產業一度占到GDP的20%,是絕對的支柱型產業。
但隨著新能源浪潮的沖擊,布局最積極、成效最顯著的城市,很多集中在長三角區域,并且逐步形成了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群,新人城市異軍突起,開始鯨吞老牌巨頭們的份額。
《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指出,目前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的中國城市50強。榜單顯示,華東上榜城市占比高達50%。
表一:《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
2014年10月,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在浙江桐鄉成立。
次年,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和天際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先后在杭州與紹興成立。同一時期,包括蔚來、理想在內的諸多新能源汽車品牌也相繼誕生,并與長三角產生交集。
2018年,馬斯克來到了上海,特斯拉像一條兇猛的鯰魚,在它不斷攪動下,長三角的造車熱度急劇升溫。
時至今日,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數據顯示,全國每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產自長三角地區。
整個長三角仿佛化身為一個開足馬力的新能源汽車超級工廠,車企一個接一個殺入市場。目前,長三角有著數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主要集中于江浙皖三地,涉及項目20余個,累計計劃產能超過300萬輛,累計計劃投資額逾千億。
02長三角4小時產業圈優勢
最近熱映的電影《封神》表面上講述了一個英雄打敗昏君的故事,但實際上《封神》的內核是以闡教和截教為代表的兩股勢力之間的碰撞。
蔚車認為,隨著區域一體化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不再是單個品牌與品牌的競爭,而是不同產業鏈集群之間的競爭,新能源車也進入了如同《封神》般的對抗階段。
上海作為長三角造車龍頭,憑借憑借上汽、特斯拉兩大集團帶動產業鏈集聚,撬動臨港新片區2022年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超2400億元。
除了整車制造企業,長三角還擁有博世、大陸、采埃孚、寧德時代、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一大批零部件重頭企業,聚集著超過半數的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的總部及其部分工廠,全球前十大零部件集團的中國總部有九家均位于上海。
圖二:上海特斯拉工廠
特斯拉能有如此高的本土化率,離不開長三角已經形成的完備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全生態鏈。比如,上海本地提供芯片;江蘇常州,提供作為“心臟”的動力電池;浙江寧波,提供完成“身體”的一體化壓鑄機等。
通過產業集群協同發展,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形成了體現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征的“4小時產業圈”,區域協同與響應的效率顯著。
蔚車判斷,長三角既有完整產業鏈,又有巨大市場需求,還有出口的區位便利性,這三股力量正是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勢所在。
03長三角數字化零售優勢
相比于制造鏈路上的創新,汽車零售行業作為最傳統的零售行業之一,卻將近20年來沒有發生非常大的變化。而隨著國內汽車單月銷量持續下滑,行業內也開始出現“汽車銷售遭遇天花板”的言論。
而長三角憑借其互聯網優勢,不僅在造車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賣車”上也做出了大膽的創新嘗試。
2016年10月13日,在杭州云棲大會的開幕式上,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而就在前一年,蔚車母公司安步汽車科技集團誕生于互聯網之都杭州,旗下的蔚車品牌迅速發軔,并在其后創新性地投入汽車新零售賽道。
找準目標市場是蔚車品牌迅速成長的關鍵,而蔚車之所以能夠打開下沉市場,并在短期內蛻變為行業強勢力量,則有賴于公司對渠道的布局。
在新消費潮流下,掌握渠道無異于掌握話語權。蔚車深諳這個道理,自成立起便努力拓寬上下游渠道。發展至今,蔚車在全國已累計擁有門店730+,中心倉庫數量多個,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多座城市,一躍成為國內領先的汽車新零售品牌。
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在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銷量達84.5萬輛,同比增長38%,新能源滲透率高達39%,占全國總量的28.95%,長三角三省一市均在全國TOP10省份前列,這一優異成績同樣離不開蔚車這樣的創新型新能源車汽車零售品牌的助力。
04文末 風從海上來,潮涌長三角。
長三角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具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包括市場規則完善、技術創新支持以及產業政策的穩定性。同時,不拘泥于整車制造而是大膽創新商業模式,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這也許就是長三角能否打贏汽車市場下半場戰的關鍵決勝點。
【全文參考】
[1]《汽車產業的“包郵區”經驗啟示錄,產業集群如何變“聚寶盆”?》鄧莉、鐘達文,廣州日報
[2]《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人民日報
[3]《產業觀察|新能源汽車在長三角》,有駕
[4]《新能源汽車四大產業集群格局凸現,重點企業分布情況如何?》
[5]《長三角這片區域正在珠三角化》,土哥涅夫,秦朔朋友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車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0817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