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自9月12日上市以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2024款問界M7(下文簡稱為“問界新M7”)的“大定”訂單數量突破了5萬輛,余承東也終于松了一口氣。
所謂的“大定”狀態,是指客戶已支付了定金,且車輛進入排產階段;由于定金不可退還,絕大多數的“大定”訂單,都能轉化為實際交付量。
問界新M7的市場表現,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要知道,舊款的問界M7(2022款),其在2023年1-8月的月均銷量,甚至不及1千輛。
當然了,問界新M7之所以能取得爆炸性的銷量增長,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也跑不了。
愛國中年男,新的流量密碼?
國慶假期,免不了走親訪友。旅途中,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問界新M7,已經實現了“破圈式”營銷。
例如某次家庭聚餐中,一位男性中年長輩,了解到筆者的工作性質之后,問界新M7便成為了新一輪的話題。
作為一名常年忙碌的老教師,這位長輩甚至沒有駕照。然而一位華為手機的擁躉,卻能對問界新M7侃侃而談,這讓筆者受到了一點點小小的“華為震撼”。
不得不承認,隨著新旗艦Mate 60發布、華為突破技術封鎖之后——任何與之掛鉤的事物,似乎很容易引發廣大中年男性的家國共情。
對于問界新M7,他們也是愛屋及烏,客流量數據可以印證這一點。
微博博主@孫少軍發布消息稱:國慶期間,華為門店的客流量增長了500%以上,看手機的用戶直接帶動了問界新M7的客流量。看車客戶的平均年齡為30-50歲,男性占比在80%以上,其職業多以事業單位為主。
配置偏好方面,根據余承東曬出的內部“戰報”來看:81%的“大定”客戶,選擇了五座車型;其中,具備城區NCA選配資格的五座Max版車型,占比高達57%;在五座Max版“大定”客戶中,選配“智駕包”(ADS 2.0)的用戶占比高達70%。
體制內、中年男、華為粉……在這些標簽的影響下,或許很多人會認為他們是一群最保守的購車人。
但是對于增程式車型、甚至對于比較“潮”的城市高階輔助駕駛功能,問界新M7的主流客戶都是樂于接受的。這個現象聽上去有些反直覺,但是“華為+愛國”所帶來的影響力,真的難以想象。
直降4萬,“以大擊小”優勢在我?
成功的營銷固然重要,但是汽車作為一項大額消費品,產品力、性價比等因素才是核心競爭力。
問界新M7之所以能打動中年男人,首先是價格做出了大幅下調。
例如后驅版問界新M7的起步價是24.98萬元,相比老款直降4萬;四驅版問界新M7的起步價28.48萬元,相比2022款直降2.5萬;在純電續航、動力等主要參數上,問界新M7基本維持了原有的規格。
問界新M7的定價很有進攻性——一般的中大型燃油SUV,主流價位都在30萬元以上,更別說新能源產品了;如此一來,問界新M7能中大型SUV的體量優勢,面對25萬級市場中常見的中型SUV產品,優勢不言自明。
其次,進一步優化乘客體驗,重點提升整車舒適性、安全性。例如空間布局方面,問界新M7新增了“大五座”版本,既拉低的價格門檻,也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舒適性配置方面,問界新M7選擇了“配置拉平”的打法,就算是入門車型,配置程度也相當高。例如該車全系標配了二排通風、加熱、按摩功能——對于家庭購車這類“集體決策”,這個思路是討喜的。
被動安全方面,針對老款車型爭議較大的中保研碰撞測試成績,問界新M7優化了車架強度,高強鋼/鋁合金占比提升至80.6%;主動安全方面,問界新M7則將主動剎車、前/后碰撞預警、開門預警等功能作為全系標配。
最后,是華為引以為豪的“智駛”能力,即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鑒于網絡中相關的演示視頻數量眾多,該系統在應用層面的各種“老司機”操作,本文就不過多贅述了。筆者更關注的是該系統的落地節奏——預計在今年12月,可實現“全國范圍內不依賴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
試想一下:過年過節的場景下,對著車上的親朋好友面前“露上一手”,恐怕對于大部分男人來說都是無法抗拒的,這可能也是 “智駕包”選裝率較高的原因之一吧。
總之,憑借增程式帶來的成本優勢,問界新M7做出了一次實實在的價格下沉——“25萬級大五座家用SUV”,對于問界新M7來說,是一個極其舒適的市場站位。
“爆單”之后,挑戰還在繼續
訂單暴漲,隨之而來的就是產能問題。
據華為商城訂購頁面顯示:目前預定問界新M7,普遍需要等待6-8周才能提車。換句話說,現有的客戶至少要等待1個半月以上。
雖然對于“大定”客戶來說,他們放棄訂單的概率比較小。但如果交付周期進一步延長,這無疑對于進一步擴大銷量是不利的。
那么在產能方面,與華為深度合作的賽力斯汽車,能否有效保障供應?
據了解,賽力斯汽車專門用于生產問界 M7 的鳳凰工廠,年產能規劃是15萬輛。初看上去問題不大,但可能局面并沒有這么樂觀。
根據一份網傳的“供應鏈供應能力保證部”文件顯示:針對問界新M7,賽力斯汽車將在10月5日前完成第一階段的產能升級,預計將達到450輛/天的產能;后期根據市場需要,賽力斯汽車將于11月1日前,按750輛/天的計劃排產。
按照上文的數據,即使從現在開始就按照750天/輛的產能來計算——要想實現5萬輛“大定”訂單的成功交付,至少需要2個月以上的時間。
假如網傳消息可靠,那么這對于問界新M7而言,絕非好消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假如2個月甚至更長的提車時間,難免會打退堂鼓。
如何協調生產線、加快產能擴張,對于問界新M7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畢竟也是“利益相關”,華為與賽力斯汽車怎么會不為所動?
在部分網絡媒體中,部分內部人士透露稱:賽力斯汽車正在緊急招聘約1000名工人,并要求相關工廠24小時“三班倒”生產,爭取在10月份實現大規模交付。
結語:問界M7“起死回生”——這種充滿未知數的變局,恰恰是新能源市場的魅力所在。這恰恰說明了當下的消費者并不傻,對于好的產品大家是樂于買單的。
至于“華為+賽力斯汽車”這對奇妙的組合,會不會產生更多奇妙的化學反應?未來即將亮相的問界M9、問界S7,或許會給出答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V情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132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