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特斯拉FSD,終于要來中國了?
日前,《中國基金報》向特斯拉中國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采 訪,特斯拉方面表示:“FSD入華”(完全輔助駕駛能力)的相關工作,目前確實正在推進中,不過最終何時落地,還沒有確切消息。
作為智能駕駛領域的早期玩家,特斯拉FSD測試版早在2020年10月就已經在海外推送。但因為各種原因,該系統遲遲未能在國內落地。
這段空窗期內,以華為、小鵬為代表的自主企業,在國內智能駕駛領域中逐漸掌握話語權。但如同傳言一般,假如特斯拉FSD系統能夠進入國內,局面是否會出現新變化?
“骨灰級”玩家,FSD實力如何?
目前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產品,分為3個等級——AP、EAP和FSD。
AP,即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是全系標配的版本,提供了包含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變道輔助等基礎功能;
EAP,即增強輔助駕駛系統,國內售價3.2萬元,增加了手機召喚、自動泊車、高速領航(自動變道、自動出入匝道)等功能;
FSD,即完全輔助駕駛能力,國內售價6.4萬元,主要新增了城市NOA板塊,具備通勤模式、代客泊車等功能。
正如前文所述,達到FSD等級的自動駕駛產品,特斯拉未針對中國用戶開放推送。不過在海外市場中,特斯拉FSD系統已迭代至V12 Beta版,并針對真實的駕駛場景積累了大量數據。
馬斯克在X平臺(前推特)曾公開表示——截至2023年10月,FSD系統在全球的總行駛距離超過了5億英里;
同時,特斯拉車系具備“影子模式”計劃,可采集、分析、學習駕駛員的行為數據(用戶可選是否參與),該功能已具備百萬級別的裝車量。
這么看來,相較于國內同行,特斯拉FSD在數據量、訓練量等方面,確實取得了先發優勢。
畢竟國內因為更嚴格的法規、以及前期對于高精地圖的依賴,華為、小鵬的城市NOA項目,開啟批量測試的時間僅有一年左右;且前期測試的區域范圍,被限定在少數幾個一線城市中。
特斯拉FSD入華,是狼是肉?
那么問題來了,假如特斯拉FSD真的來了,競爭力如何?在筆者個人看來:因為定價太高,特斯拉FSD的競爭力還是偏弱。
特斯拉FSD想要成功,無疑還是要依靠Model 3、Model Y這兩款25-30萬級的主力產品——而6.4萬元的FSD買斷費用,幾乎相當于四分之一的購車價格了。
如果你對“6.4萬元”依舊沒啥概念,我們可以看一看在國內主機廠內,特斯拉FSD的競品項目是如何定價的。
比如說問界新M7采用的華為ADS 2.0方案,一次性買斷價格也在3.6萬元,大致相當于十分之一的購車價;該項目近期還處于優惠期,疊加權益后僅需2.1萬元入手。
再比如說小鵬G6,其中max版/pro版車型的價差為2.0萬元,可視為購買智駕方案的成本,大致也相當于十分之一的購車價。
可以說,不論是特斯拉FSD,還是國內的同類智駕方案,筆者認為都同屬于L3級別的產品,體驗上沒有質的差別。
在如今極度內卷的環境下,假如特斯拉FSD維持現有的定價,恐怕只有狂熱的“死忠粉”會買單吧
成為“鯰魚”之前,要先有“名分”
雖說一個行業有競爭總是好事,畢竟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是有著“行業鯰魚”的稱號。不過細化到智能駕駛——這類涉及安全性質的公共領域,事情就不會這么簡單了。
首先,特斯拉FSD需要消除自身在大眾輿論中的刻板印象,例如“間諜車”。關于這一點,特斯拉似乎已經在做了。
今年8月,曾有媒體消息稱,特斯拉正在國內建設首個數據中心。類似于蘋果與“云上貴州”的合作,特斯拉軟件部門、特斯拉的車輛數據,在國內所產生業務數據,必須實現本地化存儲。
涉及安全就是原則問題,容易影響到大眾情緒,假如特斯拉不從,如今明面上被封殺的谷歌就是一個反例。
其次,中國的交通環境相對復雜,較海外路況也必然有區別——特斯拉FSD在算法層面需要調整。
據稱,特斯拉FSD正在中國區域,準備組建一個上百人的數據標注團隊,為訓練FSD算法提供人工標注樣本。
總而言之,在中國經商,除了商業問題之外,路線問題也非常關鍵。作為首個引入國內的外國獨資車企,相信特斯拉不會選錯。
結語:
在動力、續航越來越廉價的時代,智能駕駛作為一個能給用戶帶來新體驗的功能,可能會演變為各大車企在下半場決勝的關鍵。作為電動汽車普及化的先導者,特斯拉對于智能駕駛領域,自然是下了重本。
但至于特斯拉FSD能否入華?入華后表現如何?那就要看特斯拉對于中國市場,究竟抱有幾分“敬意”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V情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398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