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文 丨叢 叢
編 丨和 暢
小米SU7入市以來,20-30萬級純電轎車市場反響強烈。原本想定23.9萬元的小米SU7在發布會前一天改為了21.59萬元,35萬元的頂配版改為了29.99萬元。即便是原價,雷軍表示也是虧錢的,“大家太卷了”。
由此,這場始于比亞迪,在整個車市蔓延至今的價格戰再次深化。
當下經濟行業細分領域,價格戰似乎成為各企業爭奪市場的不二法寶,但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價格戰的最終受傷者還是消費者。
近期,在儲能領域,有人出其不意,跳出“價格戰”的緊箍圈,打了一手漂亮的技術牌。它給愈演愈烈的“以價換量”浪潮帶來全新的思考,甚至手把手教學,什么是儲能新質生產力,如何破解能源轉型中的安全、收益和應用方面的挑戰。
2023年開始,“價格戰”席卷整個汽車市場,而今年一開年,此風盡顯延續之意。
前不久正式發售首款車型的小米汽車,雖躊躇滿志,也未能幸免。
值得注意的是,此風不僅席卷整個汽車市場,也蔓延至儲能領域。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統計,截至2023年年底,2小時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中標均價已跌至0.79元/Wh,較2023年1月下降了48%。一些集采標的,出現低于0.6元/Wh,甚至低于0.5元/Wh的投標報價。
來源/視覺中國
至此,各大儲能企業集中低價搶標的現象已趨常態。
儲能電芯作為該領域中的另一員“猛將”,也未能僥幸逃脫。截至目前,除寧德時代的280Ah電芯仍堅守在0.5元/Wh以上,其余廠商旗下的280Ah電芯價格均已跌破0.4元/Wh,正式向0.3元/Wh邁進。
部分儲能企業因此獲得了業績上的短期利好,但僅憑借低價搶占市場份額的方式是走不遠的。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儲能系統領域異常經營狀態公司占比總數的7%,主要包含注銷、吊銷、清算等狀況。
不過,僅僅受“虧本賺吆喝”這一方面的影響,還不足以徹底打開各企業間的淘汰之門。要知道,當下儲能領域亂象的誕生源于產能過剩、產品力不足等多個方面。
某一儲能領域相關人士表示,“一眾電池企業涌入儲能賽道,逐漸失衡的儲能電池供需關系導致行業競爭加劇。”
《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4》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企業儲能電池出貨量超200GWh,而同期下,全球的電力儲能年總裝機量也不過在100GWh-120GWh之間。
不難看出,在當前儲能型鋰電池產能平均率僅50%左右的數據背景下,產能擴張之迅猛遠超市場現有需求。
產品方面,2023年一整年,液態、20尺集裝箱儼然成為了各品牌儲能系統標配,同質化問題凸顯。
基于此,當下儲能行業被籠罩的硝煙亟待吹散。
回溯2022年,彼時的儲能領域似有“福星高照”之意,受政策福利、光伏高速增長等因素影響,儲能一度成為大熱“話題”。
由此,很多企業“慕名”跨界而來,企圖通過短期主義搶占市場份額。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新增注冊儲能企業達3.7萬家,是2021年的約5.8倍。
但,正可謂“冰火兩重天”,熱鬧過后的2023年,儲能市場亂象叢生,競爭之風愈演愈烈,也給2024年種下苦果。
就有專業機構預測,今年,我國新型儲能市場整體供大于求,系統集成較電芯環節競爭更為殘酷,50%以上的儲能系統企業(含大儲系統、工商儲系統、戶儲系統等企業)將被淘汰出局,不可謂不慘烈。
來源/視覺中國
此背景下,各企業想要留在儲能領域的下半場,甚至“博得頭籌”,技術牌不失為一手妙招,且有企業已經進行了佐證。
韓國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寧德時代2023年儲能電池在全球市場總份額的40%,連續3年榮獲全球儲能領域冠軍。
細分來看,寧德時代2023年全年研發投入達184億元,研發人員超2萬人。
儲能系統方面,寧德時代發布的零輔源光儲直流耦合解決方案,擺脫了傳統儲能解決方案對冷卻系統及其輔助電源的依賴,具有高安全、長壽命、高效率等特點。
同時,自2019年起,寧德時代就引入低鋰耗技術,開發長壽命電芯單品。截至目前,寧德時代儲能專用長壽命電芯L系列的循環壽命可達15000次,成效初顯。
2023世界儲能大會上,寧德時代科學家吳凱曾表示,“儲能不是用來撐門面、做擺設、換路條的。”
可信、可續的儲能產品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
4月9日,寧德時代天恒儲能系統的發布,不僅延續了寧德時代在儲能的優勢積淀,也給滿目瘡痍的儲能行業指明了方向。
面對儲能行業的高度內卷,跨界“玩家”帶來的模糊是暫時的,畢竟長期確定的發展大方向是不變的。
2023年底,《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新國標正式頒布,此次標準指標的調整主要涉及鋰離子電池儲能性能、安全等方面。
基于此,各儲能企業勢必要疊新換代旗下諸多產品,以適用新國標的頒布。其中,寧德時代作為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雙領域的“領頭羊”,率先入局技術升級之戰。天恒儲能系統便是寧德時代堅持技術創新下的產物。
來源/新能源前瞻拍攝
寧德時代官方公布最新數據,天恒集裝箱式儲能系統的單位能量密度提升了30%,整站占地面積減少20%,體積利用率遠高于市面已在售的儲能系統。
事實上,最需要關注的三個數是,“4”維真安全、“5”年零衰減,“6”MWh級。每一個數字都重新定義了儲能系統的新標準,甚至是天花板。
不僅如此,“天恒”所搭載的是儲能專用長壽命零衰減電芯L系列產品,能量密度為430Wh/L,引領行業邁入“五年零衰減”里程碑。要知道,目前市面上已售出并在崗的儲能系統其實際運行壽命均無法超過三年之期。
運行場景方面,寧德時代某一技術人員向新能源前瞻表示,“天恒儲能系統是完全支持在海邊使用的,此款集裝箱式外殼采用了5C防腐技術,比一般的儲能系統更耐潮。”
安全性問題一直是各領域消費者所切身關注的焦點,儲能領域也不例外。根據第三方媒體不完全數據統計,2017年至2023年間,全球電化學儲能電站發生超80起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及大量財產損失。
4月11日,在第12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觀展者寧先生向新能源前瞻表示,“我剛剛在寧德時代展臺看到天恒儲能集裝箱樣機的時候還是挺震撼的,尤其是液冷管路明顯比市面其他儲能系統要大很多。”
據悉,在儲能系統中,高溫是影響其正常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儲能液冷管路具有制冷功能,降低系統溫度的同時,可以減少熱量累積和熱失控風險,從而提高儲能系統的安全穩定性。
不難看出,一直秉承技術創新為第一要義的寧德時代,有著屬于自己的制造工藝。
儲能本身是個短周期難見回報的產業,這意味著,秉承“掙快錢”原則入局的“玩家”終將被淘汰。助力萬億儲能市場蓬勃有序發展,各企業除不斷加碼技術,鍛造新質生產力外,還要有超越龍頭的魄力和行動。
*題圖及文內部分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行業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2646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