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趙 國 建
編 丨和 暢
2024年4月22日,第55個世界地球日到來。
過去的一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不是夏天變得更熱了?確實如此。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的暖季(6-10月)為1850年以來全球平均同期最暖,而2023年或許就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7月的美國菲尼克斯,連續27天每天最高氣溫超43攝氏度;意大利、突尼斯和摩洛哥分別報告了48.2攝氏度、49攝氏度和50.4攝氏度的極端高溫;巴西亞馬孫雨林遭遇百年罕見的干旱,大量魚類死亡。
也因為環境干旱,2023年成為“全球野火活動激烈的一年”。最慘烈的就是夏威夷山火事件。當地時間2024年4月17日,夏威夷毛伊島大火第一階段調查報告公布,大火造成101人死亡。
除了熱,2023年的極端天氣也呈現出增多和加劇之勢。
來源/視覺中國
有數據顯示,與天氣和氣候有關的事件造成了近94%的流離失所現象,并導致全球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等方面的努力出現倒退趨勢。甚至還由此衍生出新的名詞,“氣候災害流離失所者”。
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全球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
自18世紀末期工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持續過度使用,致使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給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影響——我們正在見證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以及氣候的加速惡化。
有專家就表示,2024年或比2023年更熱,極端天氣也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強大。
正如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所說,人類從來沒有任何時候像今天這樣,需要達成全球共識。
顯然,綠色轉型的步伐還得邁得更大一些,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也要更激進一些。
于1970年誕生的首屆世界地球日,源于工業化進程加速背景下,人類對地球環境的日益關注,以及保護意識的覺醒。
發起至今,地球日已經成為全球規模的環保運動,每年都會舉辦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和公益活動,不僅吸引了全球公眾積極參與,也能夠促使政府采取措施,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系統,共同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然而,盡管有著世界地球日的宣傳與警示,全球面臨的氣候危機問題仍在凸顯。
近年來,來自自然界的警示信號已經顯現。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極地冰川融化等,而這顯然與全球碳排放的持續攀升直接相關。
據國際能源署2023年碳排放報告,全球碳排放量為374億噸,創歷史新高,較2022年增長1.1%;2022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68億噸以上,增幅為0.9%;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63億噸。
來源/視覺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等發達經濟體2023年碳排量下降了5.2億噸。然而,這種“減碳”很大程度是因為其將碳排放大戶遷往印度等國家。另外,2023年美國的動力煤出口量創5年來新高,超過3250萬噸,換取了50億美元的出口收入。
所以,向外“轉嫁碳排放”并非真正的“減碳”。
全球的碳排放還是在逐年增加,由此產生的極端天氣已經在2024年肆虐人間。
2月初,智利森林火災已導致超過112人身亡,數百人失蹤,數千人失去家園,加入“氣候災害流離失所者”的大軍;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遭遇強降雨、暴雪及大風等極端天氣,超過3800萬民眾處于洪水預警覆蓋區域;
而大西洋彼岸的西班牙局部已進入干旱緊急狀態,數百萬人的飲水成為問題。
干旱不僅影響飲水問題,還會讓全球水力發電短缺。數據顯示,僅此一項,就使得2023年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7億噸。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干旱,全球電力部門的碳排放一定會走低。
但更多的碳排放已然給環境造成了難以逆轉的創傷。
在2023年,每個化石來源的排放量都在增加。比如煤炭相比較2022年增加了1.1%;天然氣增加了1.5%;水泥上漲了0.8%。
實現全球碳中和的目標,就格外重要了。
來源/視覺中國
而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不僅需要各國政府間的合作與政策支持,更需要企業和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努力。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推廣,成為了解決當前氣候惡化問題的關鍵途徑。
當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迅速發展。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和政策,鼓勵人們購買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低碳排放的車輛。
同時,各大汽車制造商也在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與研發力度,推出性能更優越、價格更實惠的電動汽車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汽車電動化趨勢不僅有助于減少交通尾氣排放對環境的污染,還能夠降低對有限化石能源的依賴,推動汽車產業向更加清潔、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除交通領域,能源行業也在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近年來,各地政府和能源公司紛紛推行綠色電力并網計劃,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納入電力系統,并優先購買和使用這些清潔能源。
有數據表明,如果從2019年起,沒有積極部署光伏、風能、核能、電動汽車、熱泵等5項關鍵清潔能源技術,二氧化碳排放增長將是目前的3倍。
但即便如此,以福特汽車、奔馳、寶馬和奧迪等著名汽車品牌相繼宣布推遲電動汽車項目的發展,也引發了“歐美放棄電動汽車”的大討論,把它們推到了輿論的另一面。
不過,相關車企也迅速辟謠。奔馳的相關負責人稱,“奔馳從來沒有放棄電動化,我們非常堅定地推進電動化的轉型,而轉型速度取決于市場條件與客戶需求。”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碳排放的不斷增多,2024年的極端天氣還將集中爆發,更多的人或遭受無妄之災。但全球向碳中和目標的全力邁進,展示了人類迎接氣候變化挑戰的決心。
據國際能源署3月發布的《清潔能源市場監測》報告,中國部署清潔能源技術繼續大幅領先。2023年,發達經濟體和中國占全球新建太陽能光伏和風力發電站的90%,以及電動汽車銷量的95%。
2023年,中國貢獻了全球太陽能光伏、風能和電動汽車新增發電量的60%左右;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表現亮眼,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總銷量的份額,是發達經濟體的兩倍多。
但盡管如此,“人碳大戰”已進入關鍵階段,不能有絲毫動搖。企業和個人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唯有加快綠色轉型步伐,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事實上,我國的新能源企業在人碳大戰中的表現可以說是可圈可點。
近日,理想汽車發布了2023年的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報告。通過提高電池利用效率、與第三方建立合作回收模式等措施,理想汽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電池的環境污染和碳排放,為實現零碳目標做出了積極努力。
來源/理想汽車官方網站 新能源前瞻截圖
2023年,理想汽車單車能耗為0.096噸標煤/輛,達成預設目標;單車水耗為2.9噸/輛,達成預設目標;年度節電量達723兆瓦時;通過可再生能源建設,北京研發總部二期項目可在50年使用周期中減少30272.3噸二氧化碳,占該建筑總碳排放量的17.6%。
而埃安相關負責人也在近日分享了企業減碳的“金點子”。在節電方面,埃安對于部分設備會挪到“谷電時段”使用,做到削峰填谷。
另外,埃安工廠也配有超過20兆瓦時的光伏和儲能設備,為公司帶來效益的同時,為社會低碳環保事業盡一份力。
而全球能源領域具有龍頭地位的寧德時代,在減碳的路上嚴于律己,不斷創新技術,積極踐行減碳可持續發展,為所有企業起到了榜樣的作用。
據SNE Research數據,2023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全球市占率達36.8%,已連續7年穩居全球榜首。作為全球新能源領域代表性企業,寧德時代將綠色炮彈源源不斷地運輸到“人碳大戰”的最前線,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因為這是一場人類不能輸的戰役。
需要強調的是,早在2023年4月,寧德時代就宣布了零碳戰略目標: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
為此,寧德時代制定了零碳設計、零碳工廠、零碳供應、零碳制造、零碳電力和循環生態的六大零碳專項。
截至目前,寧德時代已擁有4座零碳工廠,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下降超過45%,較2022年的約29%有了顯著下降。
另一方面,寧德時代建立了一套完整可行的工業廢棄物管理體系,引入了低排放設備,以及淘汰不合格處理商,幫助企業在廢棄物排放控制方面實現了改善。
在減碳的關鍵時期,唯有新能源企業共同努力,加快綠色轉型步伐,才能迎來未來碳中和的黎明,畢竟“環境問題不等人,我們也沒時間等待”。
*題圖及文內部分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行業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2767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