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版理想 MEGA,極氪造出來了。
作為 2024 年極具爭議的一款新車,理想 MEGA 在輿論中一直存在黑白兩極的評論:
一些人覺得這款車的造型極具未來感,像是科幻電影里的道具車;而另一些人則提出,MEGA 內飾拖后腿了,跟 L 系列差不多。
外觀特立獨行、內飾玩起套娃,這是多數人認為理想 MEGA 失利的核心原因。
于是,不造無聊車的極氪 MIX 來了,李想本人也上去體驗了,他表示理想是移動的家,那極氪 MIX 就是「未來的家」。
網友調侃道,理想 MEGA 和極氪 MIX,誰是移動的家?
論空間,車長超過 5 米、軸距 3.3 米的理想 MEGA,綜合得房率為 70.86%,而車長僅為 4.6 米、軸距 3 米的極氪 MIX,卻實現了超 80% 的座艙空間利用率。
論場景定義,理想 MEGA 只能靠三排座椅放平變露營車,但極氪 MIX 前排座椅后轉 180% 的設計,讓周鴻祎激動得想在上面打搗蛋、吃火鍋。
兩種輿論趨勢足夠說明一個事實,對于絕大多數只想買臺車代步的普通消費者來說,「車內可玩性高」對最終購買決策的影響效果,立竿見影。
01、「寶寶巴士」,有何不可
與燃油車時代車企想利用一臺車盡可能覆蓋寬泛的用戶群體不同,智能電動車時代,車企的勝負手是有沒有能力打磨出一款足以打動核心用戶的極致大單品,主打「精準打擊」。
小米 SU7 是為了撬動特斯拉 Model 3 的年輕群體,理想 L 系列是為了讓奶爸們有一個舒適的家,而極氪 MIX 就是為了讓年輕家庭在完成了「衣食住」三維度的精致化升級后,能在出行這件事上,多一個拉齊水平的選項。
一位蔚來車主在車展上看到極氪 MIX 之后的反應是,想換車。極氪 001、007 雖然帥但是沒有擊中他的需求,他有一個三口之家,MIX 卻十分對胃口,讓他有種想買的沖動。
用更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
極氪 MIX,一款能在幼兒園門口面對面開輔導培訓課的「寶寶巴士」。
原因有二。
一是造型獨特。
無雙 B 柱設計、貫通式電動對開門,極氪 MIX 還原了 MPV 最原始的設計。
無 B 柱 MPV 的鼻祖是的 Nissan Prairie(1982 年),但由于車身剛度太弱,用戶在高速行駛時明顯感受到車身扭動,第二代車型上取消了無 B 柱設計。
豐田第一代 RAUM、福特 B-Max 是無 B 柱設計的繼承者,可惜因為較高的售價和被質疑的安全性也相繼停產了。
比起傳統對開式車門,極氪 MIX 貫通式電動對開門前后雙側擺門的應用,在停車不占用額外空間的同時,兩扇車門可以實現 1.48 米的行業最寬開門空間。
你也可以理解為,極氪 MIX 上下車比勞斯萊斯魅影(1.24 米)還要優雅,更直觀一點就是兩個電梯門的寬度。
上下車空間有了,但無 B 柱設計會降低車身側面的整體強度,很難通過安全碰撞測試,這也是無 B 柱設計難以普及的核心原因。
極氪自然不會忽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極氪 MIX 采用了首創的隱藏式雙 B 柱設計,相較傳統 B 柱材料強度提升了 33%。
在每一側的車門內裝備了兩根直徑約 70 毫米的超高強度鋼柱,且每根鋼柱都采用 2000 兆帕超高強度熱成型鋼,這個數據與小米 SU7 超高強鋼的強度一致,達到了潛艇級別的強度。
二是空間可玩性高。
極氪 MIX 第二個還原了 MPV 最原始的設計是——對坐布局。
無論是世界上第一輛 MPV(Stout Scarab),還是 1984 年上市的雷諾 Espace,又或者是上世紀 90 年代豐田普瑞維亞,其內飾都采用了副駕、二排旋轉式座椅設計。
由于旋轉座椅的結構復雜,對車內空間、座椅布局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大多數 MPV 都選擇了在座椅舒適性上做加法,包括座椅加熱/通風、座椅按摩等功能。
極氪是全球第一輛主副駕座椅都支持 270 度電動旋轉的量產車型,再加上一套近 2 米的前后排共用滑軌,前排座椅滑動行程達到 800 毫米,后排座椅滑動行程達到 490 毫米。
更多的可能性帶來了更豐富的延展性,比如移動客餐廳、專屬兒童房和移動的陽臺等。
這樣設計背后的原因,一方面盡可能貼合家庭用戶需求,提升座艙的利用性;另一方面極氪 MIX 真正意義上的「平權第一車」,無論主副駕、后排乘客都能在車內找到自己的「舒適區」。
無雙 B 柱設計、電動對開門和座椅對坐布局的設計不少,但相比其他廠家以秀概念為主,極氪 MIX 至少是一臺市場上 10 年內沒有被量產過的車型。
換句話說,在其他 MPV 廠家糾結家用還是商務的時候,極氪 MIX 直接照著 MPV 鼻祖走出一條特立獨行的路,這一臺個性程度和實用性都不輸給大眾 ID.Buzz 的 MPV。
畢竟,極氪 MIX 光座椅開發費就已經是上億元了,加了隱藏式雙 B 柱的車門,研發費更是高得離譜。
02、一個架構、兩套模板
極氪 MIX 能有多少想象力,完全取決于平臺架構。
極氪 MIX 基于浩瀚-M 架構打造的首款家庭出行產品,這也是極氪基于吉利 SEA 浩瀚架構開發的新架構。
后者是吉利耗時 5 年,投入 200 億研發的純電架構,是吉利征戰新能源領域的殺手锏;前者是極氪斥資 70 億元、歷經 3 年時間研發出的專屬架構。
70 億元什么概念?
小鵬在 2023 年全年的研發費用為 52.8 億元,小米造車三年花了 100 億元,這里面包括了技術、產品研發和營銷等費用,而極氪單一個技術架構就花了70 億元。
在原型架構的基礎上,浩瀚-M 架構的核心優勢是空間利用率。
目前大部分電動汽車的空間利用率都在 70% 左右,而浩瀚-M 架構的座艙空間利用率超過 80%,提升超過 10%。
除此之外,為了讓中型車的尺寸擁有大型車的空間,浩瀚-M 架構對空間進行了徹底改造:軸長比超過 64%,首款產品以不到 4.7 米的車長,實現超過 3 米的軸距。
在座艙內部,浩瀚-M 架構設計了全球汽車產品中最規整的座艙地板、取消門檻,上下車一步到位。
一句話總結就是,比起大多數廠家強調的得房率,浩瀚-M 架構的產品更像是一款無公攤面積的大平層。
做到這一點,不僅依靠浩瀚原型架構覆蓋 A-E 級車的 1800-3300mm 軸距高適用范圍,更是需要原生電動平臺和支持 L4 級自動駕駛的靈活擴展能力。
浩瀚-M 拆分出了兩種商業模式。
C 端市場:在保留無雙 B 柱設計、貫通式電動對開門和對坐布局的基礎上,搭載 800V 高壓平臺、激光雷達+自研的高階智駕系統。
B 端市場:預埋自動駕駛接口,可接入 L4 級別及以上的自動駕駛系統,兼容不同的自動駕駛方案。
按照極氪的說法,浩瀚-M 是全球首個專為自動駕駛場景研發的智能移動出行平臺,是浩瀚架構面向自動駕駛時代的最新型態。
Waymo 是浩瀚 M-架構的首位合作伙伴,M-Vision 就是極氪為 Waymo 自動駕駛車隊提供的專屬車輛,也是極氪 MIX 的姊妹車型。
你也可以理解為,浩瀚-M 架構同時保留有方向盤、踏板/無方向盤、踏板兩種版本。
浩瀚-M 的 M 代表 Modular Mobility Architecture(模塊化出行架構)。
無論是民用版的極氪 MIX,還是主攻無人駕駛市場的 M-Vision,浩瀚-M 架構都展現出了未來的汽車應該要有靈動舒展的外觀、寬敞好玩的車內空間、簡潔有科技感的內外設計。
這不就是大家最為期待的「理想 MEGA」?
03、小眾市場不缺爆款
追隨市場爆款產品做相似的產品定義是一個風險最低方式。
在理想之后的增程產品,小鵬之后的純電轎跑產品,極氪之后的獵裝產品,結局就是市場嚴重的同質化。
就連雷軍都吐槽車企做產品全靠蒙,汽車市場上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仿佛各家廠商都在盲目跟風,失去了創新的靈魂。
一個沒有創新產品定義的產品或許會成功,但一定經不起歷史的考驗。
拿極氪 MIX 來說,同一款車型換成其他廠家設計,極氪 MIX 可能就是一臺廣汽埃安 Y 的 Max 版,傳統的側拉門、一成不變的座椅布局,以及走哪都受限的座艙空間。
這就是極氪與多數廠家截然不同的賭局:
別人賭的是能不能跟風撿漏喝到湯,而極氪賭的是創新會不會吃到肉。
從產品的定義來看,極氪 001、極氪 009、極氪 X 都是聚焦小眾市場的產品,在同級市場一年賣不出一萬輛的前提下,極氪三年累計交付量超過了 24 萬輛。
以極氪 001 為例,作為 SEA 浩瀚架構的首發車型,安聰慧認為這款車的外觀一定要好看、有高級感,而不僅僅從實用性的角度考慮,再做一款普通的 SUV 沒什么意思,但如果只是一款轎車,后排空間受限,乘坐體驗不佳,希望這款車是兼顧轎車和 SUV 的優點,最終定下了獵裝的跨界造型。
因此,被認為小眾市場的極氪 001,實際精準切中了用戶同時對于轎車操控和 SUV 空間的購車需求。
極氪 MIX 也不例外,作為浩瀚-M 架構的首發車型,看似走的是一條類似大眾 ID.Buzz 市場的小眾市場,實則很難在同級市場上找到一款匹配度極高的競品,極氪 MIX 成為了家用 MPV 市場里的一股清流。
作為一臺 SUV+MPV 的混合體產品,極氪 MIX 沒有傳統 MPV 獨立舒適的二排座椅,也沒有比擬傳統 SUV 的離地間隙,卻有著比傳統 MPV 空間更大、比傳統 SUV 更好玩的產品力。
除此之外,極氪 MIX 還可以填補上極氪中高端價位 MPV 的空白。
用安聰慧的話來說,極氪產品開發的理念是做一款成一款,成為各細分市場的標桿。
極氪 MIX 是從門開始立項的,相當于在車的造型還沒有完全出來之前,極氪就已經先從對開門下手了,到北京車展亮相差不多花了 30 個月的時間,計劃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極氪堅持三年的出發點是,只有消費者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小眾市場同樣能做出叫好又叫座的爆款。
至少在 2024 年北京車展,比起日產、別克、本田和大眾天馬行空的概念車,極氪 MIX 把值得學習、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老古董、老玩意重新拿回來再設計,成為一種獨特的潮流。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3071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