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業沉迷于堆砌屏幕數量、炒作零百加速的「數字游戲」時,智能電動汽車正在陷入「作妖式創新」的怪圈——以表面參數的瘋狂內卷,掩蓋技術深度的匱乏,用華而不實的功能堆砌,替代駕駛本質的追求。
究其根本,底盤操控這些影響用戶長期使用的「里子活」技術難以突破,所以只能在汽車配置這些用戶看得見的「面子活」上下功夫。
這種窘境持續成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電力驅動」和「駕駛樂趣」,難以兼容于同一臺車上。
「堆料主義」下的面子活不是壞事,壞的,是創新少了,尤其是「里子活」這一塊重要的拼圖。
2025上海車展,寶馬首發亮相了新世代駕趣概念車,這是寶馬新技術的測試平臺,代表了寶馬如何為純電車注入新大腦,以及對智能化的新理解。
01、里子技術活壁壘更高
是追求性能操控,還是「車坐不開」,市場已經早有答案。
小米 SU7 Ultra 靠著整車綜合實力的投入,踏入豪華車市場的角逐。
比亞迪仰望通過對懸架和底盤的自研,實現了「四肢」的全棧控制。
曾在電動漂移世界紀錄的賽場上揚起塵土的智己,將性能操控視為品牌的支撐點。
越來越多的車企意識到,一個品牌想建立豪華感,需要在車輛的駕駛環節下更多功夫,形成差異化競爭。
在這些中國品牌的圍剿中,傳統豪門給出了更系統的解題思路——將機械素質與電子架構深度融合,通過駕控超級大腦(Heart of Joy)實現動力與操控的深度融合。
如果把寶馬的駕控超級大腦比作建房子,電子電氣架構就是房屋結構,決定了房屋的層高和形狀。
域集中式架構是行業公認的電子電子架構變革方向,零跑、小鵬和蔚來的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已經將車身、輔助駕駛和座艙都整合進一個運算中樞。
寶馬選擇通過整合動力、制動、轉向等核心系統為一個整體,讓蠻橫的電機扭矩轉化為精準的操控語言。
拿數據來說,新世代駕趣概念車最大扭矩為 18000N·m,能爬上 54 度的大陡坡。
這一數字背后,是寶馬對動力輸出邏輯的重新解構——扭矩不是終點,而是操控的起點。
寶馬工程師表示,駕控超級大腦不是讓車變得更聰明、擺脫人的控制,而是更好的被駕駛者掌控。
沒有技術壁壘的競爭力不叫競爭力,好開、可控是寶馬給電動車定義的性能邏輯。
這種技術哲學的背后,寶馬要融合的不只是技術,更是對駕駛本質的思考。
寶馬表示,從紐北調校,到賽場競技,寶馬所積累的駕駛經驗和決策方案都將匯聚在新世代車型上。
開得爽的前提,是懂得「省」。
一方面,為了直觀展示「駕控超級大腦」的工作狀態,寶馬新世代駕趣概念車配上了發光結構的密輻式輪圈。
車輛加速時,輪轂呈現的是綠燈,能量回收減速階段則換成藍色,而如果是踩下傳統的剎車,內測會變成橙色。
不出意外的話,綠色和藍色將是新世代駕趣概念車頻率最高的顏色。
原因在于,寶馬駕控超級大腦包含了制動和能量回收的集成,98% 駕駛場景不需要傳統剎車的動作,能夠在整車效率提升 25% 的同時,避免了「坐電車暈車」的難題。
另一方面,在寶馬第六代 eDrive 電驅技術的加持下,新世代駕趣概念車能量損耗降低 40%、整車能效提升 20%。
當下,太多人關注電動汽車的「智能」和「加速參數」,卻忽略了汽車本質中的「駕控」體驗。
智能是表象,駕控是汽車內在的核心基礎。
作為一家標榜「終極駕駛機器」半個世紀之久的車企,寶馬解答了一道看似只有一個解法的數學推論題。
02、人車之間不再有「代溝」
當車企將車內變成「屏幕展覽館」時,寶馬證明了克制比堆砌更需要智慧。
從場景化的角度切入,智能座艙分兩派:
以理想代表的經驗派認為,座艙的屬性越來越像房子,踐行「平權」造車法。
拼的是尺寸、用料和配置,等同于房子的面積、裝修和家電。
以寶馬代表的思辨派則認為,在真正的無人駕駛遠未到來之前,汽車座艙仍是以駕駛者為中心。
就是一個最務實的方案——通過信息視覺化和座艙中各個界面創新的交互方式,讓駕駛員「眼不離路,手不離方向盤」。
一是中控屏幕采用自由切割設計。
不同于常規的的方塊屏幕,寶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的首創向心中控有三大亮點:
行業唯一「自由剪裁」式設計。
屏幕駕駛側傾斜 17.5°,這個角度經過人因工程驗證,優化駕駛員視線的同時,縮短方向盤到顯示屏的距離。
中央信息顯示屏帶矩陣背光,保證顯示屏在任何光線下的可見度。
不是寶馬屏幕堆不起,更重要的是體驗高于數量。
比如常規的 15.6 寸中控屏對角線長度是 37 厘米,這個距離大部分駕駛員在正常駕駛坐姿下,伸直手臂也很難夠到屏幕右上角,任何操作都需要輕微探身。
如果遇到反人類的 UI 設計,將常用功能隱藏到更深一級菜單,駕駛員只能一邊開車、一邊伸直胳膊摸索,這明顯不符合「人體工程學」交互。
這是寶馬向心中控的研發初衷,核心是帶給用戶直觀、易用和不會分心的人機交互體驗。
寶馬的向心中控能讓駕駛員離屏幕再近 50mm,同時基于黃金視角,向心中控向駕駛員傾斜 3°-4°,使得駕駛員視距再縮短 15%。
不難看出,寶馬向心中控找到了中控屏幕與用戶體驗間的共生點,既不會掩蓋先進科技的光芒,更不會以犧牲日常使用便捷性為代價。
二是高頻信息聚焦化。
寶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首次應用了座艙「視覺錐」的概念,將交互信息分層處理。
核心駕駛信息布局在中央視野,娛樂和舒適功能則分布在周邊視野,從而讓用戶在駕駛過程中盡可能減少視覺焦點的切換時間與頻率。
一方面,寶馬利用 3D HUD 將導航和輔助駕駛信息投影到駕駛員最佳視野內。
另一方面,寶馬通過自主研發的視平線全景顯示技術,將信息投射在擋風玻璃下部的納米涂層上,提供大面積、高精度、遠視野的顯示效果,以替代傳統儀表盤。
數據顯示,寶馬視平線全景顯示橫跨整個前擋風玻璃,寬度超過 1 米,成像面積為 40 英寸,顯示精度達到 4K,橫向范圍內達到了 43 度水平視野角。
官方介紹,即使是戴著偏光墨鏡,用戶也能清晰看見投影信息。
同時得益于儀表盤的消失,寶馬新世代概念車新推出了超感智控方向盤。
區別于常規的方向盤,超感智控方向盤從實用、好用角度創新設計,讓人與車的交流更直接,最大程度保障駕駛狀態視線保持在路面上。
比如給用戶提供了觸碰+回饋的手部信息反饋機制,而在必要的時候,通過語音控制來釋放雙手,二者精妙配合,讓用戶實現了「盲操」。
寶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視覺錐」的底層邏輯在于,對于用戶使用習慣的深層洞察與科技分析。
相較于追逐一時浪潮的走向,寶馬一直在試圖尋找自己的經典元素,并在一代代產品上實現延續和創新。
說白了,寶馬新世代超感座艙只會讓車更像車,將駕控的執著從「看不見」變成具象化。
就像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所說,寶馬不生產車輪上的智能設備,而是將智能融入汽車的骨骼血脈。
或許寶馬新世代概念車開始,不會再有人將未來汽車的概念等同于「裝著四個輪子的手機」。
技術和功能的簡單堆疊只能迎合一時風口,而只有真正去思考用戶體驗細節,才能長期精準把握用戶的需求。
03、傳統豪門的反內卷宣言
任何產品想勇立潮頭,都離不開長期主義,而長期主義是一場系統性的變革,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哪怕電氣化大潮洶涌而來,寶馬同樣保留了「豪華」和「運動」標簽最初的記憶,這讓寶馬在講好電動化故事上具備更大的優勢。
第一個層面是,搭建本土化 AI 底色。
在上海車展上,寶馬發布了為中國量身定制的新世代操作系統 X,通過中國市場的創新速度與用戶需求實現「雙向奔赴」。
一方面,寶馬和阿里巴巴達成在中國深化 AI 戰略的合作,基于阿里千億參數大語言模型技術底座,寶馬將開發「用車專家」和「出行伴侶」兩款定制化 AI 智能體,并陸續搭載于中國生產的寶馬新世代車型。
除此之外,寶馬還將為多款中國在售新車接入 DeepSeek 功能,未來也會接入新世代車型。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寶馬正擁抱 AI 賦能中國業務,同時攜手中國釋放 AI 潛能。
這兩個動作的意義在于,寶馬在洞察中國用戶需求的基礎上,融入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并且選擇了目前市場應用程度最為成熟的中國合作供應商。
另一方面,新世代操作系統 X 由寶馬中國研發團隊帶動開發,針對中國用戶習慣,融入中國數字生態,優化了五大常用場景的十大中國用戶高頻交互體驗。
比如在細化服務場景上,寶馬定制版車載高德導航、咪咕快游,以及結合杜比全景聲的冥想時刻等功能,都會融入到新世代操作系統 X。
寶馬整車電子電氣及軟件工程師總監柯睿明表示,新世代操作系統 80% 的新應用都是立足中國開發,70% 的源代碼也是在中國開發。
很明顯,這個以駕控為標簽的百年豪華品牌,還在思考如何把軟硬件和人工智能整合在一起。
第二個層面是,技術競爭是汽車產業的必然結果。
一方面,電動化技術已經進入成熟期,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充電速度都達到了一定高度,而新的突破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投入。
另一方面,當蒙眼狂奔的輔助駕駛被強行拉回同一起跑線,真刀真槍地技術拼刺與用戶體驗,會逐漸顯露出來。
在這一大背景下,任何一點有意義的創新都彌足珍貴,能夠讓一個產品脫穎而出,由創新技術催化的好產品都會顯得更重要。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車肯定會跟燃油車走過的路一樣,經過時間的淬煉,最終回歸到技術創新和品質為本上。
第三個層面是,耐心和堅韌是體系車企的資本。
新世代駕控超級大腦和超感智能座艙,并不是寶馬臨時起意的研發項目,而是沉下心來對產品和技術調研的結果。
在智能化轉型的十字路口,寶馬給出了傳統豪門的轉型范本。
2020 年啟動的「新世代」可用性研究,累計觸達用戶調研人數超過 3200 人,訪談研究累計超過 2500 小時。
反復驗證技術的可行性,是為了擺出 All in 的攻勢。
2024 年寶馬研發投入創歷史新高,達到了 91 億歐元,占全年營收的 6.4%,而這些錢基本花在了新世代的車型開發和工廠投建上。
按照規劃,寶馬新世代首款車型將在沈陽工廠正式投產,中國研發團隊同步啟動道路測試。
用決心推動轉型的落地,用技術換回市場的認可,這是寶馬始終堅守不可逾越的底線。
對于寶馬來說,新世代概念車是一個縮影。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技術如何更替,寶馬依舊是「老頑童」般的存在,血液里流淌的是世間最為純粹的駕駛樂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6752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