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 在京召開的“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高峰論壇”上,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張勇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不僅是一個制造業,而是一個生態鏈,更是一個服務業,更加需要關注用戶的體驗和互聯網思維。用從前做燃油車的方法、策略和模式做新能源汽車會發現永遠會走在別人的后面,因為我們已經和世界級的先進企業有很大差距,我們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新能源汽車領域是一個藍海,是一個空白,完全的可以走一些不同的路徑。
張勇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一個制造業+服務業的體系,消費者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制造一些比較便捷使用的,放心使用的環境,北汽在產品的生命周期的觸點服務體系進行了一些設計,包括正在籌建的至少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客戶的服務中心,應該在明年上半年就做起來了。從客戶的關注,了解,咨詢,體驗,一直到最后的售后服務和增值服務,進行了全系列的產業鏈的設計。北汽未來的營銷公司,一定是一個服務公司,未來的某一天的時候,他們會把營銷公司改變為服務公司。
以下是張勇在論壇的演講實錄:
謝謝主辦單位提供這樣一個機會給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匯報的名字是產業體系的建設和規劃,應該說從2014年的3月份開始,我們北汽新能源籌建公司,5月8日成立了這樣一個城市掛牌的公司,到現在為止今天已經得到了正式的簽訂合同的定單將近7000臺,實際數字是6985臺,北京市5100臺,外地城市接近2000,其中7000臺里面今年能夠交車的,我們的產能極其有限,今年是5100臺上牌,其中私人市場占了2800臺。
我說這個數字是什么意思呢,第一,純電動汽車只能在公共領域推廣,這個觀點我認為是不成立的,只要產品足夠的有競爭力,在私人市場也可以打開局面。第二,我們現在不需要在座的專家和業內人士給某一個技術路線下一個定論,讓市場來選擇,純電動好還是插電式混動好,實際是沒有必要的。換句話說豪華車市場,奧迪以上市場的規模在中國2000多萬輛也是微乎其微的市場,但是我們說豪華市場就不應該做嗎?有一些觀點我覺得很奇怪。這是我在會議之前給大家交換一個個人的看法。
北汽發展新能源汽車從我們徐和誼董事長開始,他認為這是一個產業的機會,12月16日兩款車上市,董事長接受作者采訪的時候,他的觀點代表了集團的觀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產業的機會,或者說是唯一的機會。從北汽集團內部來講,作為戰略業務來考慮,各種資源的投入是很多的。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不僅是一個制造業,是一個生態鏈,更是一個服務業。更加需要關注用戶的體驗和互聯網思維,我們想中國做燃油車這樣的一些方法,策略和模式做新能源汽車會發現永遠會走在別人的后面,因為我們已經和世界級的先進企業差別蠻大的,我們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新能源汽車領域是一個藍海,是一個空白,完全的可以走一些不同的路徑。
第一,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一個制造業+服務業的體系,消費者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制造一些比較便捷使用的,放心使用的環境,我們在產品的生命周期的觸點服務體系進行了一些設計,包括正在籌建的全球不敢說,全國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客戶的服務中心,應該在明年上半年就做起來了。從客戶的關注,了解,咨詢,體驗,一直到最后的售后服務和增值服務,進行了全系列的產業鏈的設計,在我們未來的營銷公司,一定是一個服務公司,未來的某一天的時候,我們會把營銷公司改變為服務公司。
第二,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想做好,需要更加關注用戶體驗,要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在北京從6月5日開始,做了“衛藍先鋒”的行動,8約束啟動了全國范圍內的1元體驗的行動,目前接近30萬人次的,實際是相當于免費的體驗,1塊錢一天,全國11城市投放的車輛不多,因為今年的產能有限,投了400來臺車,有接近30萬人次的體驗,消費者愿意體驗這種新的方式,讓消費者關注和了解新能源電動車,不僅是為北汽做宣傳,更是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國的電動車行業進行推廣。我們發動短信,微信,電話咨詢的時候我們告訴他們我們在國內現在可以選擇的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有哪一些,把產品的性能和參數告訴消費者。我們在30萬人次的體驗中,現在經過了我們的介紹,最終能不能購買我不知道,接近800來個用戶,最終宣傳了其他的品牌購買了車輛。我認為我們做得值,現在學習更多的企業來參與,做一些消費者的教育工作。包括呼吁在座的媒體,不要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潑更多的冷水,現在看到很多的媒體,包括網絡媒體,確確實實存在著這些問題,但是我們要更多的看到進步和發展,不能現在拿一個一兩歲的孩子和30歲的壯漢比體格,比體能。
我們對產業的理解進行了這樣的設計,輕資產和資源整合,我們更加關注產品的研發,產品的營銷和服務,在中間的生產制造環節現在有一些體系內的,北汽集團內部的一些工廠,我們可以實現一些代工,未來的設計模式是高端車,可能會新起一個品牌,也許是和特斯拉的金俊女士剛才提到的這種車一樣的,這種檔次競爭的是一個全新的品牌,這個車輛未來一定初步選擇是在江蘇的常州,要做一個高端車的生產基地。
在北汽股份,借用北汽標識的產品,完全可以實現兄弟企業的產品資源的整合利用,往下一些作為一些小一點的車,我們定義小一點的車不是價格便宜,我們一定不會做價格像現在一些企業做的那種車,我們做的是精品小車的概念,也許會在北京的工廠生產,也許會在山東的工廠生產。也就是說我們未來的產能規劃在2020年二三十萬輛,也許新能源汽車股份公司自己制造的就是10萬,剩下的10萬是交給兄弟企業來做。
資源整合方面不排除和社會,全球范圍內的先進企業合資合作,目前也是這樣做的,第一個是在電池電機方面和國外的一些比較好的先進企業,比如韓國的SK集團,合資生產電池,目前已經投產,今年有八九百臺車已經投入運營。第二和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合資生產的驅動電機,合資公司已經成立了,工廠和產能,產品的規劃在緊鑼密鼓的推進。在美國硅谷有一家公司,我們是作為第一大股東,借用全球的研發資源,對我們的產品技術,質量和產品的品牌方面做更多的優化和提升。
這是產業鏈的上游,產業鏈的下游和中國目前排名第二的龐大集團成立了京津冀地區公司,擴展京津冀地區的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目前看渠道的發展,市場的推廣,以及售后服務還是比較理想的。我們還在和分時租賃領域和富士康成立租賃公司,昨天已經在科技部掛牌,在私人領域正在布局,先在北京,未來在杭州,上海,明年分時租賃會做到5000輛甚至是更多一些。
充電服務領域城市成立了充電事業部,現在營銷公司下面,我們將在2015年是大規模的進入工況服務領域的充電設施建設。我們歡迎社會各界有資源,有能力的企業,有意愿,有志向開拓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特別是售后服務領域的,價值鏈下游的企業與我們一起開拓最藍海的這塊,也就是充電設施建設難的問題。12月16日EV200電動車發布的現場,在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十城市同時開展了體驗中心的運營,在所有的趁勢,凡是進入市場的區域,都為消費者免費的提供充電服務的設施和建設,我來給你建,給你協調物業,你沒有車位我找一個車位來充電。新能源汽車銷售不僅是賣一輛車,是提供一個解決方案,一個綠色出行的解決方案。使消費者使用其他沒有顧慮,我想通過這一系列的市場推廣和售后服務的充電設施的解決方案一系列的措施,我們會在明年,乃至后年取得更多的一些成績,希望能夠做得更好一些。
最后,我給大家報告一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真的是剛剛開始,比較稚嫩,實際業務拓展的過程中真的是非常的艱難,有的時候覺得頭破血流,感覺做得很吃力,比燃油車吃力太多了,賣一輛車要和物業公司,電網公司溝通,要和消費者做很多的解釋工作,和后臺,橫向的縱向的部門都要進行溝通。但是雖然難,我們一定會花更大的力氣把這個事情做好。我認為需要各級政府和行業內的各個企業做好這塊藍海市場。現在還是一個比較稚嫩的產業,需要大家共同的呵護,培育,謝謝大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楊世明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3637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