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國網合肥供電公司(下稱合肥電網)發布收取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的通知,自2015年3月1日起,對在合肥電網所屬充電樁上充電的電動汽車收取充電服務費,每度電收取1.7元。該通知顯示,收費標準按照合肥市物價局文件執行。這一價格正好達到物價局規定“不超過1.7元”的上限。
目前承擔合肥充電樁建設的主要有合肥電網與普天新能源,其中合肥電網主要建設交流慢充樁,充電點和充電樁均占多數,普天新能源建設的全部是直流快充樁。合肥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9000輛,在合肥電網的收費標準發布后,即遭到新能源車企和消費者的質疑,過高的充電服務費將影響電動汽車使用的成本優勢。
合肥電網的充電樁
有專家認為,充電服務費標準應分“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兩種不同價格,而合肥市物價局出臺的收費標準并未作出區分。快充設備投入成本大,高達十幾萬元。而慢充設備成本僅在幾千元間。以一個2000元的慢充樁為例,每充一度電收取1.7元服務費,一天充30度則能收取51元,扣除占地、維護等費用,約半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該專家還了解到,計劃在合肥建充電樁的特銳德公司每度電收取服務費將在1元以下。如此看來,合肥電網收取的充電服務費確實過高。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合肥電網設定“最高標準”的充電服務費,將不會是個別現象。國家電網是目前最大的充電樁建設運營商,一旦在全國普遍實施較高的充電服務費標準,將打擊消費者購買和使用電動汽車的積極性。“一方面需要有利益機制來吸引第三方投入充電運營,但合肥電網屬于國有企業,過早追求利益最大化不符合中央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指導意見。另外應該盡快引入更多的充電運營商,形成競爭后才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合肥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按照每度1.7元的充電服務費收取確實也不算低,因為有些交流慢充樁的建設成本并不算太高,這樣收費會讓新能源汽車的低成本使用的優勢沒那么明顯。不過,這一定價并沒有超過合肥市物價局制定的充電服務費上限,具體定價多少也是企業的市場行為,政府方面并沒有權力干涉。
這位負責人認為,其實這么定價也并非就會阻礙新能源汽車推廣,現在新能源汽車缺的是充電樁,但車廠現在又不愿自己建充電樁,充電服務費高了,建充電樁有利可圖了,各路社會資本才會進入充電設施建設領域。最后充電樁多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也會變得更容易。而且未來進入合肥充電樁市場的企業也不只是國網一家,參與競爭的企業多了,各自給出各自的價格,誰的性價比更高誰就能占到更大的市場份額,若果定價不合理,未來企業自然也會降下來。現在的政府的工作不能去限制充電服務費的價格,而是要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各路社會資本都能夠進入到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領域來。如果只是號召企業來做充電樁,又不能讓企業看到盈利前景,資本是沒有動力參與進來的。
合肥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為5720輛,截至2014年9月,合肥已完成4145輛,以72%的完成進度居全國第一。當地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度較高,充電樁建設、推廣模式探索均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合肥電網“反差”地設置最高上限的充電服務價格,也引發不解。據了解,已有企業和消費者向電網公司、物價局等相關單位咨詢,希望調整服務費價格。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楊世明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3750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