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比亞迪將會在4月20日的上海車展上,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其中“唐”“宋”“元”等3款插電混動SUV將首次聯袂亮相。筆者根據獨家拍攝到的這組比亞迪“元”的諜照判讀,這款前驅混動車可能以極為誘人的價格出現在中國SUV市場。
這是2015年1月早些時候,比亞迪發布“元”的官方設想圖。前發動機艙進氣格柵的亮飾條以及略微上揚的燈眉與S7相似。
或許,這張“元”的猜想圖將會更接近實車。
當時,官方還公布“元”的整車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320/1765/1650mm,軸距為2520mm);動力組成(編號為473的1.5升排量自然進氣發動機+雙離合變速器+電動機);驅動模式(全時電四驅);續航里程(50-70公里)等關鍵信息。
[page]
就筆者獲悉關于“元”的信息來看,這個小型平臺將搭載3種動力、2種驅動架構。
在筆者拍攝這臺白色“元”的同時,還停放著一臺藍色車型。通過分析白色“元”的前部組件可分析出,這款搭載1.5自然進氣動力的傳統車并非插電混動版。那么“元”將會采用何種動力呢?通過一些渠道獲悉,筆者接觸到的這2臺“元”都是2014年進行試制的。傳統版本采用的編號為473的1.5排量自然進氣反置式動力,匹配5前速手動變速器。另一臺藍色混動版,搭載的是1.5發動機+電動機(80kw)+電池組件,匹配6前速干式雙離合變速器。
上圖是2015年3月份爆出的速銳EV動力總成特寫。相信傳統版、插電混動版“元”上市后,純電版“元”也將會伺機而發,其動力系統將基于速銳EV車型。
上圖是比亞迪小型MPV“商”的動力艙特寫,這套1.5自然進氣發動機+電動機(80kw)的黃金動力總成,不僅會搭載到“商”和“宋”上,也將會是比亞迪力推的混動版“元”上。
傳統版“元”的外后視鏡帶有輔助轉向燈。
比亞迪工作人員正在對“元”的電控系統以及發動機多種氣候條件下工作狀態進行測試。正如筆者前文提到測試中“元”的外觀,內飾也將具備自G5、S7、“唐”開始的家族化特征。從上圖來看,比亞迪十五事業部生產的多功能方向盤將會是“元”的標配。
在副駕駛一側的儀表臺張貼著一張表明車輛信息的紙張。出于某種原因,筆者不得不將其標注的信息處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款測試中的“元”,就是搭載傳動動力的入門款。
[page]
上圖是傳統版“元”的后懸架特寫。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架+螺旋彈簧結構,成本低廉可靠耐用,對于小型前驅SUV而言是足夠了。
“元”的燃油箱位于車身中部,排氣管尾段橫向布置在車身后地板下,后輪制動系統為鼓式。這樣的結構不像比亞迪“唐”那樣布置后驅電機和傳動半軸。參照匹配超級電4驅系統的“唐”和“宋”的后懸架結構,搭載4驅系統的“元”后懸架肯定會進化成獨立懸架,以便容納后電機和傳動系統。傳統動版、混動版和電動版的前驅型“元”為了節省成本仍然會使用扭力梁式后懸架。
上圖是“宋”的后懸架特寫。采用帶有副車架和雙A臂的獨立懸架,后副車架的預留空位可以加裝小型軸間電機。
上圖是“唐”的后懸架特寫。后副車架、多連桿、鎂鋁合金擺臂,意味著成本的提升。
雖然,筆者拍攝的這款“元”是搭載傳統動力、前輪驅動的入門型,而混動版“元”諸多參數并沒有直接獲取。但是通過一些瑣碎片段重組,或許可以確定“元”系列的各車型的狀態。
上圖是比亞迪部門溝通會中流出的,由工程院制作的“元”的參數圖表。
上圖是比亞迪中型混動SUV“宋”的諜照。請注意其D柱以及后側圍的處理方式。
筆者有話說:
從2014年至2015年,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動作看,利用“單一平臺,多款動力”的研發模式,最小成本推出針對不同市場的車型。“元”主打小型SUV市場,“宋”在緊湊SUV市場與合資品牌搶奪銷量,“唐”的強悍實力樹立業界標桿。通過這一連串的組合拳,比亞迪將利用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優勢,在電動車私人市場普及力度停滯的時期,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以及客戶基數,為日后電動車大范圍普及預熱。
備注:以上筆者所提及的各項數據,各項技術模式,均為筆者自行推測自行撰寫,最終數據和整車參數均已比亞迪官方資料為準。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列寧格勒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3801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