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中國百姓第一次大規模購買汽車的時候,是奧拓、夏利與小面流行的1990年代中期。那時候并先富起來的人已經開上了“皇冠”或“公爵”。合資車廠的夏利與奧拓售價十萬元,是家庭第一臺車最佳選擇。慢慢的,捷達、桑塔納和富康等老三樣的售價不斷走低,也成為家用車的主力。進入了2000年,伴隨著國產自主品牌奇瑞、吉利、比亞迪等車廠的閃亮登場。購買家用車的門檻兒被進一步拉低。售價10萬元的奇瑞風云、9.98萬元的比亞迪F3(豪華版)將捷達和富康殺得丟盔棄甲。2012年至2014年,國產品牌已經成為中國車市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現在,自主品牌車型的售價也不再局限于5萬-10萬區間,長城H6系列售價從7萬元至16萬元;比亞迪S7售價從11萬元至15萬元。這似乎預示著自主品牌有意將產品延伸至20萬元區間,向合資品牌發動強有力的挑戰。但是,長城H8(售價20.18-25.68萬元)因為核心技術被外方控制,而導致兩次上市未遂。媒體與終端客戶似乎都認為,自主車廠挑戰20萬區間將會失敗。長城大型SUV車型H9(售價21.98-27.28萬元),自2014年11月強力上市至2015年5月的總銷量近5000余臺。看似很好的銷售趨勢,到2015年6月則下跌至800余臺。與此同時,比亞迪混動唐,因為搭載了混動平臺+超級電四驅系統,被市場所關注。唐的售價(扣除補貼后)從21萬至23萬不等(不談極速款)。長城H9與比亞迪唐,這兩家中國最具爭議、走著完全不同路線的自主品牌的高端SUV,將有著怎樣的市場表現呢?筆者嘗試著從長城H9和比亞迪唐的技術與市場深入分析。
1、外觀比對
長城H9:
因為長城H9定位于越野車,方方正正、高高大大的威猛外觀,已然將潛在客戶(包括筆者)“震”了一溜夠。不可否認,長城從H5開始,外觀和內飾的設計已然超越了同時期大多數國產車。長城H9的3幅面橫格柵與略微上挑的前組合燈,已經構成了哈弗家族性的外觀主特征。換句話說,H9的外觀符合大多數國人對硬派越野車的審美標準。H9的長寬高分別為4856*1926*1900mm、軸距2800mm,無疑寬大的車身尺寸更讓H9被國人所接納。
比亞迪唐:
援引比亞迪技術負責人的話:“S6DM(唐)的項目開始于2008年,經過7年的準備套用了S6的外觀。”很顯然,唐的外觀源于S6,與S7(傳統動力SUV)車身數據幾乎完全一樣。在筆者看來,唐的外觀就是S6的升級之后的再升級,只不過堆砌了太多鍍鉻亮飾條,這樣的“提升”簡直就是失敗。或許圓潤的外形處理更符合唐都市SUV的定位,但是擁有無比強悍的內在性能,卻用一款拉皮后的老外觀來烘托,實在難以理解。唐的長寬高分別為4815*1855*1720mm、軸距2720mm,中規中矩的尺寸對于5座SUV而言空間上的優勢較為明顯。
外觀比對,長層H9毫無懸念的勝出比亞迪唐。
2、內飾與配置比對
長城H9:
在售價20萬元以上的國產車型中,H9的內飾已經做到了細膩和精湛。國人最為重視的“軟內飾”毫無疑問的出現在H9上。大屏幕、自動空調、真皮座椅、倒車雷達影像、差不多能夠想到的配置都被弄了上來。
比亞迪唐:
唐的內飾風格與整車外觀有著一定延續性,“圓潤”的外觀與“弧度”的內飾,大量使用的弧線而避免生硬的直線出現。從做工和用料看,唐算得上是比亞迪有史來最精湛的車型。配置上更是涵蓋了10寸大屏幕、自動空調、PM2.5等配置,并首次安裝了全景天窗。
內飾和配置的對比,H9與唐幾乎不分上下,如果說全景天窗算是加分選項,那么唐或許會稍許勝出。
3、動力比對
長城H9:
H9匹配的是一臺2.0T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60kW,最大扭矩324N.m,采用由ZF提供6前速手自一體變速器。根據前段時間有媒體在“環塔”賽事中對H9的評測分析看:在鋪裝路面上這臺發動機和變速器匹配的不錯,啟動柔和、加速較為有力。在高速行駛中,燃油消耗的水平可以保持在10L/百公里左右。從實際用戶使用中,H9的燃油消耗水平并非很理想,在市區行駛油耗徘徊在13-14L/百公里,急加速時扭矩的釋放并非線性,因整車自重在2.0噸左右,用一臺直列4缸2.0T發動機牽引,實在有些“小馬拉大車”的感覺。
那臺ZF提供的6前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對H9而言,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之前那段針對H9的測試視頻放出后,H9變速器在下坡時不降擋反而升擋的描述,讓長城汽車極為被動。甚至長城公開發表聲明說,要對變速器軟件進行升級。雖然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變速器軟件問題,可一時間又給長城在自主研發層面的不足,撒了一把鹽。
比亞迪唐:
因為是油電混合車,唐的動力由1臺2.0T發動機+2臺汽油機+1套電池組件+1臺6前速濕式雙離合變速器構成。最大輸出功率371kW、輸出扭矩為820N.m。汽油機和電動機同時做工,因此導致唐所具有的這種“變態”輸出效能。也正是因為這種前汽油機+電動機,后電動機的布局,使得唐具備打破傳統機械或電子四驅模式的全新驅動模式。難能可貴的是,唐在混動模式下可以爆發更強大的動力輸出;在電動模式下超級電四驅效能更具優勢。在之前筆者的1200公里長距離測試中,唐的高速油耗在10L/百公里,很遺憾在市區行駛的油耗并沒有測試,但是采用油電混動模式甚至純電動模式行駛,油耗將會遠遠低于長城H9。唐以純電模式運行,最大續航里程為80公里,但考慮到2.2噸的自重、走走停停的狀態,市內綜合純電續航里程或在60公里左右。
與長城H9完全不同的是,唐的核心總成(汽油機、電動機、電池、變速器和控制系統)全部自行研發自行制造,因為是混動車,汽油機、電動機聯合驅動變速器、以及汽油機或電動機單獨驅動變速器,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存在著較大技術難度,尤其是控制策略更需要時間積累。這對比亞迪的技術堆積和經驗儲備無疑是極大的挑戰。
在動力和傳動對比中,長城H9全面輸給比亞迪唐。在消費層面,H9的動力弱是不爭的事實,變速器軟件通過更新會獲得更佳的安全性,這點筆者并不完全認同。可是長城自主生產的發動機與進口的變速器,在重新調校匹配上會因為供應商獨大與長城組裝廠扯皮。ZF為適應H9整體調教而修改系統軟件?還是H9為了變速器特性重新匹配自己動力曲線甚至整車風格?那么比亞迪唐,無論是硬件兼容性還是軟件策略的修改,只要是符合嚴謹的科學發展規律,通過王傳福在辦公室的幾分鐘協調會議即可解決,發動機適應變速器還是電動機向整車妥協的問題。比亞迪唐對長城H9的動力和傳動優勢明顯。
4、懸架與四驅比對
長城H9:
長城的前懸架為雙A臂+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懸架為多連桿+整體橋式非獨立架構。縱觀H9的懸架特征,與豐田普拉多有著密切關系。當然,早先長城的皮卡和SUV系列車型都是靠逆向仿制豐田海拉克斯以及3400等車起家。而這種前獨立懸架、后整體橋式架構,也是現在大型豪華SUV/越野車經常使用,長城H9拿來使用太正常不過。相對老款豐田3400后懸架薄弱的止推桿,H9則改用更為強壯控制臂來解決高速車身側傾和過彎重心偏移的問題。這說明長城已經將豐田底盤技術“吃”較為細膩了。在“繼承”的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改進。這點成績不容置疑!
H9的四驅系統與早期的H5、H6和H8一樣都采用有博格華納提供的分動器以及后耦合器。相對四驅效能而言,H6最低(自適應式多片式離合器)、H5其次(電控分動器、帶有4H、4L和2H調節能力)、H8更智能(電動分動器,但是通過前后驅動橋輪速差來達到接通前驅動橋目的)。而H9的四驅系統通過布置2套多片式離合器(中央、后差速器),來達到“鎖死”后驅動橋、保持前后輪速差在極端工況下縮小甚至一致的狀態。在動力輸出不足的前提下,用分動器與2臺多片離合器來彌補四驅效能的不足。長城這么做也是出于無奈而非討巧。在日常行駛中,H9可以用AUTO擋降低駕駛員駕駛技術的要求。在非鋪裝路面,如果長時間在四驅狀態形式,2臺多片離合器因承受的扭矩而發熱,進而導致“鎖死”效能降低。這也是采用非“硬鏈接”的四驅車的最大缺陷。或者將H9歸為高端SUV而非越野車更合適。
比亞迪唐:
事實上,比亞迪唐的原型車,S6的懸架以及整車尺寸都來自豐田凌志RX350系列。前框型副車架+麥弗遜獨立架構;后多連桿+副車架的架構,使得S6的底盤只要不改動就會不會有什么不足。唐的前懸架與S6、S7一樣,但是后懸架為了容納后驅動電動機和傳動半軸,做了徹底改進。如上圖所示,后驅動電機被“懸置”在后副車架下方,拖曳臂、下拉臂進化為鎂鋁合金材質,后穩定桿和后控制臂也進行了相應的加粗設定。尤其是整套懸架各拉桿擺臂的膠套與球頭在材質上徹底革新。無疑,唐的懸架設定,標志著比亞迪的整車調教取得了上臺階式的提升。
四驅效能:比亞迪唐匹配的超級電四驅系統擁有較傳統機械四驅、電子四驅更迅速地調節能力,只用20ms即可完成前后驅動橋間的扭矩調節。后驅動電機內還集成了伊頓差速鎖,在后兩輪出現輪速差的時候可以自動剛性鎖定。4種全地形反饋模式的引入,為唐在普通、沙地、雨雪和泥地狀態,下預設了更具傾向性的動力與前后驅動橋間的扭矩分配比例。通過筆者前段時間在阿拉善、庫不齊沙漠評測看,標準設定狀態的唐在沙漠中的表現,不次于重度改裝的短軸距牧馬人和普拉多。
在懸架比對中,H9要強于唐,傳統且沒有太多亮點的結構,是長城多年積累使用并改進的結果。但是沒有亮點不代表就是失敗,反而對于H9這種越野車,結實且足夠強大的結構要比先進和探索性的改進更務實。唐的前懸架為轎車架構,后懸架雖然引入了美鋁合金結構,在保證強度與輕量化上改進頗多。但新上市的車型,需要時間和市場來考驗。不能不說的是鎂鋁合金的懸架在重量上具備較大優勢,但是也存在不少因為強度不夠而出問題的事例。
懸架比對中耐操且穩定的H9,優于先進但沒有市場考驗的唐。在四驅比對中,H9的傳統機械電子式四驅,與唐的超級電四驅系統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無論鎖死效能、接通時間和扭矩分配長城H9完全落敗于比亞迪唐。
筆者有話說:其實筆者在選定長城H9和比亞迪唐對比的時候,有朋友就說過這么比較不合適。為什么?因為H9是定位于硬派越野車;唐是都市用SUV;兩個類型的車在性能側重點和結構完全不在一個交集上。但是筆者依然用這兩款車進行對比,為什么?因為長城與比亞迪都是自主車廠中具備相當實力的對手。長城要靠H8、H9來拉高自己品牌向20萬區間車型沖擊,挑戰合資車廠市場;比亞迪要靠唐來創立混動(新能源)車的技術標桿,要給后續的宋、元、商等車型提供強有力的市場口碑。但是比對之后才發現,H9的強項在于越野通過性,除了接近角和離去角以及懸架車身結構強于比亞迪唐,在動力和四驅效能上完全不如定位于都市SUV承載式車身結構的唐。
H9的定位清晰,就是沖擊20萬元以上合資車廠的市場。其競標車型鎖定在國產三菱勁暢以及2.7普拉多。勁暢搭載的2.4發動機以及閹割后四驅效能與H9有一拼。2.7普拉多雖然售價高于H9但是在整車架構和性價比上可以讓H9有機會分割其市場份額。
唐的定位其實很模糊,扣除補貼后售價21萬元至24萬元,作為國產混動(新能源)車售價過高,但是如果借助各地推行的傳統車輛限購政策,利用購買混動車免費獲得牌照的政策,將會獲得一部分有經濟實力的剛需群體的接納。作為SUV,唐在動力上幾乎可以滅掉售價在百十萬以上的進口SUV車型。但是中國制造、自主品牌的標簽,使得唐不會被30萬-50萬區間市場所接納。在做工質量上唐與高端SUV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盡管比亞迪秦的熱銷始終不斷,唐的全國發售正在進行中,可是如果用唐作為走量的車型,筆者并不看好。如果比亞迪堅定用唐來作為技術標桿,用在全國范圍主要城市免費獲得牌照政策,扣除補貼后售價在17萬-19萬的宋、扣除補貼后售價在13-16萬的元來搶占新能源車市場。那么唐的出現就有著深刻意義了。
不論如何,長城H9的市場與比亞迪唐的市場幾乎沒有重疊的可能,兩家中國最重要的自主品牌利用自己的優勢,挑戰合資車廠獨家占領的20萬元區間的市場,這種勇氣值得肯定。但是在此過程中,也要看到長城H9因為缺乏長期技術研發的投入,車身主要部件都是進口或外協加工其性價比和附加值極低。唐的整車技術含量已經是2年內國產車廠不可逾越的一道坎兒,可是比亞迪在市場營銷不及長城,在整車外形設計仍然需要加速提升。
希望這兩家車廠以及越來越多的國產車廠都能利用自己的優勢,盡快提升產品質量與附加值,用自己的硬實力與霸占中高端市場的合資品牌競爭。當然,最終受益的必然是消費者,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整體水平也會有所提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列寧格勒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3915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