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一輛懂你的智能電動車,如約與我們見面了。3月9日,智車優行在北京751Dpark舉行了以“初心?出新”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不僅展示了其在互聯網造車進程中的重大階段性成果,那輛誓言要“懂”你的智能電動車的“功能造型”樣車。新車的品牌名稱也正式揭曉,奇點(ji dian)汽車。
不忘初心,智車優行是誠意造車
面對一波又一波的互聯網造車潮,人們都快要分不清哪一家是真要造車哪一家是假要造車了。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智車優行通過發布會在展示“功能造型”樣車的同時,也希望向外界樹立“誠意造車”的形象。
“萬物互聯時代下,汽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TA還應當承載起智能移動終端的功能,不僅連接一切,還能不斷成長。自成立伊始,智車優行就旨在造一輛懂你的智能電動汽車,為用戶提供極致的出行體驗,讓每次出行都成為美好記憶。”在發布會上,智車優行CEO沈海寅回顧了智車優行造車的初心。
智車優行CEO沈海寅
從2014年12月算起,這家互聯網造車公司剛剛走過1年多的時間。從奇虎360副總裁到智車優行天使投資人、聯合創始人兼CEO,沈海寅要用互聯網思維造出一輛中國的特斯拉,要成為汽車界的小米。據他介紹,在過去的2015年里他們先后歷經了,找錢、找代工廠、完成量產級別的車載智能系統、完成第一代智能電動車產品的品牌定義,以及整車設計及工程落地。
2016年,沈海寅和他的團隊開始踐行諾言,給我們曬出點“干貨”了。實際上,智車優行并不是最早的一家“蹦”出來要造車的互聯網公司,但如今看來,在這場轟轟烈烈的互聯網造車潮中,它卻是率先拿出“工程樣車”的一位選手。
奇點汽車,當選為新車品牌名稱
作為互聯網造車潮中,首個開上發布會舞臺的智能電動汽車,智車優行在發布會上揭曉了其新車品牌名稱——奇點汽車。沈海寅介紹,關于新車品牌的命名,此前他們已經在網絡上舉行了“百萬股權”名稱征集活動。截止到昨天,經過近萬人的投稿和兩萬多人的投票,奇點汽車這個名稱獲得的票數最多。在其當選為智車優行智能電動車的預備品牌名稱的同時,也已經進入商標注冊受理階段。
奇點(ji dian)汽車
奇點,是的,讀JI點,既新潮又邪惡。按照沈海寅在發布會現場對奇點汽車的幾點含義的解釋,“奇點”是一個多義詞。智車優行取天體物理學概念里(ji dian)的發音,認為奇點本身正展現了智能電動車本身顛覆性新價值;同時,與智能汽車融合機械與智能的特性相吻合;最后,奇點也預示著智能駕駛和物聯網的無限可能性。
車廠代工,2017年小批量生產
互聯網公司造車,一沒汽車生產資質,二沒工廠產線,怎么造?對于這個問題,沈海寅此前就公開談到過。在他看來,智車優行將打造一套卓越的電動汽車智能系統視為自身發展的最核心的競爭力,提倡的是“輕資產”理念。因此,智能電動汽車的外形設計、搭載的智能系統,以及三電技術的聯合開發是智車優行所要重點做的。至于車輛的生產,則會通過找主機廠進行代工。
“能透露一下奇點汽車將由哪家主機廠進行代工生產嗎?”對于第一電動網作者的好奇,沈海寅并沒有給出直接答案。但他首先強調,與一些互聯網造車企業選擇在國外進行生產不同,智車優行的智能電動車是在國內生產。與此同時他也表示:“我們已經與國內一家已上市的主流車企達成了合作意向,等到時機合適將由雙方共同宣布。”另據其透露,奇點汽車會在2017年的第四季度正式小批量生產,生產規模在數千輛左右。
集成創新,門檻其實并不低
盡管是通過代工的形式造車,但沈海寅并不認為這種模式意味著低門檻。就智車優行而言,他認為應該對供應鏈體系中的各個供應商資源及產品的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集成式創新”。
對于這一點,沈海寅談到“創新的方式有多種包括技術性創新和集成式創新”。他以手機為例,認為iPhone實際上更多的也是在集成式創新方面做的比較好,而相應的在安桌手機陣營里也一樣。當前市面上,很多手機在硬件配置上相差無幾,但集成的好就做成了小米、錘子這樣的品牌,反之就成了所謂的山寨機。
而當作者問及智車優行在資源整合與集成創新上,相比于競爭對手們有何獨到之處時,沈海寅提到了“對用戶的洞察力”。他以自己在日本工作生活多年的經歷,給我們分享了日本在對細節和人性化設計方面的綜合實力。譬如,以安全套為例,他講到在日本光這么一件小小的物品,設計師都能根據不同個體間的差別設計出幾百種差異化的產品。
此外,據沈海寅介紹在開放共贏的合作機制下,智車優行戰略投資了日本的電動超跑公司GLM。其將在基于后者成熟的三電技術基礎上,聯合供應商伙伴共同研發出整套的三電系統。除此之外,智車優行還將聯合TI、QNX、LG、地平線機器人技術、思必馳科技等一大批國內外優秀的供應商,通過參股、利益共享等合作方式展開共同研發,進而加速推進智能電動車的研發和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布會上并沒透露任何一項車輛的性能參數和尺寸參數。除了常規的長寬高及軸距等“三圍”尺寸外,作者們對其諸如續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百公里制動等關鍵性能指標也頗為好奇。對此,沈海寅解釋道:“參數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想強調和向外界傳遞的是車輛的良好用戶體驗。”不僅如此,本次發布會中不去談論各項參數正是出于務實的考慮。“百米加速、續航里程、風阻多少,需要等實際量產車出來之后才能最終確認,而不是通過計算機仿真得出一個數據。”沈海寅如是對作者們說。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劉志鵬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252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