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目錄
2016年中,新能源汽車業者熱切關注的,是第四批動力電池目錄(即符合《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第四批企業)。筆者獲悉,第四批目錄已經審查通過,即將發布。
關注焦點在外資、合資動力電池企業能否進入業內所說的這一“白名單”。在動力電池強推目錄制之前,外資動力電池正在起勢,松下、三星、LG化學等在華建廠出貨,收獲了巨額訂單。此前已經公布的前三批目錄中,并無真正的外資企業(為什么要說“真正”?因為有海外避稅公司控股的國內企業)。
目錄制的實施,以及此前三元電池暫停用于新能源客車,不能不說有“攘外”之實。
“攘外”可不可以?好不好?其他行業早已討論過。手機行業不曾“攘外”,如今華為、小米等諸多中國企業一樣領先。汽車產業不許獨資,只可合資,但多數利潤仍然被外資企業通過合資公司賺去。
有民營動力電池企業高層說,我們不懼P公司S公司L公司,公平競爭就行,還希望政策可預期——有志氣,對政府要求也不高,好企業家。
新能源汽車
汽車是大產值的經濟部門,以新能源做動力,更添環保和科技元素,因此成為各國經濟競爭的熱點賽場。主要大國都以特殊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但是政策武器不一:中國以補貼為主,美國以退稅和零排放車積分交易為主。
財政資金的注入,改變了游戲規則:原本得用戶者得天下,此時靠近權力者得天下。拿“地補”的吃相較難看,至少“國補”的爭奪還掛著文明的假面。
為了長期收益而給短期激勵,但短期行為又傷害了長期投入者——施政陷入兩難,這或許是中央政策實際停擺半年的唯一合理理由。
中國經濟
從上個世紀到這個世紀,沒有什么比經濟發展更讓中國人更自豪的了。
然而,中國人真的這么在乎經濟增長嗎?由于技術的進步和應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人們,因千年專制、農耕社會而烙下勤儉基因的人們,他們的產出,夠不夠讓大家都過上體面的生活?
毫無疑問,如果分配更為合理的話。
“新常態”破除了“保八”神話,下一步,“經濟發展”的神話也應破除。中國社會要走出發展經濟的“單向街”,走向含義豐富得多的現代文明。
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新能源汽車如一塊試金石,試出以下問題:
我們這代人仍不能清晰定位政府的職能。比如,財政資金可以用于扶持新興產業嗎?如果要用,應該如何保證公平和高效?
我們這代人仍不知道如何做個國際公民。享受開放之利,拒絕開放之責——是大智慧還是小聰明?
我們這代人仍無法參與公共決策。僅就新能源汽車行業內而言,政策制定偶有政商良性互動的案例,更多時候因“頂層設計”而大搖大擺。至于更大群體——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往往沒有發言權。
尋找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臥底新能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395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