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是從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和汽車共享談起,這四個方面哪個能顛覆現有汽車呢?具體到一個方面都是有片面性的。而貫穿這四個方面有一主線,就是未來之車的外型創新設計。電動化給了我們設計的空間,智能化是我們設計的方向,輕量化是我們設計得以實現的基礎,汽車共享給了我們在車生活中要設計的元素。
汽車已走過百年,它的外觀有多次改變,但基本外觀是一脈相承的,前面是發動機蓋后面是行李箱,中間是高起的車廂,整體是向上的弓形,這種外觀使汽車高速行駛有很大的上升力。向前的動力只能靠更快的轉速來求得摩擦力,制動距離變大,汽車的穩定性變差。為降低風阻系數,只能靠降低車身高度。汽車的這種外觀是由以燃油發動機作為動力系統所決定的。它所產生的弊端,我們應從根本上去改變它。電動化就給了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拋棄發動機動力系統,拋棄現在汽車的基本外觀。用性能可靠,并可隨處安裝的電機作為動力系統。電動化給了我們無限的聯想空間,讓我們大膽的去設計未來之車的外型。
汽車的智能化有兩層含義,第一是大家都在找的車聯網的“魂”,和智能駕駛系統。我叫它汽車的軟件系統。我們已經入互聯網時代,把車作為互聯移動終端,大家都在合力去做。我們的長遠目標是智能駕駛,像ABS、ESP,效果不錯,拯救了無數生命。而高級智能駕駛像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我們還需要勇氣和信心去接受。第二是未來之車車身結構的智能化,我叫它硬件系統。按現在的汽車結構它包括底盤和外觀,是未來車的外型,也就是大家常問的未來車會長什么樣?這是由未來車外型要實現的功能來決定的。先說高級智能駕駛,大家都在軟件上找出路,,而現在的汽車給力嗎?具體說制動系統,當車速到100km/h制動距離就達到四十幾米,未來車的外型一切都考慮到能輔助剎車,讓制動距離少幾米,十幾米,車的自動駕駛就能提前被大家接受。現在汽車配備ESP安全系統是通過控制車輪來防止汽車側翻。未來車外型設計就應設計好防側翻。像減速,防側翻,鳥類在這方面的技巧就值得我們去模仿。鷹早已是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力學的滿分學員,鷹抿翅俯沖速度每小時二百多公里,它可不減速作盤旋,瞬間利用身體把速度激速降下來。未來車也要仿鷹抿翅俯沖的造型。使未來車隨不同速度和轉向外型也相應的整體調整。使智能化的未來之車更安全、更節能。
今年六月份,第一電動網舉辦輕量化進入汽車電動化的新考場沙龍,中航復合材料李總對輕量化材料,像復合材料,鋁合金,鎂合金的運用情況做了分析,飛機已經大量的運用這些輕量化材料,性能和效果都很好。現在汽車上為什么用的不多,問題不在材料和工藝,主要是沒有原創設計。我們在設計未來車的外型時要以輕量化材料為基礎,來實現創新外型的一切功能。輕量化材料也是我們要實現安全,節能的基石。
未來人們對車是一個怎樣的需求,也決定對車的外型設計。未來人們的出行方式有什么改變呢?我們來假設2030年小李的一次出行。星期五17點,小李準備回老家住兩天,這次一個人回,就不用喚回他的六座太陽能共享車,總里程300公里。在20點前到家就可以。小李出了小區用手機掃了一輛正在等人的太陽能共享車二維碼,A車自動開門,上車后,在A車電視屏上點了公交車模式和東出城高速口為終點。A車自動駕駛來到主道公交站點,有兩位乘客上了A車,A車與同行的未滿員的共享車自動連接,到了下一個公交站點有一位拉小孩的上A車。車內共有五人除去前面的駕駛員位,A車正好滿員,脫離前面沒滿員的共享車,在行駛中與前面的乘用車連接,與A車連接在一起的五輛車。與紅綠燈互動,通過調節車速,路口不用停車。過了九個路口,小李需要向左走。A車過路口后與前后車脫離進入公交站點,小李用手機掃了A車內的二維碼后下車。小李在公交站點車平臺點了公交模式和終點站。車平臺顯示兩分鐘后一共享車B車到東出城高速口。B車到高速路口,乘客都下車后自動去充電。小李在手機上點了老家的高速口為終點和長途公交模式,手機顯示C車可坐,很快C車自動靠近小李。C車進入高速后與前面串聯的九輛太陽能電動乘用車連接。一同前行。C車顯示屏報中間一輛車電量不足,這時十輛車的太陽能薄膜發電都給D車充電……我們來看小李的出行過程,A、B、C車都是無人駕駛的太陽能電動車,可作專車和共享車,由車平臺統一調度。城市公交由共享車組合而成,終點可能是小區門口。進入高速的共享車就是長途公交的單個體。未來出行最突出一個“聯”字。車平臺把人、車聯在一起。車與車可串聯,在城市可解決道路車輛通過率,高速上可成倍的提高路面利用率。并且車輛串聯行駛耗能最低,就像高空飛行的雁陣。這是遷徙距離最長大型鳥類解決飛行時節能之道。
未來之車外型創新設計是顛覆現有汽車的唯一選擇,是我們大工業背景下交通工具發展進化的集中體現。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風行海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454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