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加快了汽車產業的智能化、集成化的發展。由于能源的消耗和不可再生,電池動力、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都將因為高效率、清潔成為未來汽車的動力發展方向。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智能駕駛、零排放、輕量化、與我們的生活更貼近。
隨著全球環境能源的約束增強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需要,汽車產業正在進行綠色轉型。混動技術相對比較成熟,能耗較低,排放污染較少。但是純電動和燃料電池車輛應該是未來新能源車發展的主導方向。純電動目前主要問題局限在動力電池,續駛里程無法達到要求,還有充電樁的鋪設也無法滿足需求,這些都限制了純電動的車實際應用。但是一旦動力電池技術突破屏障,純電車的發展一定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燃料電池的發展在氫能源的存儲,我國對燃料電池車輛的研究相對比較少。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規劃是:“到2020年,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批量化生產的質量控制和保證能力;到2025年,實現高品質關鍵材料、零部件實現國產化和批量供應”。在銷量上,目標是“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生產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并進行示范運行;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
相信新能源汽車在政府政策鼓勵下會發展的如火如荼。未來汽車發展的模式應該是電動、氫氣等多種清潔能源共存發展。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要注意處理好既鼓勵各種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的探索,又不能使企業為了獲取政府補貼而選擇機會主義的套利行為,這是當前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需要總結和汲取的經驗教訓。
新能源車的發展是一場能源革命,涉及到很多變革,包括交通、安全、基建、金融、保險、財稅、產品、消費文化以及模式的變革。目前是整個汽車行業態載難逢的改變的機遇,未來汽車可以充滿想象,不一定是買了能用就夠了,未來汽車可以是第三空間,我們可以住在里面,也可以是“第四屏”,可以在里面刷存在感了。
智能駕駛,應當是汽車變革的比較核心內容。但其實汽車自動化過程貫穿整個汽車發展史,有很多公司也在研發智能駕駛,目前也已實現智能駕駛所需要的大部分功能,現在很多汽車已實現自動倒車功能。2012年,谷歌研制的、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已行駛超過32萬公里,僅有的一次事故也是因為人類司機代駕引起。很多前期準備工作已經開展,伴隨著IT技術的發展,未來IT技術和汽車行業攜手來發展無人駕駛,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實現無人駕駛,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交通事故,未來的汽車會越來越安全。目前很多的智能系統和預警系統(包括人工導航、車輛動態信息實時監控、危險情況報警等服務)作為主動安全系統使用,這些產品不僅能提示駕駛者潛在的威脅,還可以幫助駕駛者采取保護措施。
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肯定是輕量化、小型化。純電動車的電機質量越來越小,控制技術越來越成熟,隨著高壓附件的集成化,整車質量會越來越小。伴隨著輪邊驅動電機和輪轂電機的發展和技術的成熟,應用在整車上之后節省了很多空間,整車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間,向著小型化的法相發展。
電子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將呈幾何級數量增加,未來汽車不會再是單純的一臺車,它可以做很多事,實現手機、電腦等的功能,以信息化、數字化、大數據、云計算等為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而汽車將成為應用這些最新科技成果的最佳載體之一,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車聯網技術、智能化技術將引領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未來的汽車將呈現“五化”趨勢,即功能多元化、控制集成化、開發平臺化、系統網絡化和技術一體化。未來汽車將通過互聯科技等手段,最終做到人、車和生活的高度融合。但是未來汽車的發展前期是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需要很多行業的協同發展,相應基礎設施完善需要全社會的努力,相信未來汽車的宏偉藍圖指日可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songzl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459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