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財政部一份《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激起千層浪,調查了大半年之久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業內騙補及違規謀補的真相總算水落石出。
通報發布了關于涉及幾種騙補及違規謀補的五個典型案例,并對涉案的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處罰。
通報只是將騙補及違規謀補最嚴重的一部分企業公示,在從整車央企的高管群外流的一份《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騙補和違規謀補匯總表》中,我們可以讀到更多的情況。
騙補和違規謀補總金額占補貼總額 27.7%,自2009年起,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此次調查出騙補和違規謀補總金額占補貼總額為92.7073億元,占補貼總數比為27.7%。
從騙補及違規謀補金額結構分布來看,,騙補及違規謀補一案中最核心的當屬對騙補及違規謀補標準的定義,涉案企業總的來說可以分為有牌無車(5家)、有車缺電(12家)、標示不符(7家)、關聯方及經銷商閑置(32家)、終端用戶閑置五類(54家),存在單家企業交叉違規現象嚴重,其中終端用戶閑置類涉及金額43.4826億元,占騙補及違規謀補總金額比例46.9%。
有牌無車類型屬于空手套白狼的性質,在五類騙補及違規謀補標準中性質最惡劣,財政部公示的五個典型案例均涉及有牌無車類,五家涉案總金額達10.1021億元。
涉案企業93家,商用車占比超過80%,國家部委所調查的騙補及違規謀補一案中共牽涉93家企業,包括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分布在24個省市及地區,其中商用車企業數量占比超過80%,6-8米純電動客車是重災區。
騙補和違規謀補最高的乘用車企業位于華南地區,以生產新能源汽車而聞名,騙補和違規謀補涉案金額達17.5217億元。
騙補和違規謀補最高的商用車企業為江浙滬地區某客車廠,騙補和違規謀補涉案金額達5.265億元(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為5.2155億元)。
總體來看,90多家企業涉案車輛達76374輛,騙補和違規謀補涉案金額超過一億元的企業達20家,無論是涉案金額還是涉及面都觸目驚心。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國家戰略,肩負著中國“節能、環保、技術趕超”的重任,在塌方式騙補及違規騙補的形勢下,從財政部發布的通報對典型案例的處罰力度中,我們可以看到法不責眾實屬無奈的選項。
“殺人”不是目的,治病救人才是上策,衷心的希望看到通過中央政策在環境、供給及需求端的政策優化調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早日到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556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